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再谈“博导”不一定是教授,不是高教授一等的职称 精选

已有 41288 次阅读 2011-2-26 16:23 |个人分类:教育改革思考(07-11)|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职称, 教授, 博导

再谈博导不一定是教授,不是高教授一等的职称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1226

 

博导不一定是教授,博导不是高教授一等的职称,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是个很普通的教学常识,可在我国现在的媒体中依然不能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这也不奇怪,因为在事实上博导中绝大多数是教授,博导事实上成了高于教授一等的职称,博士学位点事实上成了炫耀学术成就的指标。在博导和博士学位点后面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链。

 

六年多前的2004913日笔者在学术交流网撰文《博导为什么一定是教授?》(学术交流网高等教育改革栏目2004913日首发;2005618日重发。黄安年的博客 200771日)在2005618日按语中写道:9个月前笔者提出打破只能从教授中才能遴选博导妨碍学术繁荣的传统程序,改革博士生导师的遴选制度,切实纠正博士生产业化培养和跃进式招收的负面影响,真正给国人展示博士生学术水平的良好信誉。强调实事求是,不拘一格降人才,主张无论是教授还是副教授,作为博士生导师要切切实实负起责任来,切不可把博士生培养当作产业来办,博士生批量生产已经造成严重负面后果。博导岗位并不意味着比教授高出一等,既然副教授也可以带博士,那么博导包括有人津津乐道自己是X博导,也不意味着比没有博导岗位的教授还要高出一等,谁也不会相信不是博导的钱锺书,比他的爱女而有着博导岗位的钱媛教授要低一个档次。我们的媒体,总是不断强调某某学者不仅是教授,而且还是博导吗?混淆教授和博导概念实在是舆论界一种误区。值得注意的是为何有那么多人对博导给予格外渲染,恐怕教育主管部门最清楚其中奥秘!

 

我在六年多前的这篇文章中详细谈到:笔者以为博导和教授之间并无必然的程序上的关联,就是说博导并不一定要求是教授职称。这是因为:

 

第一,教授是高等学校的最高教学称职,而博导只是教学工作的职务并非教学职称,两者并无教学职称上的联系,不存在博士生导师在职称上高于教授的问题。以为博导高于教授是一种极大的误解,有的媒体报道学者的教授身份嫌不够份量,还要增加他是否博导的报道,这实在是一种害人不浅的误导。

 

第二,学术水平的高低与教授还是博导没有必然关系,一个教师学术水平的高低因人而异,有草包教授也有草包博导。绝不能说某一位教授的学术水平一定低于某一位博士生导师,或者一位博士生导师的学术水平一定高于教授,这种例子实在太多。因为当今博士生导师的遴选首先取决于该校的专业是否拥有博士点授予权,有了授予权还得有各种非学术因素的条件和机遇,否则这位教授的学术水平再高也不能获得博士生导师的职务。像武汉大学历史系美国史权威刘绪贻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近代史和法国史权威刘宗绪不是博导并非学术水平所致,而是非学术因素的干扰和当时的机遇对他们不利。

 

第三,在当今学术官僚化、教育产业化和高校大跃进的情况下,博士点授予权和博士生导师的遴选和紧密相连,存在着太多的非学术因素,在这些因素的干扰下,实际上不具备博士点授予权资格的单位有可能打造成博士点获得单位,不具备博士资格的教授也可能获得博士生导师资格。同时为了确保博士点授予权,在教授职称缺位的情况下,当然也可能突破不是教授不能当博士生导师的传统模式,武汉大学是否属于这类情况不得而知,但是不排除有些单位为博士点而出奇招。

 

第四,在国外,例如美国的高等学校凡是具有博士点授予权的研究型学术单位,无论是教授、副教授都有可能成为博士生导师,问题在于他是否能够胜任导师工作,如果博士学位论文对口即使是副教授也当仁不让地成为导师,如果不对口或者说没有能力指导,即使是教授也不能成为导师。按笔者之见这才是实事求是,不拘一格降人才。而在国内的情况则是即使专业不对口或者导师对于博士生的博士论文题目知之甚少甚至无知,就因为他是博导也一定还是博导,于是出现不懂装懂、出现常识性错误发现不了,甚至抄袭剽窃察觉不出的现象就不足为奇了。那种一个博士生导师居然有能力同时指导几十个博士生,同时一些有专长的非博导的教授和副教授不能当博导的中国特色现象,才是真正不正常的现象。在目前博士点和博士生培养当作一个产业来经营的情况下,博导和经济利益、学术利益、学校及部门利益紧密挂钩,官、权、学、相结合,有可能形成一个真正妨碍学术繁荣的垄断性利益集团,这种情况将会损害高等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博士生业务水平的真正提高。

 

笔者呼吁打破只能从教授中才能遴选博导妨碍学术繁荣的传统程序,改革博士生导师的遴选制度,切实纠正博士生产业化培养和跃进式招收的负面影响,真正给国人展示博士生导师学术水平的良好信誉。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4027

 

 

