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次科学技术革命中心地位的影响(《20世纪资本主义研究》之一)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08年2月22日发布
这是笔者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1995年级本科1998-1999学年第一学期(1998.9.1----1999.1.12)
开设的选修课《20世纪资本主义研究》的第二讲:科技革命、现代化进程、经济发展和经济周期的第一个子目,现在我的博客上发布。
第二讲: 科技革命、现代化进程、经济发展和经济周期
(3学时)
考察20世纪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势必涉及对它的制约因素的研究。本人认为,在诸多因素中,以下列十项为最:
1) 两次科学技术革命中心地位的影响
2) 现代化进程在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的发展
3) 现代经济发展和经济周期危机的协调
4) 市场经济机制运行和政府干预政策协调的作用
5) 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体制运行的改革和调整
6) 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变化的效应
7) 现代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安全阀”功能.
8) 现代经济全球化、区域化、多元化和不平衡发展趋势
9) 资本主义政治民主化和思想文化的一体多元化
10) 资本主义的外部环境和战争与和平
从第二讲至第五讲将分别阐述这十个方面的制约因素。
一. 两次科学技术革命中心地位的影响
这个问题涉及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科学技术革命的关系;涉及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尤其是第一生产力和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的关系。
如果我们回顾人类历史的进程,不难发现在三四百万年前自有人类以来的史前原始社会阶段,到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发生了农业革命,公元前8000年到3500年左右出现了迄今人类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农业文明。直到15世纪起始,从近代时期的开始到19世纪末,是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确立时期,这一时期,大体上经历了原始积累和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即在欧美国家由农业文明项工业文明的过渡。蒸汽时代起始于18世纪后期的英国,19世纪前期波及法国、德国、俄国和美国,被称为第一次工业工业革命时期或近代史的第二阶段。而整个19世纪是工业化的进程世纪,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发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近代史进入了第三阶段,即电气化时代,其主要标志是电力革命、内燃机额度应用和化学工业的兴起。整个20世纪是现代化进程的世纪,即第二次工业革命向新的工业革命转化的历史时期,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进入了新科学技术革命阶段或称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阶段,即电子信息时代、原子时代、航天航空时代和生物工程时代。由此,工业文明开始向后工业文明转化,对于这种文明有人称史第三次浪潮,有人称后工业社会,有人称信息社会或知识经济社会,总之,它有别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也就是开始了新一轮的历史大转折、历史大飞跃。这种转折和飞跃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和工业化现代化的新发展和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在我们这个20世纪的百年间,世纪初以电力革命和内然机革命的发展为中心的世纪之交的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了现代资本主义即垄断资本主义在近代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以本世纪中期以来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为中心的新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和世纪末以电子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工程等高科学技术群为中心的新科学技术革命的继续和发展,则推动现代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方向发展。这两次科学技术革命对于整个20世纪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影响是史无前例的。自20世纪下半叶后期起,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比在这20世纪前半期的作用要大得多,重要得多,而在整个20世纪的科学技术比起近代史上的任何时期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都要大得不可比拟。