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jkf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jkf

博文

[转载]高金华 学导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探究 7-19)学导式倡导者 学导创 转载【2710192】

已有 1559 次阅读 2019-10-27 11:57 |个人分类:学导式创新教学|系统分类:观点评述|文章来源:转载



高金华 学导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探究 7-19

 

学导式倡导者 学导创 转载【2710192

 

【转载=摘编者注:学导式教学法创始人:哈尔滨师范大学刘学浩19825月最先提出开发智能学在导前的学导式,突出了-自学-解疑-精讲-演练4环节,提升人才五元智能(素质)是启发式的发展创新,见《黑龙江高教研究》1982-3黑龙江省版权局082005A027

 

本文来源:学导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青岛十七中  高金华 - 青岛市 中小学教师 科研工作站 科研视角下的教学论讲座 学导式教学的理论 ...百度文库 - 百度快照

 

3] 学导式教学

      即是以自学为主并得到恰当的指导、学在导前、学中求导、学导结合、学以致用、优化智能、尝试创新、用以促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发引导为主线,以学生优化学力(能力、智力、动力)结构为主标,提高课堂教学效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其中“学”是重点,“导”是关键,“力”是目标,“效”是目的。

 

  2. 的内涵

“学”主要是指学生自学,既包括没有教师指导的学生自主学习,又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独立学习;既指学生学习教材上所规定的知识及掌握运用这些知识的技能技巧,又指学习这些知识得来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学会学习,形成会学的能力。“导”主要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学生的特点积极地加以指导和引导,塑造学生的全部天性,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

 

 

可持续发展目标

 

即有关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目标。学导式教学倡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乐学的学习情感,为以后自我的不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发展性原则

 

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发展,相信每个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达到教学目标。教师要从发展能力出发传授知识,通过传授知识发展能力。

 

4. 教与学最优化原则

 

学导式教学要求教学环境是和谐融洽的,教学过程是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在活动中,通过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并且在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v 

v 

v6. 学导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着眼于改变课堂教育环境中的师生关系,改变学生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与教师,学生于学生之间的情感处于和谐协调的状态,营造出融拾与合作的教学环境。

§突出教师的主导与控制作用,在引导上下功夫,在信息控制上做文章,使教与学两者之间的信息交流畅通。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培养学生自主、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实现教学中主体与客体适时的转化,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使学生在受教的过程中,更多、更有效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一起抓。

 

 

         90年代以来,学导式教学开始走出经验主义的发展道路,开始充分吸收各种理论营养,进入深化发展阶段。除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一般发展理论,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的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思想等之外,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也为学导式教学广泛吸收,并充分体现在教师的教案与学案的设计上。

          到目前为止,学导式教学已经在各级各类教育中广泛适用,就青岛地区而言,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都有学校和教师在采用学导式教学,并呈现出其他教学模式融合共生的态势。

 

v===关于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

v1、导学案是教师控制一堂课的规划方案。与以往教案不同的是教学活动的策划不是立足于我拥有什么、我要教给学生什么、我怎样教,而是站在学习者的角度, 考虑如何安排课堂活动最适合、最高效。导学案的编制者当然还是教师,但是编写的前提是“学案”的反馈,是基于学生“问题”之上的策划。

v2、“导学案”其“导”的功能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导”学生实施自主学习的过程,新知识、新教材放手让学生去探索、阅读,重点和疑点问题让学生去议论,目标“问题”留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独立思考,去合作探究,结论或中心思想放手让学生去概括,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知识体系让学生自己去构建;二是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来获得知识,暴露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和错误,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地鼓励和引导。

 

 

【待续】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251-1203598.html

上一篇:[转载]3】方超 王吕敬 试论“学导式”教学法—(探究6-19) 学导式倡导者 学导创转载【261019】
下一篇:[转载]3】学导式教学的发展脉线【11113海月引用并订正】(探究8-19)学导式倡导者 学导创 转载271019
收藏 IP: 111.41.13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3: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