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都空间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ivaxin

博文

Gone with the wind----即将见证母校校园的消失

已有 6609 次阅读 2011-11-21 10:28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拆迁, 校园, 母校

    这几日坐班车往返于新老校区之间,同事们议论最多的就是老校区的行将拆迁。其实从2006年开始上海海事大学的学生就逐步转移至临港新城的新校区,老校区所在的民生路地块也已置换给政府,拆迁是迟早的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老校区的教学、办公和科研活动仍在继续,无论是学生,老师还是已经毕业的校友们都在祈祷政府是否会保留这片老校区,让海事大学作为研究生或在职教育,或仍作为教育用地给其他学校办学。
    然而终究大家的许愿还是落空了,民生路校区的用地还是转让给了房地产开发商。上个月月底开始,施工队便进驻了原本宁静的校园,校园主干道以南的区域都砌上了灰色的砖墙,墙内的建筑物年底都会被拆迁,也就意味着可能明年开春这里2/3的建筑会移为平地。一位在我校教龄超过20年的老师,有点心酸地说,刚来时校道两旁的香樟树还是低矮的树苗,如今已长成伟岸蓊郁的大树,尽管开发商承诺不会乱砍伐学校的树木,但人挪活树挪死,这么多棵香樟树不知是否会因学校的拆迁而面临死亡的命运,还有校园中无数的桂花树,水杉树,夹竹桃,冬青,雪松,海棠可能更难逃被摧毁的命运了。
    对政府来说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土地出让,对开发商来说也是再平常不过的一次土地开发,对施工队来说更是习以为常的拆迁活动。可对曾经在这里学习、生活、工作过的人们来说,则是一次集体记忆的消亡,以后我们已无处来怀念大学生活,更无处来怀念曾经的青春岁月。那曾经熬夜看书的外语楼通宵教室,那曾经无数次走过的香樟树夹道的学校校道,那曾经夜晚散步,看星星的大操场,那曾经是四个女生大学时临时的温暖小巢的女生宿舍,花坛苗圃中那曾经手植下的桃花树,那曾经看电影、看世界杯球赛的大礼堂,夏夜下那曾经因英语角和社团活动而热闹非凡的“大榕树”(其实那是一棵大樟树,应该有超过50年的树龄,那时“大榕树”校园文学很流行,而且此樟树树冠巨大,远望确实有榕树的感觉,所以一直就被学生叫做大榕树了。),还有多少甜蜜,心酸,动人的爱情故事曾发生在这棵树下,还有那曾经排队打饭,早上买茶叶蛋的食堂和小卖部,曾经学游泳的游泳池。
    这些寄托着一代又一代学子和老师们无比温暖回忆的实物载体,即将被冰冷的钢筋水泥所替代。上海已经有太多的商务中心和CBD了,多一处或少一处又如何呢,偌大的一个浦东却容不下一片并不大的校园。我们在现代化,城市化的同时,能不能也保有对生活着的居民记忆的尊重,曾经看过韩寒一篇文章,大意是讲上海很多人都是没有母校,没有故乡的人,因为频繁地拆迁腾挪,已经使得我们找不到曾经就读的小学,中学和大学,已经找不到曾经出生,成长,度过童年、少年的地方。
    昨天翻过去自已在校园中的合影,发现还真不多,只有几张都是在校园花木中和朋友的合影,可能就在近旁所以并不特别在意,如今想再拍到完整的没有围墙的校园已经很难了。只能用这些零散的相片来见证随风而去的无忧青春了!
    大礼堂对面转角处的海棠花丛 

女生宿舍楼前的野菊花丛

女生宿舍8号楼的小院中 

综合楼前的铁锚

商船楼前的草坪(同一硕导的四个女生毕业留念)

食堂前的大迎春花丛,那时年年春天一片金黄(现在已被拔除) 
图书馆后门的一排水杉树和通向综合楼的小道

东门口SMU处硕士毕业留念

北大门前和丁丁(硕士时的好友,拍照那天穿着同款的白色衬衫)
北大门处的金色铁锚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1290-510148.html

上一篇:各种心“惊”----英语同义词辨析浅谈
下一篇:变废为宝的DIY剪贴画
收藏 IP: 121.77.118.*| 热度|

2 吴吉良 陈湘明

发表评论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21: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