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劳民伤财、形式主义、弄虚作假、和利益挂钩过密的高校本科教学评估难道不该废止吗?

已有 5362 次阅读 2008-3-12 04:21 |个人分类:教育改革思考(07-11)

劳民伤财、形式主义、弄虚作假、和利益挂钩过密的高校本科教学评估难道不该废止吗?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08311日发布

 

去年129,我在博客上发表一篇题为《劳民伤财、和利益挂钩过密,教育部主办的教学评估应当停止》的短文,其后又发表多篇论述这类评估弊多利少,应当尽早终止的评论,最近对于高校教学评估又成了两会的话题。有人主张高校教学评估利多弊少,不仅不能停止,还要强化,等等。

 

笔者从一开始就谈的是“教育部门的所谓教学评估劳民伤财、形式主义、弄虚作假、和利益挂钩过密的弊端已经愈来愈明显” “本科教学需要静下心来教学,潜下心来研究,不能搞教学评估运动。”“笔者强烈主张教育部主办的教学评估应当停止,已经开展的应当宣布教学评估前后利益待遇一个样,只要这一条坚持了,谁也不会在犯傻来应对教育部的教学评估了。”“笔者同时还强烈主张人大、政协监管和立法部门首先对教育部的教学评估来个工作评估。”(见附文)

 

笔者现在依然强调的是, 劳民伤财、形式主义、弄虚作假、和利益挂钩过密的高校教学评估难道不该废止吗?

 

我想没有人会同意劳民伤财;没有人会同意形式主义,没有人会同意弄虚作假,但是有许多人同意通过教学评估来调整和利益挂钩。

 

利益挂钩是由谁来决定的,是教育部及财政部,教育部及财政部的拨款是依据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结果来划拨的吗?天晓得,至少我们目前手头没有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权威数字来说明这一点。

 

笔者在一些评论中的重点一直在高校评估的大面积造假,不管是否被迫还是自愿,造假总是造假,笔者说的是涉嫌造假的高校评估要监管、要调查审核,不能听之任之,如果果真造假应当停止,不作数,这里根本不是在讨论高校教学评估的利弊得失问题,即使教学评估的好处多得不得了,发现造假还是要有一起查一起,现在的一些讨论文章回避造假话题,这还有什么讨论意义呢?

 

被迫造假是不是假?被迫造假谁的责任,总有个责任人, 教育部没有责任,地方院校领导没有责任?难道被迫造假责任在广大被迫造假的教师。

 

试卷、论文等教学档案造假是什么问题,这和实验数据造假有何区别,这样的问题不较真,我们还讲什么诚信?讲什么教书育人?教育部和各地高校处理过一起教学评估中的涉嫌造假事件吗?是没有,还是熟视无睹?

 

至于教学评估这种评估手段,和所谓教学科研成果“量化一样,我们不能夸大它的功能,尤其是不该和利益挂钩过于密切,许多不正之风与此相关。我们不能以是否赞成高校教学评估作为是否重视本科教学质量的标准。笔者重申:“教学质量的提高源于多方面因素,以为靠一两次量化性评估就会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实在是异想天开的事。本科教学需要静下心来教学,潜下心来研究,不能搞教学评估运动。”教育大跃进导致本科教育质量的滑坡并引起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的强烈不满,这样的问题还需要评估吗?办学条件不具备也要上的责任在教育部门,评估指标能够体现出来吗?

 

 

附文:

***********************************************

劳民伤财、和利益挂钩过密,教育部主办的教学评估应当停止

 

黄安年文  发表:黄安年的博客/2007129

 

教育部门的所谓教学评估劳民伤财、形式主义、弄虚作假、和利益挂钩过密的弊端已经愈来愈明显,还在笔者1998年正式退休前已经亲身感受这种自上而下的教学评估形式主义、弄虚作假之苦,因为这种评估和学校利益挂钩过于密切,评估事实的本身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评估后学校的排名和实际利益。近来和许多在职教师沟通时他们都一再抱怨现在的教学评估使他们苦不堪言,其中有太多的形式主义、弄虚作假和太多的浪费精力和财力。

 

这种评估的利弊得失只要来个简单的民意调查就很清楚了:

你赞成还由教育部大张旗鼓地搞教学评估吗?

