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谷花房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zizhang 张欣,或称子张,山东人,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教习。

博文

从九溪到满觉陇

已有 6337 次阅读 2010-10-5 22:32 |个人分类:生活:卜居钱塘|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从九溪到满觉陇
 
 
 
五一节期间,我从住了近八年的朝晖六区迁居到之江午山,距离钱塘江、六和塔、九溪、梅家坞和龙坞这些观景、休闲的地方近了,常常从门口骑一辆公共自行车就到了景区。九溪就是我常去的地方。
搁在若干年前,九溪一带属于离杭州城区较远的地方,若没有远足观景的雅兴,还真不太常来。住在朝晖那些年,我只和儿子从龙井村沿溪下来过一回,也没看到耳闻的陈三立、陈布雷墓地。直到前不久,我一个人从午山骑车到九溪,由路边的景标才第一次找到这两座墓,因为它们都在路边山坡上,我是搬着自行车爬了不少台阶才得以走到墓边的。
昨天儿子回家,我们商量今天一家三人出行,先乘公交车到九溪,再沿溪上行,经“九溪烟树”、杨梅岭到满觉陇赏桂去。后面这段路原先从未走过。
天气好,秋色浓,九溪溪口人头攒动,多数人却只到近处的茶楼喝茶、吃烧烤,所以开始一段路上弥漫着浓浓的烧烤味,而愿意深度行的也有两拨人,一拨是自驾族,一路上络绎不绝,每个景点上则私车超满。说实话,我不赞成把私家车开到这么幽深的茶区,尾气、噪音、空间的污染太厉害了,这方面武夷山做得更好,杭州应该改变一下。否则龙井茶的品质没法保障。
另一拨就是我们这些徒步旅行者了。我是个“环保主义”者,我之迟迟不肯买车也与此有关。我喜欢那些和我们一样快乐走在林间小路上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我为他们拍了不少照片。
“九溪烟树”过去不远,就是干干净净的法雨寺,我们各点了一杯茶,休息了一个多小时。这个寺里靠山有个“法雨泉”,澄澈无波,最为可人,可惜清光绪年间“梦坡居士”的四字题刻却只认得一个“原”字,留下了遗憾和诱惑。今人看古人题刻往往有这般苦恼,无论那题刻里包含着多少人生感慨,却硬是沟通不得,其奈若何!
补充了水分继续前行,不一会儿赶到了杨梅岭村,那金、银、丹三种桂花开得好盛,品茶吃饭的依旧不少,也有的人家门前清静,一位老者和一条黄狗,一个在门厅里一个在石阶下,正打着盹呢。而出了这个村就接上去满觉陇的路了。
这条路我们都走过多次,上行是翁家山、龙井村,下行是水乐洞、满觉陇和石屋洞,再下去就是虎跑路,我们今天的行程就在那里结束了。
结果就在游览了水乐洞之后,在上满觉陇的农家吃了午餐,一只本鸡煲,笋干丝瓜、酱爆茄子、皮蛋豆腐各一盘,外加两碗米饭,一共110块,即是吃饭,也是休息,又勾留了一个多小时,这才起身穿过人满为患的下满觉陇村,到了虎跑路上。
在满觉陇村口,因为儿子没到过石屋洞,三人就进去走了一圈。杭州一带小山属于熔岩地貌,洞穴和石刻佛像不少,这条路上的烟霞洞、水乐洞、石屋洞皆以此成名,可惜物质享乐时代,清净的僻处如今都成了闹市,这石屋洞也是如此。但见桂花树下、佛陀像前,桌椅板凳,杯盘骨牌,一片“推陈出新、古为今用”的气派。
自然,这也没什么不好,人民大众既然有义务辛苦劳动,也就应该有权利享受快乐。只不过人口太多,资源太少,分配不均,纷乱无序,一切都有待优化就是了。
最后,抄一首水乐洞内岩壁上的五言诗题刻留点念想吧:
 
入世五十年,百事成逝水;
哀乐烁我心,茫然靡所止;
局趣尘埃间,素衣化为缁;
偶作山林游,其乐乃如此;
云霞幻明灭,木石杂青紫;
微风度回响,流波生鸭嘴;
乐水复乐山,我恐皆非是;
好恶根天性,人我无二致;
为语山中僧,我将至所至。
 
这是此行除了桂花之外最值得“推广”一下的景致了,怎么样?喜欢这首诗吗?
诗末未留下写作时间,只有“吴兴沈燮臣题”六个字,以及诗题“水乐洞”三字。不过由它周围其它题刻的时间判断,这首诗的作者应该也不会很“古”,大约就是民国时期的人吧。
 
                                                                              2010-10-5 农历庚寅八月廿八日,22时,午山


溪水



行者



小憩



青春



桂花



茶香?花香?



游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281-370030.html

上一篇:杭州的桂花,开了!
下一篇:王安忆小说讨论之一:我爱比尔
收藏 IP: .*| 热度|

3 陈龙珠 陈湘明 李学宽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9 21: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