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50年前的<<共产党宣言>>中曾经写道:“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能够料想到有这样的生产力潜伏在社会劳动里?”1如果我们把本文所引<<共产党宣言>>中头一句话的“一百年”改为“二百五十年”,则其立论“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不仅完全适用,而且还有过之无不及。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论的生产力还只是和近代史上的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相连,和近代时期的工业化水平相连,作为生产力水平的先进指标是早期机器、早期轮船和电报。而20世纪的生产力水平则和第二和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相连。作为生产力水平的先进指标是电子信息、原子工程、生物工程、航天宇宙等。
人们毫不怀疑,在世界近代前期的16-18世纪中叶,资本主义能胜封建主义,是由于它能够提供并吸纳比封建主义更多更新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英法之所以称霸世界,是得益于它们是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蒸汽机的故乡。而美国和德国之所以后来居上,超过英法而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和后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强国,显然得益于它们是电力革命和内燃机革命的故乡。1883年恩格斯对于电力革命的影响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蒸汽机教我们把热能变成机械运动,而电的利用将为我们开辟一条道路,使一切形式的能--热、机械运动、电、磁、光--互相转化,并在工业中加以利用。”恩格斯称电的发现和利用“如果在最初它只是对城市有利,那末到最后它终将称为消除城乡对立的最强有力的杠杆。”2但是限于世代的局限,既是恩格斯在当时也没有认识到还存在核能,而到了本世纪的下半叶,核能的利用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在能源结构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他并在1882年预言美国20年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富有和最强大的国家”。31915年列宁对于美国的发展同样给予高度评价,他说:“无论就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来说,或者就已经达到的资本主义发展的高度来说,无论就根据十分多样化的自然条件而使用最新科学技术的土地面积的广大来说,或者就人民群众的政治自由和文化水平来说,美国都是举世无匹的。这个国家在很多方面都是我们资产阶级文明的榜样和理想。”4在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眼里,我们可以看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资本主义所产生的极其巨大影响和它们对于科学技术的高度重视。还在1861-1863年间,马克思在写作<<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书稿中就提出了“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和科学是生产力的论断。5他强调:“只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才第一次使自然科学为直接的生产过程服务,同时,生产的发展反过来又为从理论上征服自然提供了手段。科学获得的使命是:成为生产财富的手段,成为致富的手段。”“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扩展,科学因素第一次被有意识地和广泛地加以发展,应用,并体现在生活中,其规模是以往的世代根本想象不到的。”6
我们看到在20世纪科学技术因素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被更加淋漓尽致地加以发挥。可以说,近代和现代科学技术是和资本主义经济相连系在一起的,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和第一生产力也是和资本主义经济相联系的。我们不否认新兴的社会主义制度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但是在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中居于主导和中心地位的迄今仍然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除前苏联外,在当代世界经济大国都无一例外的是科学技术大国。这一基本事实清楚地向人们展示,在20世纪,资本主义还在继续发展是和科学技术的继续发展和仍然处于领先地位紧密相连的。
20世纪上半叶科学技术以物理学革命为主轴, 在物理、天文、数学、生物、化学等一系列自然科学领域里, 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科学理论的进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出现了现代科学技术,并酝酿了一场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现代科学技术的兴起和发展的表现为相对论、量子论的确立和物理学革命。相对论原理的确立, 开阔了无限小的微观世界和无限大的宏观世界的研究领域, 成为原子能、宇宙学和天体物理的理论基础。量子论学说的建立和发展则是物理学革命的又一标志。从1934-1939年经欧洲科学家的各自实验证实了分裂铀核的连锁反应, 可以释放特别巨大的能量, 这就为原子能的利用奠定了基础。
