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1999年关于课程教学计划的三份报告

已有 3340 次阅读 2007-12-29 06:29 |个人分类:教育改革思考(07-11)

1999年关于课程教学计划的三份报告

 

黄安年文 发表:20071228 

 

这里发表的是1999年笔者作为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教学巡视员的三份有关课程教学计划的报告, 报告提到:“按照学校规定,各系有本科教学课程任务的教师在开学的第一周内,需向系办公室送交该学期的课程教学计划表。它有利于推动教师全面规划课程教学、便于教师本人和教学主管部门检查教学进程,也方便图书管理部门配合教学。事实证明,这一规定对于检验教学质量是起作用的,当然计划并非法令,在执行过程中需要随时调整。现在的情况是教师按期送交的很少;认真按项目逐项填写的更少。我以为现在有重申这一规定并认真检查执行情况的必要。”(310日)

报告还提到:“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和重视教学的程度往往可以从学校的课程表现代化程度中看出“门道”来。迄今我校尚无一个反映全校各级教学序列的、现代化电脑调控的统一课程表,而这一点的重要性对于教学体制的改革来说是不言而喻的:第一确保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的实施;第二,有利于教学课程的资源共享,发挥规模效益;第三,易于实现本科课程,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博士学位研究课程一条龙,以及成人继续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衔接;第四,易于加强现代化的教学管理和教室、教员的合理使用和及时有效的调整。”“ 要确保教学秩序的正常、有序、高效的运转,必须有一个“有‘法’可依并能随情况变化而及时调整的权威性的全校课程表,而这份课表,首先在本科课表中反映出来的。”(330日)

    报道又提出:尽管我们一直批评美国等西方国家大学教学中的自由讲学,但是他们对于按时提交教学计划表却是十分认真的。不少课程还有详细的讲授大纲。我们不能把计划当成不可更改的法律,我们总不能没有“设计图纸”,“边施工、边设计”。

 

现在我们的高校有三个月早知道的一条龙计划还很少,没有这一条所谓学份制的水份是不少的。

 

***************************************************

(一)切莫让学期课程教学计划表形同虚设

             --1998-1999年第二学期本科教学巡视报告之二

                                         黄安年   1999310

教务处 并请转 谢维和副校长

  按照学校规定,各系有本科教学课程任务的教师在开学的第一周内,需向系办公室送交该学期的课程教学计划表。它有利于推动教师全面规划课程教学、便于教师本人和教学主管部门检查教学进程,也方便图书管理部门配合教学。事实证明,这一规定对于检验教学质量是起作用的,当然计划并非法令,在执行过程中需要随时调整。现在的情况是教师按期送交的很少;认真按项目逐项填写的更少。我以为现在有重申这一规定并认真检查执行情况的必要。下面所列出的是历史系本学期课程到39日上午为止已经交表的只有四门课(张升的<<古代历史文选>>,李志英的<<中国近代经济史>>,杨共乐的<<希腊罗马史>>,史革新的<<中国近代学术史>>),而这学期历史系本科生四个年级开设的基础课和选修课程共有21,就是说,80%以上的人没有交。这里包括学校已经下达这学期本科教学特聘岗位聘任的四位老师也没有交。我想交教学计划表并不属于“乱收费”项目,既然如此就要言必信,行必果。据历史系教务员李老师说,有的任课教师到学期末才交教学计划。我上学期和这学期听了一些老师课程的导言部分,发现有的老师讲课时并没有向同学详细介绍教学计划和基本要求,学生对这门课程心中无数。还有这种情况课程名称和讲授计划的实际内容不符,从而使学生有受“误导”之感。现在有所谓开学头两周试听的规定,其实这种办法对于教学质量的保证实际上是有影响的。我建议取消两周的试听制,实行在学生选课前由教师提供该课程的教学计划概要,以便于学生选修。这样做势必要求各系安排教师授课的时间要提前,也就是要求更早些时间,将课表确定下来,这将有利于课程资源共享,便于各系学生选修相关课程,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恐怕制订统一全校课表就困难了,从而实行真正的学分制也将是困难重重。

                 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教学巡视员   黄安年

******************************************************************88

    (二) 课程表的变动带来的困惑

           --1998-1999年第二学期本科教学巡视报告之五

                                         黄安年   1999330

谢维和副校长 并教务处:

