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辅导员告诉我:“学生说你上课很有激情。”不知学生在表扬我还是在嘲笑我?我倒是觉得学生对学习缺少一点激情。
如今不知还有多少人怀着激情做事?生活的压力、工作的压力、环境的压力,已经使得很多人疲于奔命,哪还谈得上什么激情?激情有很多种,工作激情,生活激情,床上激情等,它是指人的情绪达到了某种高潮,高潮的程度则取决于人的需求与动机。换言之,没有需求就不可能有激情,只有了解了自己内心的真正需求才有可能激发自己的热情。获得一时的激情不是件难事,生活中对某件事产生好奇就可能让你对它产生激情,兴趣、好奇都是产生激情的动力。然而,要让激情持之以恒就很难了,也许大多数的激情都是短暂的,随着你好奇心或兴趣的丧失,你就再也没有激情了。
我们常用“干一行爱一行”来教育世人干工作要有激情与热情,可知激情不是说教出来的,而是激发出来的。如何激发一个人的工作热情或激情?很简单,让他对所从事的工作产生兴趣。如今有哪种工作能让人真正产生兴趣或好奇?有多少人可以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当你迫于生计而工作,你也许对工作有一份认真与执着,但注定少了一份对工作的激情,工作不过是你赖以养家糊口的手段。
科学研究是需要好奇心与兴趣的,或者说,科研需要激情,而且需要持久的激情。可现在有多少人对科研有激情?大牛倒是很有激情,到处口沫横飞地发表演说,他们的激情源于什么?对科学研究本身的兴趣与好奇?如果邀请者没有重金相酬,他还有这份激情吗?曾听一哥们告诉我,他盛情邀请某人做报告,略致算不得薄的薄酬,可大牛有点不高兴了,云别处给了他多少多少,这哥们只好向别人看齐。如今到处都是大张旗鼓热火朝天激情澎拜的科研,计划一个接着一个,上行下效,小计划接着大计划层出不穷,大大刺激了世人的神经,激发了人们对科研的热情。这种激情背后的驱动力到底是什么?明眼人自然不难看出,你从那些人热衷于申请各种重大项目,申报各种科研奖励便可窥知一二。利益已经使得人们对科学研究本身的兴趣与好奇心丧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对金钱的崇拜与荣誉的追求。为什么人们对教育缺少了激情?因为教育远不像科研有利可图,你在教育上投入再多的精力都看不见、摸不着,除了你自己知道,没有人知道你到底做了什么。
似乎这世界只有大大小小的牛才有激情,而且他们对于教育与科研都激情无限,彷佛有用不完的精力使不完的劲头,而普通百姓则显得有点萎靡不振提不起精神来。不难发现,那些科研上登峰造极的大牛必定也是教育上造诣高深的大师,通常是科研教育上的双栖明星,哪怕他并没有上过几次讲台。难怪现在的年轻人热衷于造论文,对教育无动于衷,更别说激情了,皆因你一旦成为科研上的大牛,教育自然不在话下,你将自动成为教育大师。
的确,科研是少部分人的奢侈品,我赞成这样的观点,科研应该提倡精英主义,因为太多人的参与对于科学研究未必有实质性贡献。所以年轻人在经过了若干年的摸索后如果始终找不到感觉,就没必要将全部精力浪费在科研上,不如早点寻找新的生长点,而将科研仅仅当成一种业余爱好,有条件者争取获得一定的研究资助,以便你的研究得以维持下去,说不定可以为社会作出一点力所能及的实质性贡献。遗憾的是,我们的机制不容许这样做,以至于让很多人白白浪费了许多大好的青春年华。令人沮丧的是,这个社会并没有体现理论上说的那种:“按劳分配,多劳多得”,谁有话语权,谁能忽悠,谁就是大爷,这也许正是许多人缺少工作激情的根源。
当有朝一日,大牛与草根只是水平的差异而不是生存状态的差异,人们佩服大牛不再是因为他的光环而是他的水平,社会也不再将大牛与草根分成上等人与下等人,也许科研就回到它应有的轨道上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3: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