在20世纪上半期,汽车、飞机和无线电通讯三大发明开始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特别是先进的工业化国家。与此同时,生物学发生了巨大变革,分子生物学的兴起。塑料、橡胶和纤维三大人工合成材料的诞生是20世纪上半叶科学技术的另一重要成就。用高分子人工合成新材料是本世纪30年代以来的事。
对新技术革命兴起具有重要影响的是原子能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航天技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突破。所有这些主要发生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也推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至于战后原子能技术和其他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微电子与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革命的发展;航天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发展;生物计和数农业及医药技术的发展;新材料技术的发展;海洋工程和其他领域的科学技术。还有80年代以来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及其实施;西欧的尤里卡计划和日本的人类新领域研究计划以美国为首的实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无不显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起的领航作用。
此外,还要注意到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论和未来学的发展主要早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兴起,如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论;阿尔温.托夫勒的浪潮论;约翰.奈斯比特的趋势论等都说明了这个问题。
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当代新科学技术革命的影响是历史上任何时期都不可比拟的。它还将深刻影响21世纪的历史进程,影响国际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变化以及各国实力的对比,影响全球尤其是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和生活。概括说来在当代世界特别是资本主义的主要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 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推动现代化的发展
当代世界的科学技术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成为社会生产力的第一要素。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直接关系到社会生产力的快速提高和社会经的快速发展。战后发达国家无论是美国、日本还是欧洲联盟国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已经主要不是依靠单纯提高劳动强度, 而是通过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劳动者技能的提高以及劳动对象与劳动手段的改进。本世纪初,发达国家的科技因素在经济发展和劳动生产率中所占比重只有5-10%,90年代初增加到60-80%。新技术革命的应用大大降低了生产中的物耗和能耗,随着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并没有在发达国家出现以往的物耗和能耗大幅度同步增长的情况,如1977-1986年间,每单位GDP的能耗,美国下降了2.4倍,日本下降了2.6倍。1983年西方国家先后走出经济滞胀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 正在于新科技的发展。1977-1984年间, 美国的高技术工业年平均增长14%, 比1950-1977年间高出一倍。高技术工业的比重由1977年的6.1%, 增加到1984年12.9%。1976年, 美国化学工业的营业额中有50%是1966年前不存在的新产品, 仅在宇宙空间研究过程中研制的新产品有12000种也是1966年前所没有的。
90年代初,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了战后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美国、西欧和日本先后摆脱危机的主要手段,一是政府及时调整经济政策和财政政策,二靠加速发展新兴科技产业和原有工业的技术改造。在这方面,美国的成就尤为令人瞩目,1997年的GDP年增长率保持3.9%额度好势头,是和高科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地位的攀升是有关的。有人把信息作为发展的倍乘因子,社会生产总值则是人力加资金总和与信息流量的乘积。1991年美国单用于银行、保鲜、运输、宾馆等行业的信息技术投资就高达8620亿美元。在所有新兴产业中信息产业是最快速发展的行业之一。1991年全世界信息业产值达2030亿美元。1994年美国的信息业销售额达8500亿美元。1996年超过1万亿美元。
