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做事 欣赏 淡泊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xf E-mail:zc2623@qq.com

博文

中国知识分子如何能够拿到金牌

已有 4536 次阅读 2008-8-15 02:32 |个人分类:关于知识分子|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大师, 中国知识分子, 名著

??对知识分子而言,拿到金牌就是写出名著或成为大师。写出名著或成为大师,强求不来,只能是功到自然成,但是,功如何能到,必然涉及一个追求的问题。我不相信,一个人处心积虑、患得患失,就能够写出名著或成为大师,更不相信,一个人没心没肺、胡乱涂鸦,才能够写出名著或成为大师。任何领域的创作者,无论是为了兴趣或之外的目的,创作期间必有追求,不管这追求是大是小,总会赋予创作以意义。
??如何写出名著或成为大师,不是一个可以规划的事,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关于缘何写不出名著或成不了大师的思考,只有转移到怎么办的探讨,问题才真的成了问题,在某种意义上,问题之所以成为问题,是因为它能够被解决,至少在认识层面能够被解决,一个在认识上都无法解决的问题,根本不能称之为问题,因为它没有任何意义。对于中国知识分子如何能够写出名著或成为大师,我个人的看法如下,一己之见,不足为论。
??一、个人要有境界
??做人要有境界,作为知识分子更应该有境界。有境界具体地说,就是一要有品味,二要有志气。
??有品味,没有那么玄妙,精神追求重于物质追求即是,不要以为这很简单,很容易做到,认真分析所做的每一件具体的事,真正精神追求重于物质追求的并不多,从现在算起,若以前所做的事,精神追求重于物质追求,那就是有品味的。有品味并不意味着不世俗,每一个人注定是世俗的,知识分子也不例外,因为每一个人都是时代的产物,时代的痕迹就是世俗,也正是世俗映衬了不同的时代,那些宣称脱离世俗的人,不是说谎就是无知,以为高高的门槛把自己与他人隔离就是超脱,其实是堕入低俗,世俗是与时俱进的结果,低俗却是与时逆行,拒绝进化,蔑视净化。知识分子的有品味,一句话,就是要有浓烈、持久和大分量的精神追求,切不可把与时俱进理解为与低俗同行,应该推动进化,积极净化,至于在精神追求中的偏差,重虚名、褊狭或以自为是,不是没有品味,而是无知,有品味的无知是知识分子的最大毛病。
??有志气,首先是相信自己的脑袋,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信任这样的谚语是需要志气的,并不是说说那么简单;要自信对于人类知识能够有所贡献,或创造或传播,不胡编乱造,制造垃圾,不望文生义,曲解真义。其次是能够坚守品位,抵制低俗,坚持浓烈、持久和大分量的精神追求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一件难事,世俗提供了太多的诱惑,繁多的、真实的评价标准很能动摇知识分子的操守,这就需要志气,知识分子稍不留神就容易滑入低俗,知识分子低俗起来无人能比,因为他们动不动就能够看破红尘,因无知而无耻,因没有骨气而卑劣。再者,对于中国知识分子而言,有志气还意味着要有独立精神,不要为西方吓倒,不要迷信海龟;学习西方不是放弃自我,看不懂他们的名著也不要担心,原本他们就不是给我们写的,如果拥有了足够的背景知识,还是看不懂,那肯定是他们的问题,西方名著中文不对题的比比皆是,当然我们不学这些;对于海龟,尤其是小海龟,不要迷信,我从来不相信一个中国人去国外呆上三、四年,就能够学到人家的精髓,大多做的是皮毛生意,迷信海龟就是迷信西方,即使暂时能够取得效果,长久了,落后的依旧是我们自己,所以要有志气,靠自己。
??二、知识界要自觉
??知识界的自觉,一是要身分自觉,二是要良心自觉。
