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那点儿事——贾鹤鹏のblo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hepeng 横贯古今中西,纵论创新玄机

博文

科学传播:写作的力量 精选

已有 6023 次阅读 2011-9-21 20:37 |个人分类:科学传播|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课程, 大学排行榜, 科学写作, 麻省理工

 在9月中旬《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公布的全美最权威的大学排行榜中,麻省理工学院(MIT)继续保持了全美第五名的成绩。尽管在这里的师生看来,这个排名算不上什么稀罕事,但大家都认可的一点是,作为以理工科为主的美国一流高校,科学传播既是学校的美誉之一,在塑造学校的美誉度上也非常重要。
 而麻省理工学院比较媒体研究中心主任James Paradis教授则在其经典著作《麻省理工学院科学与工程传播指南》中开宗明义地指出,“传播对任何专业必不可少。在科学与应用科学中,写作本身就有助于知识的形成,并让同行及更广泛的大众能获得它。”也正因为如此,MIT高度重视该校学生的写作训练,科学写作尤其是重中之重。
 
 课程多样化
 在新的2011-2012学年的秋季学期,MIT共开设了39门写作课,其中大约有11门与科学写作直接相关的课程,其他课程则大部分为比较通用的散文写作,也包括文学领域的小说写作、诗歌写作、莎士比亚诗歌研究。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类课名为跨学科写作,颇有文理兼修的含义。
 在接受《科学新闻》采访时,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写作项目主任Thomas Levenson教授冥思苦想了半天,又板着手指头一一核对,终于确认,MIT的科学写作类课程,应该是他所知道的全美高校中数量最多的。
 这11门科学写作类课程,大部分是开给本科生,由于MIT的理工科学生压倒多数,自然也就是以理科生选修为主。
 实际上,除了科学写作项目外,MIT还有一个科技与社会系,开设了科技史、科技伦理、科技哲学和科学传播类课程,每门课都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写作训练,也可以用来提高该校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科学写作项目负责的11 门科学类写作课程中,一半是比较基础和广泛的科学写作,即便很基础,这些课程也都根据教师的专长进行了细分,并且都在课程上加上了新媒体字样(Science writing and new media),表明这些课程不会忽略新媒体的作用。例如,一门写作课上课程要求上写着重点进行医药领域的写作,另一门课则重在阐释科学写作与大众沟通的关系,还有一门写作课将技术的传播纳入了视野。除了科学写作课外,MIT还开有科学新闻课,也同样是面向理工科本科生开设。按照Levenson教授的理解,在强调写作方面,这两门课并无不同,但科学新闻课程结合作为普利策新闻奖得主的教师的经验,更多容纳了新闻操作方面的一些因素。
 除了这些入门课程外,MIT还为感兴趣的本科生及研究生开设了科学应用文写作(Essay writing)、科幻小说写作、科学创意写作、脚本写作,并为计划专门从事科学写作的研究生开设了高级科学写作研修班,后者是每周6小时的高强度小班训练。“迄今为止,90%的(高级科学写作研修班的)学生都在从事科学写作的工作,其工作地点从媒体到实验室的传播信息人员再到自由撰稿人或科学作家,不一而足,”Levenson骄傲地说。
 而高级科学写作研修班的研究生,都是来自科学写作硕士专业。他们本科如果来自MIT的,大部分选修过各种科学写作类课程。除了这门延续一年的课程,以及科学应用文写作和更小的、与硕士论文相结合的独立研究科学写作类课程外,对于科学写作专业硕士生,其他就是任由其在哈佛和MIT两校数以千计的课程中自由选修与科学(含科技政策和科技史)相关的课程。在这两所世界最优秀、又有非常强的互补性的大学的结合下,学生可以获得一揽子的科学专业知识学习的机会,以能源领域为例,在哈佛肯尼迪学院选修了能源政策,在MIT则可以选修各种能源技术概论,同时可以在哈佛商学院选修能源市场管理,而在MIT的斯隆商学院选择能源技术管理课程。
 “我们的课程并不培养本科生写论文的能力,那些应该是其研究生计划的一部分,但如果能通过我们的课程,学会清晰明了地表达科学概念,那么对专业论文写作以及以后与科研管理和资助者的沟通当然会更加容易,”Levenson教授说。
 
 考评不拘一格
 这些科学写作课类课程的选课人都是凭着兴趣来的,笔者旁听了多门课程,发现选课人都超过了最大人数限制,不得不协商退课。而从教学的角度而言,每门课的教师可以各有风格,但共同的风格就是讲得少,讨论多,每门课都会布置大量先是阅读、以后是写作训练的作业,然后课上大家一起来讨论。
 值得一提的是,MIT的科学写作项目十几名教师,只有一个拥有博士学位,还是多年前转行写作之前的物理学博士,其他人都是业界资深的科学写作专家,包括多位获得过普利策新闻奖的记者和普利策图书奖的科普作家。
 “在考评时,我们从不要求大家都来写论文,每个人都要用自己领域中取得的成绩,由其同行撰写推荐点评材料,这些成绩或者是一本书,或者是一部影视作品,或者是其他领域的研究,”Levenson表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115-488897.html

上一篇:媒体专业精神的探讨—纪念我的导师、中国日报驻美首席记者黎星
下一篇:大学排行彰显多元化之美
收藏 IP: 76.24.17.*| 热度|

12 陈小润 许培扬 黄晓磊 卫军英 郭桅 魏玉保 邸利会 李泳 曹聪 张玉秀 何学锋 唐常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23: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