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乎?茶馆乎?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fcao 累时休整,烦时发泄, 闲时思考,乐时分享。

博文

真理是臭虫

已有 5845 次阅读 2013-3-23 17:08 |个人分类:杂文|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本来想用一个文雅点的标题《当真理遭遇人性》,孤魂不高兴了,我宁可得罪真理也不愿意得罪朋友。记得杨玲说过《道德是蟑螂》,俺就模仿一下,改成现在的标题。

----------------------------------------------------------------

道德、正义、真理、原则是某些人总喜欢放在嘴边的几个词,也是这些人制敌于死地的终极武器,因为一旦给你戴上违背“道德、真理、正义、原则”的大帽子,大多数人多半被吓得胆战心惊,即使不认错也必立马闭嘴。

孤魂出于哥们义气,担心他的狐朋狗友受不了围攻而犯心脏病,故发表一篇声援文章,想为我解围。不料他的辩词弄巧反拙,他以“现在的学术文章没有错误的几乎没有”作为帮我辩解的理由,岂不知人家很容易用:“街上杀人犯很多,所以就可以放过杀人犯?”来反驳你,你还有何话说?我没有拒绝那篇稿件并非因为现在造假、剽窃盛行。谁能保证那些义正词严声讨我的人中没有剽过、窃过?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者又不是没见过。本老人家今天的确有点病了,不小心闪了一下腰,行动不便,以至于晚上的应酬都不能参加了,不过这不耽误吵架,反正周末了,闲着也是闲着。丫头告诫我:“你就罢手吧。”俺觉得挺好玩的事为什么要罢手?等到谁不可理喻了,那时再罢手不迟。

有句话叫:“法不容情”,意思自然再清楚不过,那就是合情未必合法,情感与法律、道德、真理、正义等常常会有对立的现象发生,一旦情感与法律、情感与道德或者情感与真理之间发生冲突,我们该如何抉择?是否可以简单地说:“法律至上、道德至上、真理至上?”你作为旁观者喊喊这样的口号很容易,可当你身处其中,成为情感与法律、情感与道德以及情感与真理冲突的焦点时,你还能这么轻松地高喊那些话吗?我们知道,对于刑事案件,在不考虑非正常因素的情况下,法官对案情的判断一般都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不会将情感因素渗入其中,但即使这样,在某些情况下,也会考虑人文关怀与人道主义。例如,当罪犯怀有身孕时,通常不会马上枪毙。在民事案件中,虽然基本的准则也是法律,但在具体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必然要考虑当事人的实际情况,尽可能通过调解方式解决,实在调解不成才会宣判,这正是考虑到很多案子可能涉及情理与法律的抵触。

回到学术论文问题上来,还是以我上篇文章提到的那篇论文为例,如果我不知道作者的情况,我会毫不犹豫把稿子毙掉,这与他跟我是什么关系毫不相干。我拒掉他的稿子也是对他负责,因为一旦他的稿子见刊,真正受伤的正是他自己,作为一个已经成名的数学家,犯那样的低级错误是不可原谅的,很有损他的形象与声誉。但作为圈内人,几乎全中国的同行都知道他的病情,我拒掉他的稿子,不会有人责怪我。事实上,只要我不说,除了编辑,不会有人知道是我审的,如果作者对此无所谓,自然万事大吉。但事情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这位老师正是因为某些事情想不开才导致心脑血管病发作。如果因为我的拒稿而使得这位老师病情再度发作,那我真的万死莫赎了,正所谓“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我相信,在那种情况下,任何有点人文情怀的厚道之人都不会简单地选择拒稿,何况不过是一些平凡结论,远远算不上学术不端。正因为如此,我才采取了踢皮球的办法,指出了稿件的错误,由编辑部决定取舍。如果事情发生在现在,我仍然会无怨无悔地采取这种做法,我不认为我的行为违反了学术道德。至于编辑部最终发表了那篇文章的确也有点出乎我的意料,我本以为编辑部可能会退稿的。当我看到那篇文章见刊后,我的第一反应是赞编辑部,不管稿件发表是不是错,至少说明编辑们是有情有义之人,不是那种冷血动物。当然,正如有些网友所说,可以采取更合适的办法,这就是技术上的问题了。如果我是编辑,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采取“拖”字诀,作者一旦询问,就说还在审理中,再问就说一直没有回音,直到不了了之。有些人建议为他制作一本单独的杂志,我觉得也是个好办法。

尊敬的科学主义者们,别总把自己打扮成真理的忠实捍卫者,没有人永远掌握着真理,你所捍卫的东西也未必是真理。对于学术,我坚持两点:1、不违背基本的学术道德;2、善待一切同行,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高抬贵手。

孤魂支持我的那番话虽然会让一些人借机攻击,但他说的也是实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247-673175.html

上一篇:从一篇错误文章被正式发表说起
下一篇:公正不等于不食人间烟火,切莫误导年轻人
收藏 IP: 113.111.36.*| 热度|

38 钟炳 苏德辰 李学宽 刘伟 乔中东 文克玲 魏东平 陈小润 郑小康 杨正瓴 刘艳红 刘立 孟凡 曾泳春 陈国文 张玉秀 陆俊茜 戴德昌 马红孺 陈楷翰 吕喆 丛远新 蒋永华 郭保华 韦玉程 徐长庆 马磊 冉思伟 赵美娣 刘鹏 王国杰 吉宗祥 yxh3161 心静如水 bridgeneer biofans lbjman xiaxiaoxue86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5 23: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