你同意这种教学评估是劳民伤财之举吗?

你认为教学评估中有无弄虚作假成分?

你以为在教学评估中有无形式主义做法?

你同意教学评估的结果对于学校和教师是否有利益影响?

 

我已经在不止一篇文章中主张停止劳民伤财、和利益挂钩过密,教育部主办的教学评估的做法,希望上级主管部门来管管教育部门推行的这种教学评估。教学质量的提高源于多方面因素,以为靠一两次量化性评估就会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实在是异想天开的事。本科教学需要静下心来教学,潜下心来研究,不能搞教学评估运动。

 

笔者强烈主张教育部主办的教学评估应当停止,已经开展的应当宣布教学评估前后利益待遇一个样,只要这一条坚持了,谁也不会在犯傻来应对教育部的教学评估了。

 

笔者同时还强烈主张人大、政协监管和立法部门首先对教育部的教学评估来个工作评估。

 

附新华网文章

**********************************

新华时评:不要让严肃的教学评估变成“集体秀”

 

新华网20071209  新华网济南12月9日电(记者王娅妮   张晓晶)目前,不少高校正在迎接每五年一轮的“本科教学评估”。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由于各校在“迎评”工作中竞相攀比拔高,这项初衷良好的工作,在一些高校走了形、变了味,引来种种质疑。

               

            质疑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是弄虚作假。一些高校教师告诉记者,评估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加班加点地按照评估要求修改、补齐过去几年的试卷、论文、教案,实在忙不过来就让学生一起造假;二是铺张浪费。为“迎评”大拆大建、添置设备,为评估专家提供无微不至的接待服务,临走时甚至送上贵重礼品;三是形式主义。评估专家主要由各校抽取的代表组成,这次你评估人家,下次就是人家评估你,所以结论基本都是“优秀”。在一些高校教师眼中,评估成了“学校领导作假、评估专家作秀”的过场戏。

               

            2003年启动的高校本科教学评估,旨在督促学校建章立制,改善办学条件,深化教学改革。把一些弄虚作假行为归罪于评估本身,是不公平的。但这些问题为什么一再出现、较大面积地出现?这表明,评估工作机制和程序、方法确实有待改进。从表面上看,这是短视、功利思想在作祟,因为评估结果直接关系到一所学校能得到多少政策优惠、资金支持,关系到学校的荣誉、面子,评估已经演变成大学之间的一场较量;究其根源,则在于学校管、办、评全由教育主管部门一家承担的制度缺陷,若不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点,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就难以保证。

               

            一些发达国家的高校评价制度值得借鉴。如引入行业组织、民间评估机构等社会力量,拓宽评估信息搜集渠道,形成政府、社会、学校评估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估体系;同时将过关式的、综合性的评估转为随机性的、单项性的评估;并且引导高校将办学重点转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人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种设想并非很遥远,在社会改革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的上海浦东新区就设计了这样一种制度:构建学校“管办评分立与联动”机制,政府承担制度设计、规划制定、监督管理等宏观管理职能;学校则拥有法人主体地位,自主办学;社会专业组织承接政府委托、购买的教学评估等具体管理事务。政府与学校订立绩效管理合约,通过教育督导或购买第三方评估组织的专项评估等方式,对学校进行评价,并建立问责机制。这可以破除政校不分、职责不清的制度“顽症”,教学评估有了更客观可信的依据。期待这样的制度能尽快成熟起来,推广开去,让评估“集体秀”不再重演。

******************************************************************

 



教学评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17874.html

上一篇: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宇宙、地球演化掠影
下一篇:小留学生现象折射我国中学应对高考升学制度的弊端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0 20: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