??身分自觉指向的是职责自觉,知识界要明白自己的身分,清楚自己的职责;知识界不是官场,也不是市场,更不是娱乐界,官场化或市场化或娱乐化的知识界,是很难产生名著和大师的,如果官员把持了前进的隘口,没有人能通过,也没有人想通过,如果金钱把持了前进的隘口,没有人能通过,也没有人真通过,如果娱乐把持了前进的隘口,没有人能通过,也没有人算通过;知识界的职责就是营造知识创造和传播的优良环境,使有才能的人能够发挥才能,健康成长,前途光明,使有分量的书籍能够顺利出版,泽被众人,流传后世,如果各种无聊的、低级的评比扼杀了知识创造或传播的生存条件,那么希望是没有的,一切终将成为泡影。
??良心自觉指向的是反哺意识,知识界的存活,从根本上来说,依靠的就是名著和大师,如何没有名著和大师,就没有知识界,名著和大师是每一个知识分子的衣食父母,不要吹嘘自己有别的本事存活,只要是披着知识分子外衣,在知识界讨饭吃的人,不管有没有良心,也得承认是知识养活了你,因为这是铁的事实,所以,知识界要由衷地感念名著和大师,要崇敬有可能成为名著和大师的书籍和个人,艺人们误以为观众是他们的衣食父母,连连感念,知识界岂能蒙混过关,没有一身本领,那个给你饭吃,本领从何而来,无非名著,无非大师,从而,知识界要自觉反哺,抬爱走向名著和大师的书籍和个人,才算没有忘本,否则,真不如猪背上的黑乌鸦。??
??三、教育要搞好
??教育搞好最重要的意义是人才的发现和培养,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之所以名著稀少和大师贫乏,最直接的原因是糟糕的教育,我们的教育没有把每个人的潜能真正挖掘出来,十几亿人的潜能蕴藏没有成为优势,概率也无法发挥作用。能够写出名著或成为大师的人,定然是潜能得到最充分发挥的人,虽然一定的教育经历之后,个人的成就与教育已经没有了直接的关系,个人的境界成了关键,但境界的形成无不与教育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能够突破不良教育影响的人毕竟是少数,何况这种突破需要浪费多少时间和精力,何况这种突破终究会留下丝丝牵挂。教育要搞好,是从小要搞好,从小搞,不是让孩子们让各种名目的补习班,典当了童年,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全社会改变,单单依靠学校或家庭,没有多少作用;好的教育,会塑造受教育者好的境界,培养受教育者扎实的基础,训练受教育者优质的思维,培训受教育者灵活的方法,为最大可能地成就一个人的价值奠定最必要的素质。
??四、社会要有抱负
??人的问题最终都会反映为社会的问题,一个社会的品质对于个人的成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我们国家要想产生众多的名著和大师,社会必需要有抱负,没有抱负的社会是不成熟的,是混沌的,成熟的、清晰的社会是抱负明确、方向正确的社会,明确的抱负意味着人群明白努力的方向,正确的方向意味着人群走上了前进的道路。就我们的社会来说,追求伟大复兴是最大的抱负,这一抱负的实现,要求知识分子必需拿到金牌,没有金牌的知识分子是无法支撑和实现这一抱负的,反过来,没有这样的抱负,社会对于知识分子也就没有这样的要求。社会要有抱负,这些抱负必需逐渐形成共识,而且明白实现这一抱负的必要条件,如果整个社会在宏大抱负下,依旧出现“教书的不如卖书的,卖书的不如种猪的”的尴尬局面,那只能说明这个社会的抱负还没有真正为人们理解和接受,对于知识的重要性还没有被真正领会,整个社会的追求还在一个相当低水平的层面徘徊,甚至出现这样的状况,作为人群引领者的知识分子,并没有引领人群前行,反而堕落为低俗的倡导者和垂涎者,引领人群走向知识的反面,境界不存,意义淡漠,万幸的是,并不是所有知识分子都背叛了自己,社会的抱负一次又一次唤醒他们,他们一次又一次鲜明社会的抱负。
??总上所述,中国知识分子要想写出名著或成为大师,不但需要有抱负的社会作背景,好的教育作依托,自觉的知识界形成土壤,更为重要的是,知识分子个人要有境界,即有品味和有志气。


“知识分子”大家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451-35140.html

上一篇:雨夜
下一篇:我们如何面对低俗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5: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