2) 促进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结构的革命性变化
战后由于一系列新技术工业的兴起, 使各国首先是发达国家物质生产各个领域的面貌为之一新。主要表现为:
第一,农业、工业和服务行业三大产业结构发生革命性变化。在发达国家中,第三产业兴起, 而传统的第一, 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据1980年材料, 发达国家的第一产业占3%, 第二产业占36%, 第三产业占59%。而低收入国家1980年分别占34%,32%,32%。随着信息产业的崛起,发达国家第一和第二产业的比重相对缩小。1994年低收入国家的比重分别占28%,36%和59%。71988年美国在GNP中农业仅占2%,工业占24.3%。第三产业的兴起成为全球普遍现象。不过发达国家主要是从事与现代科技相联的服务和贸易,发展中国家中相当一部分从事传统的服务业。就劳动力人数的分布论,1990年低收入国家的比例分别占69%,15%和16%,而高收入国家分别占5%,31%,64%。8
第二,信息产业及其它新兴产业的兴起, 1973年以来, 美国的‘朝阳工业’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 信息技术, 生物工程, 航天产业, 海洋开发方兴未艾。1988年美国信息业及其附加值已占GNP的40-60%。70年代新增加的约2000万就业人员中,信息业及其相关产业占了其中的90%。发达国家信息产业的年增长率是传统产业的3-5倍。美国<<公司>>杂志每年列出的100家公司,其中发展最快的10家中有7家是网络和软件公司。生物学领域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 蛋白质的人工合成就是由于采用电子计算机对晶体结构进行大量计算的结果。一些尖端课题如原子反应堆、回旋加速器、航天飞机、卫星等都可以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模拟实验。机器、桥梁、汽车等设计可以运用电子计算机取得最佳方案。1目前已出现存储信息的信息库网络, 有人推测到2000年, 几乎人类绝大部分知识成果可以存储在电子计算的存储系统中, 在几秒钟内就可以向用户提供必要的情报。由于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将成为第一生产要素。9
自1971年第一块计算机芯片宣告面世以来,到1996年底全世界的芯片数量以及国内增加到3500亿块,其中包括150亿块微处理器,这些芯片的功能越来越大,还在快速持续发展。大体上现在每两年芯片的计算能力就增长一倍。随着晶体管体积的越来越小,其他所有微处理器的智能化程度则越来越高。如果说本世纪末的地球上芯片数量如天上繁星是恰如其分的。
在国际贸易中的一个明显变化是新兴产业和技术贸易大幅度增加,而传统产业贸易额相应下降,这反映了国际贸易内容有利于科技发展的结构性变化。新技术革命使能源消费结构, 就业结构,和贸易结构, 资本和商品流向发生也相应变化。例如商业零售和金融部门因信息技术而发生了巨大变化。纷纷对计算计和自动化进行大量投资, 塑料货币正迅速取代纸币。在发达国家光盘系统正在帮助销售人员销售从汽车到化装品的各种货物。CD-ROM即12英寸光盘的光数据存储器或紧缩盘只读存储器是光处理技术的头一项重大应用。计算机控制的售票系统, 从巴黎、伦敦到东京、纽约在地铁和公共汽车上普遍使用。
第三,推动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和社会各阶层的巨变。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 机器从动力机, 传动机和工具机三部分组成包括控制机四部分。新的工厂自动化技术正在给工业生产带来一厂前所未有的革命性变化。机器人、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CAD/CAM), 以及灵活加工系统(FMS), 正在为计算机统一制造(CIM)创造条件, 以期实现有计算机完全控制的一体化自动工厂。有了CAD/CAM系统, 工程师就可以在屏幕上设计飞机或汽车, 研究并改进其三维设计; 实际上, 汽车、轮船、飞机和其它产品, 在未制造之前就可以模拟出它的全部过程。甚至连核试验, 有朝一日也无需实地试爆。
与此同时, 出现了生产组织和管理体制的集中化, 分散化并存的趋势。例如, 高技术创造了新的服务系统, 象联机数据库和案头或室内电子出版系统。在零售店、银行和飞机订票处, 逐步采用了联机事务处理。案头出版系统,只需一台个人计算机, 一套版面排版软件, 一架能印刷图表和标题的激光打印机, 这就足以当即编制简短的新闻快讯。随即, 计算机复助出版(CAP)已渐趋普及, 管理人员可以亲自动手来制作各种文件、表格、杂志、信件、名片、传单等。至于, 手提式计算机、微型电视机、手表型终端或传呼机等更给机动灵活的工作带来莫大的方面和乐趣。
计算机的影响遍及每一经济领域。个人计算机已经迅速变成为所有个方面职工的标准工作用具。现在从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来说, 以光纤技术为基础, 依靠人造地球卫星和蜂窝传输技术而建造起来的通讯基础结构, 可与修建铁路和高速公路网相匹敌。10由于科技的发展, 大大强化了国家对经济和科研事业的干预。
