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关于改革历史系的几点设想(1992.9.5)

已有 1262 次阅读 2023-6-5 08:40 |个人分类:个人藏书书目|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关于改革历史系的几点设想(1992.9.5)

【信件手稿纪实资料】(GRZL编号第GRZL4-本科生072)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23年6月5日发布(第32776篇)

 

【按:近日翻看30年前所写《关于改革历史系的几点设想》(见下)感触颇深。现在发布意在引发思考。历史学科可谓古老,作为基础学科的历史学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发展,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交叉发展、自然科学技术之间的交叉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分支科学,作为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的排头兵需要走在历史学院改革的前列。】

 

关于改革历史系的几点设想

 

一.成立社会文化史专业

   必要性:

1.跨世纪的世界性的开放大潮以及我国改革开放高潮,势必会出现大开放, 大交流,大碰撞,从而出现社会文化热。

2.作为历史学科的前沿, 已经发展到综合整体史学阶段, 社会史,文化史,经济史等交叉学科和新兴分支学科方兴未艾。社会文化史专业的出现是历史科学发展的需要。

3.目前,在北京已经出现了文化热, 旅游热, 社会问题热,和历史剧热, 这一热潮和我国四化建设的发展相适应。社会文化史专业的成立,有利于社会文化史热的顺利发展。

4.近年来历史学科的发展面临新的严重挑战,提出历史系必需改革的任务。

 可行性:

1.我系80年代初的学科设置改革和80年代末的教学改革,已经积累了较多的经验

2.我系有从事社会文化史研究和教学的足够力量, 在严重超编的情况下, 更有利于调动广大教职员的积极性。同时亦可适当借用外来力量。

3.培养目标可适用于从事社会服务,文化交流,旅游公关,文博方志等方面的工作,因而,生员和社会需求以及毕业后学员的求职能力问题不大。

二.在系主任领导下,成立适应不同需要的研究组和课题组, 取消教研室

    理由:

1.教研室作为系的基本教学组织,起过相当积极的作用, 它是五十年代学习苏联八大块基本课程的产物, 但是有无教研室,并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近年来,教学和研究的进展已经突破了教研室的范围,再继续将教研室作为基本单位来进行活动,带来了许多不便。相反,西方一些高校,并无教研室这个基本组织,不仅开设了和不断地更新了大量课程,而且研究成果亦多,一两个主管业务的系主任同样可以组织得很好。

2.无论研究生还是本科生,业大生,函授生等的培养,主要的决策权在系。和教师商定可以直接与教师对话而不一定通过教研室这一环。现在不少问题已经跨越教研室,在这情况下,教研室可能成为一种障碍。如从事日本史,美国史,俄国史研究和教学就有这类问题。

3.教研室作为研究单位问题很多, 对于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研究更是如此,不利于新兴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发展。

4.目前全系一级干部有六、七人,对于一个六、七十人的系来说,是绰绰有余的。加上教研室一级十几人,无疑是多了。不但有重复劳动,而且亦多了一笔开支。

5.目前教研室的一项工作是完成上面下达的统计任务和组织开会。前者可以由办公室来进行,后者可由总支分几个大组(和支部相应)。另一项务任务是组织基础课教学工作,可直接由主管系主任会同有关教师进行。

6.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需要可以组织固定的和不定期的研究组和课题组, 这对发展新学科, 完成新课题, 形成重点学科等是有利的。目前,没有教授和不是重点学科,博士点不能成立研究组的规定是妨碍学科发展的。

7.目前的教研室的一些负责人并不都是该学科的带头人。一般来说研究组和课题    组的负责人和带头人一致,对于教学和科究工作的开展亦是有利的(年事已高    身体欠佳另当别论)。

三.改进研究生的培养

1.向所有研究生(含博士生)开放研究生课程。目前的规定弊端很多,浪费人力现象严重,一门课选的研究生很少,很难组织深入讨论,想选这门课程的研究生由于信息不灵或时间冲突而作罢。在开学前,一次性公布全部课程,在导师和系同意下,由研究生跨系跨级选课,有利于应材施教。

2.改变隔年按学科分配召收研究生名额的办法。这一方法不利于选拔优秀生员。在实行了上述措施后,教师负担轻重的考虑亦迎刃而解。

四.创造条件,尽快实行图书管理现代化

1.实行全方位开放。全部开架,面向全系师生,不得借出,提高使用效率。

2.实行电脑化管理。

五.逐步在师生中普及电脑使用

1.规定所有本科生,研究生,电脑为必修课。

2.配备电脑为教师和研究生培训和使用。

六.组织历史信息库, 以文养文,提高历史教学和研究水平,发挥历史科学的社会功能。(计划另拟)

   进行迎接二十一世纪挑战的改革,还涉及改革职称评定,改进付酬办法,集资和争取资助办学等重大问题,另提方案。

 以上设想,还在进一步完善中,愿起抛砖引玉作用。

                                               

              黄安年 1992年9月5日

   (说明:《关于改革历史系的几点设想》发表时一字未改。1993年4月14日,我又将《设想》呈给校长,全文如下: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您好,去年8月底9月初, 白寿彝教授约我专谈两次有关历史系改革的设想, 为此我拟写了这一书面建议, 白先生很感兴趣。当时我复印一份给系领导供参考。我有期望推动改革之心, 绝无介入工作之意。这份建议兴许完全多余, 好在迄今看来我非恶意, 仅供参考而已。现附上当时的《几点设想》)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1390574.html

上一篇:关于《20世纪资本主义研究》课程小结 --1998-1999年第一学期选修课程
下一篇:为系跨世纪工程献策 (提纲) (1995.10.25)
收藏 IP: 1.89.18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7: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