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车时听到广播里说去年辽宁省一位文科状元获得了香港大学72万元的奖学金,可入学一个月后毅然退学,复读一年后今年再度成为辽宁省文科状元进入了北大中文系,一个名符其实的女学霸。
女学霸为何放弃72万元的奖学金选择退学?广播里没有说,外人不得而知。由此我想到了香港中文大学,听X教授说,内地到中文大学读书的学生表现都不算突出,一般都进不了前十名,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能进入香港中文大学的学生应该都是内地学生中的佼佼者,为什么进了香港的大学却显不出优势?或许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语言障碍,二是中小学阶段的学习习惯,他们在中学阶段已经使尽浑身解数,再也没有了后劲。
我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无论是什么样的教育,素质好、IQ高的学生总会名列前茅,所以应试教育下的优等生无疑也是素质高的学生,反之未尽然。可为什么大家对应试教育诟病不断?关键在于应试教育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与好奇心都泯灭了,学生习惯于模仿,对于自己不熟悉的东西便无从下手。这种教育带来的后果便是学生可以在各种竞赛与考试中获得好成绩,但走向社会后既缺少了对新事物的好奇心,也丧失了创造力。
有一位朋友因为自己的女儿总是贪玩不用功而烦恼,我问孩子的学习成绩如何,对方告诉我孩子在重点班,处于中上水平。我说:“不用功还能在重点班处于中上水平就不必担心,说明她的潜力远远没有挖掘出来,可以让她多读点闲书,多带她出去见见世面,学习只要不掉队即可,初三时突击一下就可以了。”果然,初三找了家教后孩子的成绩突飞猛进,而且据说这孩子一直还是悠哉游哉地拿学习浑不当回事,我相信这样的孩子才是未来真正会有出息的孩子。记得有一次听广播节目“东吴相对论”,其中提到什么样的学生日后能有所成就:“成功人士大多在学生期间学习成绩介于5%--15%之间,前5%的学生日后基本没有多大成就。”我没有考证过这个论断,但凭经验,可信度还是相当高的。
我们的家庭、学校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误区,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便一好百好,学生的情商、世界观、人生观、生活习惯、自理能力、为人处事等等全然不顾。学校为了让学生考试得高分,拼命压题,一旦压中一道题,这一年这一科的成绩就上去了,这个老师也就成功了,题海战术成了考试的制胜法宝。据说这是有理论根据的,昨天一位准备参加省里讲课比赛的老师试讲,其中介绍了一位教育专家的理论,所谓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我听了非常反感,我指出:“教育不是技能训练,这种所谓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只适用于动物和一些技能性的教学,例如语言就是种技能,需要进行长期的重复训练,但数学绝对不是,数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不是通过操作刺激可以做到的。介绍这个理论时要带着批判的眼光去教,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就数学教育而言,有一部分内容可以采取操作性刺激的办法,例如一些计算技能就需要进行适当的训练,但这不是数学教育的主流。”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成了我们应试教育的理论基础,洋鬼子发明这套理论并非针对数学教育,而是一般意义上的教育。这套理论也并非洋鬼子的首创,我们的警犬训练采取的不就是这种方法吗?我相信洋鬼子自己也并不认为这套理论适用于所有学科的教育。
最近我们这里发生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悲惨事情,鉴于警方尚在调查取证中,不方便详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我们的家庭、中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十分严重的,可惜大多数的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最终只能自食其果。虽然从某种意义上讲,上大学几乎成了孩子的唯一出路,但孩子的未来绝不是仅仅由学习成绩决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自我约束的能力、人事协调的能力等等,所有这些能力对于一个人的一生都是至关重要的,你的孩子具备这些能力吗?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8: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