第四,推动部门经济结构、地区经济结构和学科的发生重大变化。高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改变经济结构,表现在大量新公司的涌现,美国邓恩-斯特里斯报告说,自1992年以来,美国连续创造成立公司的新记录,1993年为70.6万家。新科技推动经济结构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原子能科学技术作用就十分明显。利用各种同位素的各自的标志特征, 各种带电或不带电的粒子束或射线的穿透、催化、改性、杀伤、核反应或其它效应, 可以发挥很多常规技术无法解决的功能。农业上以核技术培育新品种, 改良土壤, 提高肥效, 减少虫害; 医学上应用核技术, 在诊断、治疗、病理、生理等研究中都具有独特的作用; 在机械工业上可以用于厚度测量、无损探伤等质量控制; 在材料和化学工业上可用来改性、催化、聚合, 为此专门形成了一个叫做辐射化学的新学科; 至于在科学研究中, 如在生物学、植物学、生理学、磁学、地质学、考古学、化学等研究中, 用示踪原子及各种高灵敏度或有特殊针对性的核分析技术已是众所周知的。最近已开始把核技术的应用延伸到生命起源科学的研究领域, 可能对世界的认识出现新的突破。11
第五,地区居住结构也将随之发生重大变化。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和城市、市中心地区和城郊地区、商业区工业区和居民区的划分将因电子化和现代化的普及而变得难以区分。
3) 加速社会生活的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趋势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当代世界经济相互依赖的日益加深, 使一国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区决于是否充分适应和利用世界经济的变化。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发达国家生活水平的大提高和发展中国家部分居民生活水平的相应提高。例如基因工程或DNA重组技术,它和细胞工程或, 酶工程以及发酵工程形成了一门新型的跨学科的高技术—生物技术或称生物工程。这项技术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它涉及到许多重大的问题, 如食物、医药、能源、化工、冶金、环境保护等等。12
科技的快速发展, 尤其是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新材料技术的应用、以及生物工程的试制带来了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和全球化生活方式出现的趋势; 食物、时装和交往和娱乐方式发生大变化。1989年每天有23000次定期航班飞越美国, 一年共载4.5亿人次, 到2000年乘客将达到7.5亿人, 到2000年全世界的乘客达20亿人。现在, 全世界每天有300万人从地球的一处飞往另一处。烹饪文化迅速传播全世界。在时代广场、东京的银座和法国的爱丽舍大街,寿司酒吧、羊角面包和麦克唐纳餐馆正为昂贵的地皮而竞争。这是一场名符其实的食品大交流。国际时尚是又一大特色, 美国的商人日益爱穿意大利套装, 意大利年轻人身穿全套的工装服, 中国赶时髦的年轻人不再拒于毛式服装。英语成为世界性语言。在89个国家里英语得到普及, 中国学英语的人数超过了全美国人口, 计算机是用英语进行交流的, 世界上一亿多台计算机中, 80%以上的信息是用英语储存的。13
人们发现在美国人的名片上除了住址、电话号、传真号以外又多了一个电子邮件地址。计算机、电子网络进入家庭给家庭现代化生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也使家庭成为“上班场所”,使家庭自动化和电子化、工作弹性化和分散化成为现实。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一个山区小镇里,有一家夫妻出版公司,他们两人用计算机编辑书稿、激光照排、传真发送,将书稿快速发往汉城和香港印刷,并在世界发行,其出版周期制短,经济效益之高,使纽约大出版公司也叹为观止。从技术上说,由于信息高速公路为代表的电子网络全球化趋势的扩大和完善,家庭所需要的各种服务几乎都可以不出家门。不离社区和城市而获得。信息技术正迅速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4). 推动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
由于新科技革命的发展, 加速了生产和资本国际化, 一体化和集团化趋势; 经济大国地位的调整和的不平衡发展的加剧; 并扩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差距。在当今世界, 爆发世界军事大战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而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和科技竞争却愈演愈烈。世界经济竞争本质上归结于科技竞争, 科技地位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色地位日益重要, 国际经济关系的调整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科学技术尤其是高科技的发展。科技立国, 科技兴国, 科技强国日益成为许多国家的国策。科技实力已成为当今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谁具有高科技优势, 谁就将占有政治、经济、军事发展的主动权。14世界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 导致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在即将来临的世纪之交中, 科学技术作为增加综合国力的主导因素, 将会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一个国家在世界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科技水平成为扩大或缩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发展差距, 加剧发达国家间竞争的重要因素。人们已不怀疑, 新技术革命直接关系到世界各国在未来世界的地位。对于美, 日, 西欧来说, 这是争当第一流强国还是沦为二,三流国家的问题。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 这是避免科技差距进一步扩大, 而在经济上免遭处于更不利地位的问题。