    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和重视教学的程度往往可以从学校的课程表现代化程度中看出“门道”来。迄今我校尚无一个反映全校各级教学序列的、现代化电脑调控的统一课程表,而这一点的重要性对于教学体制的改革来说是不言而喻的:第一确保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的实施;第二,有利于教学课程的资源共享,发挥规模效益;第三,易于实现本科课程,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博士学位研究课程一条龙,以及成人继续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衔接;第四,易于加强现代化的教学管理和教室、教员的合理使用和及时有效的调整。(请见我1999112<<关于本科教学巡视的听课总结和改进教学工作的建议>>报告中建议之二:印制供全体师生使用的统一课程表:报告说“我在19981014<<报告>>中提出建议:‘尽快编制全校统一的大课表,分别不同课程类型(含公共、基础、专修、必修、选修、硕士研究生课、博士研究生课等)排出统一课表,规定学生选课条件,使得学生便于在全校的课程中有更多的选择余地,也促进学生间的学术交流,有利于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充分利用教师的人才和课程资源。’在19981117日的信中,我进一步阐述这一意见说:‘为了加强全校性课程的监管,与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相适应,和全校本科课程、硕士生课程、博士研究生、其他专业学生课程相衔接,建议学校采取切实措施,编制全校课程代号系统和全校校历和课程表,将各类所有课程编入代号和全校中,一旦全校所有课程代号化和编制完成全校统一课程表,这样有利于真正实施学分制,做到充分发挥综合性师范大学优势,实行各系课程在全校范围内开放,本科生、研究生课程打通将有利于教学“资源共享”,本科生、研究生‘一条龙’教学,从而使全校教师和学生相得益彰。作为第一步,可以由学校本科教学和研究生教学以至成人教学部门联合编制确定课程代号系统,在这次本科教学制定中在课程前加上代码,以便为统一课表创造条件。’我以为这个问题如果不能一下子全部实施,不妨首先从本科生开始,但是从全校来看应当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表来排定和印制及实施全校统一的课程表。”)

  要确保教学秩序的正常、有序、高效的运转,必须有一个“有‘法’可依”并能随情况变化而及时调整的权威性的全校课程表,而这份课表,首先在本科课表中反映出来的。现在提出的这份报告,不是讲统一课程表的制定问题,而是反映的是不到两个星期前教学巡视员拿到的由教务处提供的全校文科课表已经发生一些变化。这种变化据教务处管理课表多年的张老师说,虽然都有不得已的情况(课表确定在前,情况变化在后),但是在程序上并不都是有完全的“正常的程序”的。从她手里拿出一份“权威性”的课表变化,而这些变化是用铅笔在正规化的课程表上改动的。她还无可奈何地对我说,“如果你要拿一份稳定的课程表,再过几过礼拜,还是做不到,过10几天,你再来对一下课程表,还会变。”这是实话实说,可这种状况着实使人感到困惑,课表安排岂是儿戏!在这以后的十天,我拿着课表跑到处于一线的教育、经济、哲学系去核对课表发现又有一些变化,而个别课程教务处改过了,系里则还没有改过的。我担心巡视员的随机听课按课表对不上号的。好在这是枝节问题,但是实行电脑化应该可以避免着类情况。

  现在不妨举例开学四周来文科教育、经济、哲学三系本科生课表变化如下:(教室变动未计算在内,两门相同课程由同一教师任课由一个学期改为前后十周集中教学的经济系1996年级和1998年级的<<税收概论>><<国际税收)也未计在内,经与各系教务员核对)

  教育系特殊教育专业19974班 星期一第三四节顾定倩的<<手语基础>>与星期五第三四节哈平安的<<语言学基础>>对调。

    教育系幼儿教育专业1997级二班 星期三下午三节冯晓霞的<<学前儿童认知发展教育>>停开。

  教育系特殊教育专业19964班 星期一下午第五六节哈平安的<<言语障碍儿矫正>>与星期五钱志亮的<<视力残疾儿童心理与教育>>对调。

    教育系教育专业1995  星期二上午第一二节教育文化学 两节应为三节。

  哲学系哲学专业1998年级1班 星期四 上午四节郝海燕的<<自然科学概论>> 取消。

    哲学系哲学专业1997年级1班 星期二第三四节,星期四下午第五六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共四节课 改为星期四下午第五六七节连上的三节课。

    哲学系哲学专业1997年级1班 星期二第三四节增加一门<<自然科学概论>>课程。(未写明主讲教师名字)

    哲学系思想教育专业1996年级2班 星期二下午第一二节严春友的<<西方政治思想史>>调到星期一上午第三四节上课。

  经济系经济学专业1998级 星期五<<世界经济史>>课表四节应为三节。

    经济系经济学专业19971班 星期二袁强的<<线性代数>>,课表四节应为三节。

    通报课表变化是教务部门的事,现在代为通报,意在促进电脑化管理和调整课表的早日全面实现。

******************************************************************888

  (三) 再谈切莫让课程教学计划表形同虚设

             --1998-1999年第二学期本科教学巡视报告之六

                                         黄安年   1999331

教务处 并请转 谢维和副校长:

