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做事 欣赏 淡泊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xf E-mail:zc2623@qq.com

博文

知识分子的四重境界

已有 9004 次阅读 2008-12-7 00:15 |个人分类:关于知识分子|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知识分子, 境界

知识分子,就个体而言,成长的道路上有四重境界;就群体而言,在横截面上,四重境界的人同时存在着。不同境界的知识分子,心态不一,行为各异,哪怕是同一个人,也是这样。我之所以对知识分子多加思考,说实话,是为了自己,是为了给自己一个理由,给自己一个做知识分子的理由,在今天,做任何角色的人,都需要充足的理由,不是为了应付别人,而是为了安慰自己,因为这个时代的坐标出了问题,它不是倾斜了,而是弄丢了。
知识分子的第一重境界:倾向物化。
如今的人,很倾向物化,每天强烈反对工具化的知识分子,也不能免俗,因为这是个经济社会,知识也得变成经济,否则人家会说你的知识没用。经济社会的最大特点是欲望挂帅、金钱横行,知识塑造人的意义相当淡化,经济像闷罐车里的一个臭屁,传播到每一个角落,谁都得闻,无论喜不喜欢,没得逃。唐僧、宋江、曹操、刘备和孙权等,都得出来做CEO,导师们做个老板算个鸟事。有许多知识分子,很入行市,80%以上的脑细胞用来考虑物质追求,20%以下的脑细胞用来考虑物质追求以外的东西,比如说朋友的妻子。刚上道的知识分子,由于大环境或生存的缘故,也会自然倾向物化。
知识分子,在这重境界中,定然是物质利益第一,患得患失,处心积虑甚至不择手段地追求物质利益,非常动感的说法叫“搞钱”,听起来像搞教育一样,好像人人都会,也像搞女人一样,好像人人都需要。有的人,可能搞一个阶段后,觉得解决了生存需要,或者觉得也没有意思,就不搞了,开始向第二重境界迈进;有的人,越搞越想搞,慢慢地已经根本无法转身,开始逐渐脱离知识分子的核心价值,对于精神的需求日渐消亡,知识被仅仅用来对付工作,从来不会进入人生的领域,人生领域的事情,全凭感觉行事,显得敏锐而愚蠢。
知识分子的第二重境界:灵肉分离。
灵肉分离是相当痛苦的,因为需要向第一重境界告别,倾向物化的最大优势是能够使人变得懒惰,懒惰对人有着最强的吸引力,懒惰是随心所欲的最佳状态,凡事跟着习惯而行,不用多想,不用反思,更不用一日三省吾身,最为自在。而灵肉分离,就需要告别这些,不能被物质享受迷惑,不能为得过且过拉下水,也就是说,不能混吃等死,这就需要将自己跳将出来,面对阳光下的黑影,冷静思忖自己的身分、追求和价值,灵肉分离至少需要50%的脑细胞来考虑精神追求。
处于灵肉分离的知识分子,在横截面上,比例不小,每天两难着,既眷恋第一重境界的潇洒自在,猪猡式的快乐,又讨厌猪圈的臭味;既憧憬第二境界中的玉树临风,心灵的完满,又害怕寂寞清苦。于是,在这一重境界的人,最能反复,也最能下决心,今天说自己想通了,一切如过眼烟云,人活着不需要那么多;明天说自己活得太累了,顾影自怜,质问自己凭什么要活得这么辛苦,随波逐流多好。就这样,灵肉分离的知识分子,每天价辗转反侧,在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十字路口,左右为难,因为这两条道路,按照时髦的说法,从来就不会双赢。
知识分子的第三重境界:挣扎、迷茫
经过灵肉分离的知识分子,并不能立即修成正果,这一重是知识分子的软肋,最需要修炼,这一重的痛苦来得更猛烈、更深刻,因为在这里的知识分子,已经感受不到物质的诱惑,而发现精神的虚空。精神追求是个黑洞事业,好像到处都是方向,好像多少努力都能化为无形,从前梦想的意义也会变得不可捉摸,偶尔还有来自前两层的诱惑或打击,使处于这一境界的人,惶惶如丧家之犬,孔子当年奔波时,就是处于这一境界,否则,他不会四处流浪的。
知识分子需要必要的挣扎和迷茫,因为经过挣扎,才能摆脱束缚,才能获得自由,才能打破外在的诱惑;因为经过迷茫,才能看清方向,才能认清自己,才能找到自己的坐标。这一阶段的痛苦是必然的,也是有益的,它可以使知识分子变得宁静、优雅,而且更有信心和力量,也只有经过这一个阶段,知识分子才能与他所崇尚的精神,合二为一,譬如所谓的人剑合一。在这一阶段的知识分子,数量最大,而且有许多的人,由于无法忍受挣扎和迷茫,回落到前两个境界,或者无法再进一步,只是在这里痛苦着、纠缠着。
知识分子的第四重境界:沉静、志远
沉静是心灵的最佳状态,志远的人不会为眼前事物缠绕,能够胸怀未来,珍惜眼下。诸葛先生说,宁静以致远,这是知识分子第三重境界的表现,沉静的人已经不会将致远放在心上,沉静的人就是一种欣赏的姿态,欣赏生命带来的所有神奇,当然是所有真善美的神奇。志远的人,不会设置理想,只是心怀理想,一步一步向前走。沉静,宛如瓦尔登的湖水,志远宛如梭罗的小屋。
因为这是知识分子的最高境界,所以其它的感受还需要开发……


“知识分子”大家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451-50018.html

上一篇:知识分子的软肋
下一篇:健康的灵魂
收藏 IP: .*| 热度|

5 杨玲 刘玉平 王安邦 张星元 施焕中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6: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