5) 促进武器的急剧变革和军事战略的重大调整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不仅常规武器而且战术和战略核武器都发生了极其重大的变化, 军事战略也相应发生决定性调整。一般说来, 在本世纪初做出重大应战决策要几个星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要几天, 现在往往只需几个小时。80年代以来, 美苏核战略开始发生质的变化是和军事科技的迅速发展分不开的。15现代化的武器系统, 是计算机控制自动化的武器系统, 愈先进、愈精密的武器就愈需要电子元器件, 愈依赖电磁波来提供对其外界的作战能力。电子战具有国家总体战略的性质。以电子战为中心来构成新的国家战略—电子国防的可能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会很快产生出来。1690年代在华盛顿国防大学出现了电子计算机网络士兵,他们身怀微型计算机进行漫游互联网络,设计破坏敌人电子通讯的战术。芯片被看作潜在的武器,计算机则被当作深入敌人心脏的毒箭。美国的五角大楼个军兵种已经成立了信息特别工作组。信息战在海湾战争、索马里冲突、海地入侵、波黑介入中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前者先进的电子探测的得以快速准确地敌军目标,制造计算机病毒则造成伊拉克军事通讯的瘫痪。在海地,利用电子战进行各种方式的心理战,瓦解了对方的士气。在索马里精心策划美国飞行员受严刑拷打的镜头在全国优先新闻电视公司反复播放,蛊惑人心制造舆论,为政府撤出美国驻索马里的维和部队创造有利气氛。在波黑战争中进行了一系列的电子战试验。此外信息的介入使军事情报工作进入了新天地。一场信息武器战的预演已经开场则是千真万确的。
新一代高技术武器预示一场新的军事革命的来临。现代激光技术的发展使人们找到一个远距离发现敌军并进行反击的手段,即利用低能激光束对准敌军上下左右扫描,使敌人双目失明,然后使敌人束手就擒的激光治盲武器。利用高功率微波束来汇伤敌方的电子设备。90年代初美国国防部成立一个计算机病毒设计组织,以期研制带有破坏性的病毒来潜入敌方雷达、导弹卫星、军事指挥中心的计算机系统。还有超级润滑剂、超级腐蚀剂、特种化学战剂等均对未来战争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80年代末以来,已经兴起了掀起一股军事未来学热。
6) 推动文化艺术、教育现代化和思想理论的深刻变化
科技的迅速发展推动着文化艺术和教育现代化手段的急剧变化。在文化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电子出版物、电子音响物、电子音乐、电子绘画等电子艺术手段的电子信息文化,为文化艺术领域带来了空前的繁荣,文化艺术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位教授称这是一次“真正的文艺复兴”。以电子出版物为例,1975年起,计算机排版系统开始出现,很快在全世界推广。80年代起计算机技术处理得到了金一步发展,实现了计算机系统版式设计、文字编辑。图文合成。整版相纸和相片输出。由于检索软件、存储磁盘、只读光盘技术的发展,很快出现了早期电子出版物。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声频、视频、图象处理技术的发展,很快具有声频、视频、图象、文字多功能处理技术的电子出版物问世。1994年数据压缩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融文本、声频、视频、图象、图形于一体的大容量多媒体电子出版物流行开来。这种电子出版物与传统的出版物不同,它除通常的文字编辑、美术编辑外还包括音频编辑、视频编辑、软件编辑;出版物文字丰满、图形图象生动逼真;可快速检索和便捷获取、简易复制和传播;容量大体积小更新快;但是使用者必须会使用计算机一类的电子设备。电子出版物由于具有传统出版物所不具备的许多优点,它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迅速发展为融广播、电影电视、报刊书籍于一体的新兴产业。
由于信息化的迅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面向21世纪的现代化社会的要求,要求由传统的教师讲授辅以电化教学的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发展为引入电子计算机和电子网络教学的多元并举方式。教育的直接目标从掌握书本知识为主, 发展到以培养学习能力,发展新知识能力为主,素质教育居于越来约重要的地位。1995年在美国硅谷的一座小学,学生在上历史课时可以用PC通过互联网络于东京的大学生讨论历史问题,还可以通过E-MAIL 与世界各国的历史见证人交谈口碑史料。由于学校可以进行远距离教学,多媒体的介入教学过程将使教育体制、内容和方式更加多样化,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为继续教育提供了方便条件。同时,大学也承受着强大的压力,要向几乎所有的年龄段的人提供比过去要多得多的科目。由于学科界限渐趋消失,要求专业设置与综合发展相适应。由于科学和技术的高度结合, 要求大学与产业部门密切结合。产业革命的酝酿和兴起, 要求优先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 加强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 以适应结构性调整, 提高劳动力和民族素质的要求。由于国际互联网络的发展,将出现国际大学,教授和学生可以通过联网来进行教学。面向21世纪。面向未来意味着信息时代带来高等教育的根本性变化。