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进行阐述前需要先就一个细节向程代展先生解释一下,一般说来,我没有删别人评论的习惯,除非是没完没了在我地盘纠缠的主,我图省事,可能会删评论。所以,程代展老师说他在我博客里的评论被删了,对此我也纳闷,那个评论远不至于让我忍无可忍到删掉,事实上,我当时还回复了程先生。如果属于我误删,我在此向程先生致歉。
程代展先生刚发表的文章《中国式公正》语气也算平和,像讨论问题的样子,所以我也愿意就他谈及的问题发表看法。可以预见,程先生的文章将再次获得呼声一片。不过,我这里要泼点冷水,我的观点也许比较尖刻,会让一些人不舒服,本着交流的目的,相信大家自有公论。
口口声声喊公正者多半是生活中不得志者,因为自己想要的东西没有得到,所以感觉遭到了不公正待遇。这里我不想刺激程先生,如果你得到了你想得到的一切,你还会在这里高谈阔论什么公正吗?你还会认为中国缺少公正吗?记得年轻时读到一篇文章,那时我还仅仅是个学生。文章说,一个小伙子很有才,可在某个单位总是受到同事、领导的打压、排挤。当时我就在想,这个小伙子为什么会受到打压?真的是中国人的红眼病所致?碰巧的是,后来认识了一位与这位被打压的小伙子共过事的朋友,他叹息一声:“小伙子的确有点才,可是目空一切,谁也瞧不起,老子天下第一的样子,关系能融洽才怪。”这位朋友与那小伙子没有任何利害冲突,他是完全以一种超然的态度讲这个话的。
我讲这个故事是想说明,很多事情也许并不像某个人口中讲的那样,一面之词不足采信。打着公正、正义的名义为自己性格上的某种缺陷开脱的事情并不新鲜。我们很多人都可以从自己的身边看到一些鲜活的例子。
我不怀疑,中国存在嫉贤妒能的现象,俗话说:“枪打出头鸟”,这是不容否认的现实,但我们同时也不可否认,很多时候,所谓被嫉妒的人自身就存在着性格、为人处世方面的缺陷。即便在这科学网,虽然远扯不上嫉贤妒能,但从字里行间可以判断出一些人的性格与心理。
程代展先生把中国的公正缺失归罪于中国人的“中庸之道”,这是对中国文化的严重曲解,中国缺失公正的根源是什么?果真是中国文化吗?如果是这样,程代展先生就不该生活在中国。在我看来,任何文化都不会导致不公正,唯一导致不公正的是制度。我不得不说,程代展先生的那一番话是严重的不负责任,是对年轻人的严重误导。
程代展先生混淆了“圆通”与“圆滑”的界限,无论你在世界上任何角落生存,都不可避免地需要一点圆通,除非你已经是大牛,否则你注定成为孤家寡人。当然,各个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人与人交往的具体方式会有所不同。例如,我们在做学术报告时,不管你实际做得如何,懂圆通的洋人会适时说一句:“Good”,尽管他内心未必认为好。中国人的确更讲中庸之道,如果程代展先生认为中庸就是不讲原则,那只能说明程代展先生实在不懂中国文化。中庸有三层意思:
第一层理论:中不偏,庸不易。是指人生不偏离,不变换自己的目标和主张。这就是一个持之以恒的成功之道。孔子有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第二层理论:指中正、平和。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如果失去中正、平和一定是喜、怒、哀、乐太过,治怒唯有乐,治过喜莫过礼,守礼的方法在于敬。所以月牙山人说:只要保持一颗敬重或者敬畏的心,中正、平和就得以长存,人的健康就得以保障。
第三层理论:中指好的意思,庸同用,即中用的意思。指人要拥有一技之长,做一个有用的人才;又指人要坚守自己的岗位,要在其位谋其职。
我想程代展先生之所以有这么大怨气,不能不说因为他误会了中庸之道,所以拒绝它从而使得他无法适应中国这个环境。
希望程代展先生不要把一切归罪于不公正,有些东西还真不是不公正导致的。我们何不多从自身反省开始?这样或许心态能平衡一些。
中国从学术到各个方面,其不公正有目共睹,但我们应该深入思考的是这些不公正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而不是怨天尤人,甚至埋怨起中国文化来。中国文化是有糟粕,但也有很多可取之处,中庸之道就是值得我们好好领会的那部分之一。
最后要说的是,科学网有很多年轻人,年轻人年少气盛,很容易与程先生那样的理论产生共鸣,这是非常危险的。我宁愿挨骂也要告诉大家,保持一颗良善之心、学会圆通与公正并无矛盾。
---------------
程先生在博文中提到我那篇评审论文的事,并把它提升到坚持真理的层面,希望我放弃这种做法。程先生实在有点多虑了,我们一生中能遇到我文章中提到的那种事情几乎是零概率事件,不必为此担心,至于我的学术道德如何,有我的同行监督着呢,您大可不必忧虑。不过需要再次说明的是,如果真的让我再次遇到了类似的事情,我会毫不犹豫地坚持原来的做法,至于编辑部怎么做,那是他们的事。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9: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