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b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obby

博文

灌水文章不止的可能原因

已有 3738 次阅读 2011-5-22 08:16 |个人分类:科学感想|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文章

引子:

钟伟博士研究生三年发表12篇论文给我们的启发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9459&do=blog&id=446216

贺震如果我的学生博士毕业发表12篇文章, 说明我很失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0560&do=blog&id=446338

 

 

有两类原因导致解决真正的科学问题较少,而发表灌水文章数量较多。

 

一是奖励指向。

 

国外一般学术奖由行业协会评选,不是自己申报,而且奖的是解决了问题的,这种解决问题可以在一篇文章体现,也可由一系列文章体现,但很少按发表多少SCI数来奖励(也有一些国家跟我国一样,奖励发表论文)。

 

国内普遍学术水平较低,数SCI文章数量来奖励还是比较普遍的。虽然不少单位/领域发表SCI已很普遍,但并非都是如此。发表SCI文章仍被认为是了不起及值得奖励的事情。

 

同时,因为学术同行评选奖项/评职称及聘任职位时任意性较大,较少自律,所以迷信评奖时所谓“硬件”会更客观,而文章数量、影响因子就是这类“硬件”。

 

二是研究选择。

 

据说,爱因斯坦说说过:“我受不了这科学家:他起一块木板,寻找最薄的部位,在容易钻孔的地方,钻上许许多多孔。”显然,注定有一些人就是属于那种“钻上许许多多孔”,发表许多灌水文章的人。

 

在现实的情况下,一种是研究困难但原创性较强的方向或课题,另一种是容易解决、容易发表但原创性较差的方向或课题,看你如何选择。选择后者显然会导致发表灌水文章较多。

 

有时,对于一个研究人员来说,客观现实影响选题,自己的才力大小也影响选题。很多人在做不了原创性的工作,就只好做一些跟踪性的研究工作,文章也一样,发表不了大文章,就发表点灌水文章。这也是无奈之举。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毕竟不是所有的人都这样。

 

也有的人认为,先有数量,再追求质量。这种思想也会导致科研生涯的初期会发表一些灌水文章。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如工程技术类)相比,前者更容易发表文章,甚至是好文章,因此不同领域的研究发表文章多少不好相比较。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731-446676.html

上一篇:科研项目能不能公开竞价主持?
下一篇:跟名家学习科研选题
收藏 IP: 124.225.157.*| 热度|

9 徐迎晓 罗汉江 武京治 毛培宏 刘晓瑭 张志东 刘洋 刘钢 zzjtcm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2: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