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乎?茶馆乎?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fcao 累时休整,烦时发泄, 闲时思考,乐时分享。

博文

死亡的价值

已有 5684 次阅读 2012-6-19 12:17 |个人分类:杂文|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电影, 价值, office

看过一部电影,其中有句台词记忆犹新:“活着,像畜生一样的活着。”这句话相当的震撼!活着,一切才有机会。

人生是由一个又一个的选择组成的,有些是社会、父辈或其他人替你选择的,更多则是你自己选择的。路遥的小说《人生》中有这样一段话:“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人的一生。”我原先一直以为这是列夫.托尔斯泰说的,因为依稀记得小时候就知道这句话,后来有博友纠正,说是路遥的小说里说的,我不知路遥小说里的这句话是不是原创,但不管出自哪里,我还是认同这句话的。与其说人生是走路,还不如说是选择更确切。也就是说,人生的选择有很多,但关键的选择只有几个,有时甚至只有一个,你一旦选择错误将满盘皆输。

对于死亡的选择恐怕要分情形而论,我曾经就自杀问题发表过几篇博文,其主要的观点是,现在的年轻人轻生大多源于心理问题,因此引起一番口水,也让我领教了YC的率真与假小子作风。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死亡可能是一种抗争的方式甚至是另一种战斗的形式,例如忠臣的以死进谏、义士的以死殉国、烈妇的以死证清白等都是可歌可泣的壮举。这样的死亡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死者死得明明白白,大众也看得清清楚楚。而那种带着某种“暧昧”的自杀,恐怕就不能主观臆断地归于某个特殊原因,至少在没有弄清楚缘由的情况下不宜妄加定论。忠臣的以死进谏有可能改变皇帝的抉择,义士的以身殉国可能激起民众的热情,烈妇的以死证清白可以为自己洗清冤屈,不清不楚的死亡能给社会、给身边人甚至他自己带来什么?我想只有一种可能,寻求解脱,一了百了。所以我不主张不明不白的死亡,活就要活得明明白白,死也要死得轰轰烈烈,否则你的死亡就没有价值。

我们总会因为某个教授、某个学生或者某个员工的自杀而议论纷纷,也常常将死亡的原因归于社会因素,认为死者是对社会不满了,是现实逼得死者选择了死亡。对社会不满的人多了,如果都因为对现实不满而选择轻生,那这个社会就没得玩了,都让那些幸福满满的人玩得了。即使你果真因为对现实不满而选择死亡,那也应该向世人宣布,你为什么不满?你希望以你的死改变什么?假如你自己都死得稀里糊涂,别人如何能了解你的良苦用心?所以,我不觉得那些默默选择死亡的人是为了用死亡来证明什么,他们的离去大多只有一个原因:寻求解脱。

死亡有时比活着更简单、更容易,作为生活在现实中的人,与他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你的生与死不仅仅是你一个人的事。如果你的死亡可以给别人带来某种启示,那你或许死得其所,但如果你的死亡带给别人的只有痛苦,那你的死亡就是一种对自己、对他人不负责任的行为,而且死得毫无价值。与其毫无价值的死去,不如死乞白赖地活着,因为只有活着才能看到希望,才有可能改变你希望改变的一切。所以我很欣赏那句台词:“活着,像畜生一样的活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247-583699.html

上一篇:客从何来?
下一篇:再话卷积
收藏 IP: 202.192.44.*| 热度|

39 刘旭霞 陈小润 李学宽 刘立 刘洋 王涛 刘艳红 鲍海飞 郭鑫武 钟炳 吴飞鹏 曹聪 彭真明 鲍得海 单博炜 陆俊茜 葛兆斌 卫军英 邢富强 马红孺 杨秀海 郑融 张骥 杨正瓴 苏德辰 蒋永华 杨月琴 付伟 赵美娣 刘波 wgq3867 zzjtcm 者仁王 fansg mathqa htli crossludo yxh3161 xiaxiaoxue86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5: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