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b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obby

博文

“羽扇纶巾”是指周瑜吗?

已有 3679 次阅读 2011-6-18 20:57 |个人分类:科学感想|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王鹰《“羽扇纶巾”指周瑜吗?》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9176&do=blog&id=456641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虽然网上多家注解多将“羽扇纶巾”来解作周瑜,但仍然有人认为“羽扇纶巾”应指诸葛亮。

前者见:

http://www.artsdome.com/books/classics/ss01.htm

http://www.guxiang.com/shici/songci/sushi/chibihuaigu.htm

http://baike.baidu.com/view/46361.htm

后者见:

http://yushanguanjin.blog.bokee.net/bloggermodule/blog_viewblog.do?id=1224671

http://ks.cn.yahoo.com/question/1307030305877.html

http://www.360doc.com/content/09/0128/21/86475_2410206.shtml

 

不过,依我的意见,“羽扇纶巾”指周瑜更为妥贴些。原因如下:

1、《念奴娇·赤壁怀古》通篇在讲周瑜周公瑾,第一次“周郎”,第二次“公瑾”,且有“小乔”陪衬;没有一个字明确指诸葛亮孔明,如果将“羽扇纶巾”理解为诸葛亮,则较为唐突,且与文义不符。虽然“羽扇纶巾”易让人想到诸葛亮,但主要是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学术界公认《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且不必为诸葛亮“专利”。

2、正史《三国志》描写赤壁之战的文字中主角是周瑜,而诸葛亮所占篇幅极小,可忽略不计。

 

“十三年春,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其年九月,曹公入荆州,刘琮举众降,曹公得其水军,船步兵数十万,将士闻之皆恐。权延见群下,问以计策。议者咸曰:曹公豺虎也,然托名汉相,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瑜曰:不然。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耶?请为将军筹之: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场,又能与我校胜负于船楫,(可)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揖,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擒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陡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台,此天以君授孤也。

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于当阳,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

 

有关争论仍然存在,具体参见:

http://www.360doc.com/content/09/0128/21/86475_2410206.shtml

http://yushanguanjin.blog.bokee.net/bloggermodule/blog_viewblog.do?id=1224671

http://ks.cn.yahoo.com/question/1307030305877.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731-456748.html

上一篇:“科技体制向分散型转变”谈何容易
下一篇:介绍一下海南儋州
收藏 IP: 112.67.43.*| 热度|

1 冉思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7 12: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