    ----“按照学校规定,各系有本科教学课程任务的教师在开学的第一周内,需向系办公室送交该学期的课程教学计划表。它有利于推动教师全面规划课程教学、便于教师本人和教学主管部门检查教学进程,也方面图书管理部门配合教学。事实证明,这一规定对于检验教学质量是起作用的,当然计划并非法令,在执行过程中需要随时调整。现在的情况是教师按期送交的很少;认真按项目逐项填写的更少。我以为现在有重申这一规定并认真检查执行情况的必要。下面所列出的是历史系本学期课程到39日上午为止已经交表的只有四门课(张升的<<古代历史文选>>,李志英的<<中国近代经济史>>,杨共乐的<<希腊罗马史>>,史革新的<<中国近代学术史>>),而这学期历史系本科生四个年级开设的基础课和选修课程共有21,就是说,80%以上的人没有交。这里包括学校已经下达这学期本科教学特聘岗位聘任的四位老师也没有交。”----摘自<<切莫让学期课程教学计划表形同虚设--1998-1999年第二学期本科教学巡视报告之二>>1999.3.10

 

  以上引述三周前我写的一份巡视报告的内容。三周后今天,历史系的交教学计划表的情况没有变化,17门还没有交计划表的教师中,还没有一位交给历史系教务员的(1999330下午于教务员核实)。作为教学巡视员的职责是如实反映,“实话实说”。如何解决请职能部门考虑。学校领导设置巡视员制度总不是为了装装门面,总是要解决问题的。了解教学计划表似乎超出了听课“范围”,然而每次听课不了解其总体计划,我们难以发表符合实际的意见。我们不指望问题都能得到及早解决,但是总要有所回应才是。

    下面提供的是哲学系、经济系、教育系的情况。据330日下午我直接到这三个系教务办公室分别向教务员了解并看了教学计划表的情况如下:

    据哲学系教务员说:不知有什么上课的教师需要交学期课程教学计划表一事,教务办公室没有收到这样的表。这几个学期都是这种情况。

  据经济系教务员说,绝大多数教师在学期开始头两周已经交来了学期课程教学计划表,16门课的教学计划表计开沈越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当代西方经济流派>>、詹君仲的<<近代西方经济学说>>、施菊英的<<世界经济史>>、钟宜的<<高等数学>>、冯文荣的<<税收概论>><<国际税收>>、李萍的<<劳动人事管理>>、何璋的<<国际金融实务>><<国际金融>>、彭延广的<<资本论第一卷选读>>、袁连生的<<证券投资学>>、李由的<<公司概论>>、李晓峰的<<货币银行学>>、袁强的<<线性代数>>、狄承峰的<<宏观经济学>>等。

    没有交教学计划表的是刘松柏的<<管理学>>、赖德胜的<<经济体制改革>>、王力军的<<经济法>>、张晓强的<<国际结算>>、唐任五的<<中国经济学说>>、杨春明的<<经营战略>>、陈燕峰的<<管理会计学>>、戴贤远的<<专业外语>>8人。

  教育系的情况是全部按时在“开学后两周内上交”齐备。他们的做法堪称独创,值得称道。把<<北京师范大学课程教学计划>>表列入该系的<<工作任务书>>,规定任务书上交“原则上不超过两周,无故超过两周不交齐的教研室或个人按不接受工作任务处理。”该系教务员特别强调教学计划表和任务书是直接和当月奖金挂钩的,就是说如果某教师提不出正当理由按时交上,意味着该教师“下岗”。

    历史系没有交表的有马卫东的<<史学概论>><<历史教学法>>、刘林海的<<世界中古史>>、曹大为的<<中国古代史>>()、郭小凌的<<西方史学史>>、张皓的<<中国现代史>>、金相春的<<世界现代史>>、向燕南的<<中国近现代史学史>>、王开玺的<<晚清政治史>>、刘淑英的<<汉书研读>>、汝企和的<<中国历史文献学>>、晁福林的<<先秦史>>、赵世瑜的<<专业英语>>、宁欣的<<中国古代经济史>>、孙燕京的<<中国近代文化史>>、耿向东的<<文化大革命史>>、杨宁一的<<日本近代史>>等共17人。

    尽管我们一直批评美国等西方国家大学教学中的自由讲学,但是他们对于按时提交教学计划表却是十分认真的。不少课程还有详细的讲授大纲。我们不能把计划当成不可更改的法律,我们总不能没有“设计图纸”,“边施工、边设计”。

                 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教学巡视员   黄安年

 

<<现行<课程表>的制订需要改进--1998-1999年第二学期本科教学

                   巡视报告之十六>>(1999623)(待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13493.html

上一篇:发表:《文科毕业班教学安排引发的思考--1998-1999年第二学期本科教学巡视报告之三》(1999年3月10日)
下一篇: 历史系本科选修课出现的“偏瘫”症纠正了吗?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19: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