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对张少华博士学位论文《汉密尔顿“工业立国”与杰斐逊“农业立国”之争》的评语(1993.6.6)

已有 212 次阅读 2024-12-17 09:21 |个人分类:个人所藏资料|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对张少华博士学位论文《汉密尔顿“工业立国”与杰斐逊“农业立国”之争》的评语(1993.6.6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241217日发布(第35697号)

【信件手稿纪实资料】(GRSZZL编号第GRSZZL4-学术研究439篇)

 

 笔者以为,罗荣渠先生在《美洲史论》一书中为《美国早期现代化的两条道路之争》一书所写的序,体现了罗先生在早期美国史领域中的现代化观点。他从美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以农立国还是以工立国的两条道路的高度展开剖析,这比起一些论者就汉密尔顿、杰斐逊两人谁革命、谁保守之类的评论岂止高出一筹!

我的1993年记事本记载:199363日张少华博士论文,64日继续看博士论文。66日写评语。1993614日张少华来电话。618830-1330 在北大参加罗荣渠博士生张少华的论文答辩。

张少华同志的博士学位论文《汉密尔顿“工业立国”与杰斐逊“农业立国”之争对美国建国初期发展进程的影响》以大量丰富的材料, 严密的逻辑, 从发展研究的角度系统, 深入地考察了汉密尔顿和杰斐逊的立国思想及其争论,并从多方面评论了它对美国建国初期发展进程的影响。这一研究角度和课题, 不仅开国内研究的先例, 而且在美国把汉密尔顿“工业立国”思想与杰斐逊“农业立国”思想对美国建国初期发展进程的影响作比较研究也不多见。

本文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运用系统详实的材料, 充分地论证了所论主题。特别是论文明确地提出了汉密尔顿与杰斐逊对美国建国早期发展都有不可磨灭的影响, 美国早期的发展是汉密尔顿“工业立国”与杰斐逊“农业立国”两种合力的结果。文章正确地指出:汉密尔顿与杰斐逊之争 “‘相生相克’,‘相反相成’在矛盾中形成合力”

(P.7) ,“美国建国后的实际发展道路就是在二者的合力中,在各种因素的制约下形成的”(P.107)。整个说来, 这是一篇有较高质量的和理论及现实意义的博士论文。

     是否可以这样说, 汉密尔顿强调“工业立国”重在当时世界先进国家的普遍经验, 杰斐逊“农业立国”重在强调本国特色, 两者的结合, 则是早期美国经济发展的道路。在这个问题上如果进一步深入论述如何处理好汉杰之争,即如何协调合力,从中借鉴哪些经验和教训,则将使文章更加生辉。

     客观地说, 文章论述汉杰的经济思想及其影响,  多于汉杰之争。文章的序言简要地评述了关于汉杰之争的研究现状, 和争论的意义。 我以为国内学人对汉杰的研究是80年代以来美国史研究的热点之一仅以汉密尔顿的经济思想为主题的硕士学位论文就有5, 对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应有足够的评价。至于美国对汉杰经济思想研究的博士论文和论著也是相当的多,有的是直接论述汉杰之争的,

章的附录似可适当增补。

     文章多处提到,美国早期发展,美国工业化初始阶段(P.8), 美国工业化初创阶段(P.105), 美国工业化启动时期(P.7)。这里涉及对美国早期或近代工业化时期的开始年代,无论美国或国内众说纷云, 文章没有论证汉杰之争发生在初始阶段的论据。而这一点对于评价工业立国, 农业立国主张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章正确地论述汉杰不同的建国主张,并指出两人的争论发展为两条不同的发展道路。 但是全文前后体法上有相互矛盾之处, 如说两人争论是“根本问题上的分歧”(P.34),  又说是 “两人的分歧并非根本性的原则分歧”(P.106)    

第三章详尽地论述了构成汉密尔顿完整经济纲领的四个报告并进一步分析指出汉杰以经济政策的歧见为发端,导致了两大全国性政党的出现和全面争斗。但是文章对四个报告提出的过程论述欠详, 18世纪90年代中期“形成了两大政党”也缺乏进一步论证。

     第四,五章历史地,系统地分别论述了汉密尔顿“工业立国政策与杰斐逊总统任期的“农业立国”政策,如果紧紧围绕两人和两种政策的争论来展开将更与论题相切。 此外,在文中多处把美英1812-1815年战争误写为1816年战争,应予改正。

     最后我要重申,这是一篇优秀的论文,建议予以通过博士论文的答辩。

 

                               黄 安 年_

                         1993年6月6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1464656.html

上一篇:顾学稼先生1993年6月30日来信
下一篇:2001年5月16-31日记事本有关中学历史教材改革问题的记叙
收藏 IP: 1.89.18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19 15: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