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做事 欣赏 淡泊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xf E-mail:zc2623@qq.com

博文

论从教学到教育

已有 3616 次阅读 2009-3-16 18:59 |个人分类:关于读书|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教学, 教育

正如学不等同于受教育,教也不等同于教育,从教学到教育,有着长长的距离。教学以传承人类文化为目的,教育以培养新人为目的,达到目的所凭借的内容是一样的,都是人类精神财富。教学转化为教育,其机理并不复杂,使教学具有教育性,教育遂成。教者为学者提供的教,实质上就是一种干预,教者正是通过教,干预了学者的学,与学者共同建构了教学活动。教育是爱智干预,教学仅仅保证了干预,却不能保证这干预是爱智的,即不能保证这干预具有教育性。教育性是爱和智的统一,是关怀性和策略性的统一,教学转化为教育的过程,就是教学具有爱和智的过程,就是教学具有关怀性和策略性的过程。很显然,不同的教学活动转化为教育活动,对于教育性的需求是不同的,需要分别对待。
家庭领域的教学活动,转化为教育,主要需求的是智、是策略性,因为这个领域的教学,充满了爱和关怀,但由于这个领域的教者,较少是职业的教者,为受教者提供的教,往往缺乏策略,少了智慧,形不成真正的教育,失败的家庭教育大都失败于此。解决家庭领域教学的智的问题,只能依靠教者的自育,通过学习专业的策略,通过总结自身的实践体会,形成干预子女后辈的智慧,至少目前只能这样,因为对于家庭领域教者的策略培训,并没有被我们充分意识到,也没有相应的培训机制。在教育活动中,爱智是统一的,爱是经过智的检验的爱,是正爱;智是渗透了爱的智,是善智。家庭领域的爱,的确需要智的检验,因为真爱不见得是正爱,而正爱才是教育所需要的,溺爱是形不成教育的,实践的事例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社会领域的教学活动,转化为教育,既需求关怀性,又需求策略性,在这个领域中,正爱与善智的形成,最为困难,这也是社会领域教育活动微弱的主要原因,其形成机制颇为复杂,既涉及整个社会的素质水平,又涉及具体个人的人文情怀,与家庭领域的情形相似,自育是培养社会领域教学教育性的主要途径。
学校领域的教学活动,转化为教育,主要需要的是爱、是关怀性,因为这个领域的教学,自身具备了智和策略性,教师作为职业化的教者,为受教者提供的教,大多是有策略的,充满了智慧,往往缺乏的是爱,少了关怀,形不成真正的教育,失败的学校教育,大都失败于此。学校教育的工具化,形成所谓的应试教育,主要是由于对受教者缺乏爱、缺乏关怀造成的,应试教育原本是一个批驳性概念,带有情绪性,在学理上,就不可能存在应试教育这一种教育,因为应试教育就不是教育,无论如何,我们也不可能把教育分为应试教育和非应试教育,我们所说的应试教育,其实质就是应试培训,已经没有了教育的精神,失掉了教育的灵魂,只是一种工具化的考试技巧培训,与培养人的教育目的早已背道而驰。
学校教学教育性的培育,主要通过教师教育完成,如前文所述,在教师教育中,在完成教师专业化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除了教师职业培训之外,更为重要的是教育者培育。教育原本是一种需要信仰的活动,是以爱为原动力的社会活动,如果仅仅强调教师的专业化,强调这一职业获取社会权益的功能,强调这一职业养家糊口的功能,而不去培育教者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不去点醒教育事业对教者的人生意义,那么,再优质的职业培训,再优质的教师专业化,都无法解决学校教育的工具化问题。我们更不能简单地以教师职业操守取代教育情怀。教师作为真实的个人,无论多么高妙的职业操守要求,如果不能转化为个人的人生追求,不能转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信仰,终归是无济于事的,高妙的职业操守只能成为一种虚假的道德约束,仅仅满足教师职业的最低需求,而根本不可能转化为教育活动最为需要的教育性,学校教学也就不可能转化为学校教育。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451-220688.html

上一篇:论教育者与教者
下一篇:论从教者到教育者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3 03: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