17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源泉, 新技术革命既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也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它使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情况, 新形势下需要做出新的解释和发展。如无产阶级革命和国家学说, 生产力理论, 国民经济结构理论, 失业理论, 经济危机理论, 资本主义历史地位理论, 现时代特征理论、事物突变理论、产业革命理论等。例如迄今为止的产业革命对于划分社会生产的时代决定性意义。第一次产业革命迎来了农牧业时代,第二次产业革命迎来了商品经济时代,第三次产业革命迎来了机器生产时代,第四次产业革命迎来了大企业联合生产时代。所有这些革命的劳动资料是机械的、物理的和化学的属性。而目前兴起的信息革命将迎来第五次产业革命是世界一体化的生产体系,它的劳动资料属性是控制和快速处理信息。这和传统观念上的产业革命特征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181994年7月苏梅克--列维慧星撞击木星的千年奇观,对于研究渐变和突变的相互关系具大的哲学意义。
新技术革命的迅速发展还带来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大发展和大解放。它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7). 科技可能影响社会的负面作用
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它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的争论。DDT农药曾经在四五十年代风靡全球,并荣获诺贝尔奖,但是60年代发现DDT的广泛持续使用将给人类带来一场灾难。弗里昂作为制冷的必备原料,对于个电冰箱等家用电器其其了无可置疑的作用,但是后来发现它造成对臭氧层带来的破坏会对人类带来更严重的影响。生物技术的发展一旦失控将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新的生物学从受精到遗传筛选到遗传工程将对恋爱、生育、抚育、家庭模式、伦理道德带来巨大冲击。有关遗传工程对农业的影响是福是祸,已有不同反响。1994年冬,<<生物科学>>发表意大利营养学教授一篇文章,认为它将对生态环境失衡造成危害,是以人类的短期富足为代价,牺牲中长期的生存和延续。农业发展的单一化和整齐划一将牺牲生物多样化。19在海洋技术领域高技术拖网船带来了捕鱼量的增加,1950年世界捕鱼量不超过2000万吨,1989年海洋捕鱼量达8600万吨,其后捕鱼量连续下降,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已经达到或超过了捕捞极限,改技术加速了某些海洋生物的灭绝。海产养殖业已经成为一项遍及全球的行业,1995年的销售量达200亿美元,但是海产养殖业和渔业养殖业可能导致对近海环境的极大破坏。20
信息技术革命带来了生产力极大发展和社会面貌的深刻变化,但是也带来了新的危险和问题。利用计算机进行色情传播和智能犯罪、故意传播有害信息扰乱舆论媒介已经成为公害。计算机病毒战更使人们胆战心惊。1989年因屡次利用电脑作案被捕的“电脑恶棍”米尼尔曾破译全美超级电脑防护网,翻遍所有核弹头数据资料,是人们“谈米色变”。1988年11月2日,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生莫里斯把研制的研制的病毒程序输入五角大楼的计算机网络,在不到10个小时内,美国军用8500台计算机被感染,6000多台被迫关闭。实际上计算机病毒成了一种新型的电字攻击手段。美国总审计署的统计表明,每年世界各地的电脑“黑客”企图渗透到美国各军事专用电脑网络的行为不低于25万次,其中16.25万次都获得了成功,而被发现的只有1/150。当然电脑“黑客”并非只对军事部门有兴趣,1996年8月16日,电脑“黑客”闯入美国司法部专用电脑网络系统,将总网页上美国司法部名字改成了美国不公正部。
随着电脑网络的全球化,英语在国际上的主导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一些国家的民族语言被冷落,文化冲突将凸现。1995年1月在七国首脑2月会议前夕,法国主张高技术社会不应以损害多元文化为代价。
1977年2月27日英国权威的<<自然>>杂志刊登一篇文章宣布英国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的胚胎学家伊思.维尔穆特博士首次使用“克隆”(Clone)培育法成功地复制出人类历史上第一只已诞生7个月的“克隆羊”多利。这一宣布立即震惊全球,并引发一场有关克隆技术喜与忧、福与祸的大争论,特别是各国政府、社会组织和人们对可能“克隆人”的各种后果产生极大的忧虑。面对世界性的克隆热可能导致的负面后果,各国政府和世界性组织已经纷纷宣布反对、禁止或不支持克隆人的研究,人们对它的进展将给予密切的注视。
导致上述科技发展中负面影响的产生,有的是由于人们认识上的不足而无意造成的,一旦认识到它的危害,就会设法制止。有的则出于利益驱动而构成对人类的严重威胁,如核威慑、生物武器、化学武器和传染病菌的研制、计算机病毒的制造等。
可以这样说,以上涉及科技的世界性影响的几个方面几乎首先并突出放映在资本主义首先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种第一生产力对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无疑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目前的材料难以证明在资本主义国家其社会制度在主要方面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17: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