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屠呦呦热终于过去了,总算轮到外行的我老人家丫丫几句。诺贝尔奖让我们纠结了许久,现在屠老太太得奖了,举国上下该高兴才对,但总感到有股怪怪的味道,说不清道不明。不管怎么说,屠太太得奖是件值得高兴的事。
老太太的得奖与中药有关,但与中药却是两回事。读过一点本草纲目的普通百姓都知道很多花花草草都有治病功能,可有多少人清楚某种花草中的什么成分能够治病?又有多少人清楚怎样从花草中提炼这种成分?更别说清楚其治病机理了。所以从药草到药物,中间其实还有一个相当长的距离。中医为什么遭人诟病?因为中医虽然知道某种中药能治某种病,但他未必清楚是这种草药中的什么成分在起作用,换句话说,病人在吃进有效成分的同时还吃尽了很多很可能无用甚至有害的成分。而且医生很多时候并不清楚到底该用多少剂量,否则也不会有中医越老越吃香一说了,因为老中医通常有比较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他的经验是建立在将众多病人当成小白鼠的基础上的。方舟子质疑中医并非全无道理,的确没有科学的手段帮助医生掌握中药的剂量,也没有科学的方法衡量中药的疗效,中医用药全凭经验与感觉,也因此出现了很多混世的庸医。
民间有很多治疗疑难杂症的偏方,很多偏方的确有效,我就遇到过这样的偏方。然而无论是祖传秘方还是民间偏方,都缺少对其治疗机理的科学研究与有效检验,疗效往往因人而异。所以中医的崛起有待于与西医的结合,这种结合不是指中西医一块看,也不是指中西药一块吃,而是指采用西医的手段对中药机理与有效成分进行分析与提炼,换言之,用西药方法研究中药。屠呦呦的得奖既归功于中国传统的中医,也归功于科学手段更发达的西医。没有中医,谁又能知道青蒿能治疟疾?没有科学的手段,又怎能弄清楚青蒿治疟疾的有效成分是什么?又如何知道从中提取这种有效成分?所以,青蒿素是中西医结合的典范。
癌症作为人类的杀手之一,迄今并无很有效的治疗手段,放化疗除了让病人苟延残喘,延缓死亡的时间,并没有太大的医疗价值,这一点早就被千千万万的癌症患者证实了。民间有很多据说对治疗癌症有效的偏方,我就看到过报刊上曾登出一篇文章,说有人吃蚂蚁、蜈蚣治好了癌症。如果谁能像研究青蒿一样搞清楚某个偏方中对癌症具有治疗效果的有效成分并发明出提炼有效成分的方法,注定是一件造福人类的事情,得奖是迟早的事。只要是针对某种困扰人类、比较高发的疑难病症研制的有效药物,都有可能造福人类。
也许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进口多少西药,引进多少可以发高影响因子论文的人才,而是引进先进的药物分析手段与科学提炼方法,从博大精深的中华医药宝库中寻找金子,假以时日,中医或许可以发扬光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4 07: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