200771日笔者在《再谈博导不是高教授一等的特殊职称》博文中写道:在高校的最高教学职称是教授而不是博导,当然也不是特聘教授或资深教授,博导不是高于教授一等的特殊职称,只是承担培养博士生的工作岗位。这个本来很浅显的常识性问题,却被电视媒体和新闻出版界一再误导了。他们不分场合和对象,总希望在教授称号后再加上一个博士生导师的称号,以显示这是一位比教授还教授的重量级学者。其实,如果在和博士生培养工作无关的场合,突出报道博士生导师的身份是不必要的,既然在大多数情况下和博士生培养关系不大,为何要多此一举呢?呼吁媒体和新闻出版单位负责人不要再误导读者了。在这篇博文中附有博导不是高教授一等的特殊职称——小议《北大:副教授也能带博士》一文,首发在2005617日学术交流网高等教育改革栏目。笔者评论说:“副教授也能带博士这则消息在我国来得实在太晚了,因为在国外不少发达国家具有博士授予权资格所在单位的副教授本来就可以带博士候选人的,在国外博导必须教授当并非惯例,至少美国不是。在我国表面上看坚持博导必须教授当似乎是严格标准,其实在所谓严格标准下出现了许多很不正常的现象,例如有的博导对自己所不懂得的课题也可以堂而皇之地进行误人子弟的指导,而且是批量生产,而那些本来指导博士生课题对口的副教授却只因为自己是副教授而被拒之博导大门之外。此外有些博导经常把自己是博导挂在嘴边,生怕别人只知教授不知博导,显示博导之珍稀

 

笔者接着写道:报道强调海外归来和我国自己培养的一批具有博士学位的年轻学者都处在学科前沿,年富力强的他们虽然暂时还不是教授,但学术水平完全可以指导博士生。言外之意是指导博士生的不仅是副教授而且还有博士学位,那么没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呢?其实真正坚持不拘一格推进博士生教育改革就不能把博士生导师本人必须具备博士学位作为必备条件,这和不要求教授必须要有博士学位是一样的。

最重要的是博导不是特殊身份,只是一个工作岗位,改革回归了博导的本意。副教授也能带博导,打破了现在那种把博导当作一种特殊身份,宣扬博导比教授高一等的流行说法,这种见之于现行许多媒体渲染,现在既然副教授也可以是博导,那么怎么能说博导比教授高一等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并不是所有学校、所有专业、所有学校的学科都有博士点,既然没有博士点怎么会有博士生导师呢,而没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术单位并等于没有教授、没有研究员,一位没有博士生导师工作岗位的教授并不一定意味着他的学术水平低于有博士生导师岗位的教授。把博士生导师说成比教授高出一等的观点是不符合实际的,那种以身份炫耀学术地位的做法实在不值得提倡,有鉴于此笔者主张在宣传媒体、学术刊物、网文署名时不宜突出博导、教授之类的冠名,人们看重的是学术文章的水平,而不因为你是教授或博导就意味着学术质量的高低。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4026

 

 

时钟已经走近2011年,我觉得高校改革的事情很可笑,几年前已经被提出和被明智人士认可的见解,现在又被当作创新之举提了出来。其实我们该真正发问的是:

为什么这样早该实行的措施却姗姗来迟?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实现不拘一格降人才?

 

附笔者有关博导、教授、博士关系的博文目录

*再谈博导不是高教授一等的特殊职称,黄安年的博客,200771日(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026

*“博导”为什么一定是教授?黄安年的博客,200771日(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027

*围绕教授和博导的折腾——从教授要有博士学位到副教授可当博导,黄安年的博客,200771日(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032

*教授考博和博导机制——再谈围绕教授和博导的折腾,黄安年的博客,200771日(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041

*再现五年前学术交流网被封杀的三篇文章之一——评北师大学术职称评定中的“唯文凭化倾向”——1955年以来出生的教授必须有博士学位吗?黄安年的博客,2007722日(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789

*再现五年前学术交流网被封杀的三篇文章之二——申报教授必须要在《历史研究》发表文章吗?——兼谈北京师范大学职称评审规定的非科学性, 黄安年的博客,2007722日(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790

*再现五年前学术交流网被封杀的三篇文章之三——是科学设岗还是“因人设岗”?——评北京师范大学学术职务聘任中的不正常现象, 黄安年的博客,2007722日(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791

*评高校教授聘任中的唯学历倾向——兼谈博导称谓的误导性,《人文论坛》第三辑(Vol.2,2006,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黄安年的博客,20071122日(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1427

*“有计划按比例”和在职“教授分级” ,黄安年的博客,2008327(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9627)

*建议电子刊物增加相近内容连接功能——从博导与教授谈起 ,黄安年的博客,,2008418(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2184)

*博士生导师遴选机制的思考 ,黄安年的博客,2008910日(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482

*教授、博导要带头实践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黄安年的博客,200998日(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54183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416718.html

上一篇:垃圾分类处理反映了社会管理的文明程度
下一篇:再谈教授考博和博导考博
收藏 IP: 220.155.36.*| 热度|

29 吴超 陈安 徐明昆 张元祥 孙学军 杨正瓴 罗汉江 许培扬 杨继平 毕硕本 杨海涛 水迎波 马红孺 李学宽 王随继 牛丕业 杨顺楷 侯成亚 徐宾铎 余世锋 陈绥阳 梁建华 佟冬 徐文鹏 丁裕国 张星元 金杏妹 jlx1969 dreamworld

发表评论 评论 (3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6 09: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