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b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obby

博文

中国人写英文抄袭的真正原因 精选

已有 14521 次阅读 2010-9-21 05:31 |个人分类:科学感想|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抄袭, 剽窃

 

 

有人在文章中厚诬古人,声称:“In ancient China, for example, students were typically encouraged to copy the words of their masters.”我已在《古人鼓励抄袭吗?》(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63674)加以申论辩驳。想不到,这种想法仍然阴魂不散,详见:《中国人写英文习惯抄袭乃中西文化差异使然》(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64975)。虽然我在评论中已经加以辩驳,但先生仍然持论如故。我就不得不再啰嗦两句了。我不仅要指出中国人写英文抄袭的真正原因,也顺便替古人辩诬,为中国文化喊冤。

 

首先亮明我的观点:“中国人写英文一字不改地黏贴别人的话”并非“中西文化差异使然”。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两条,一是初学者英文水平有限,二是学术规范教育不够,对抄袭做法宽容导致的流弊。首先说第一点,现在的硕士博士,也包括教师研究人员,虽然说英语学了十多年,但真正的英语写作水平不敢恭维,而单位有发表SCI的任务,所以不少人“霸王硬上弓”,找不到合适的说法,只好“一字不改地黏贴别人的话”。第二,多年的学校教育,我们对学生的抄袭还是太容忍了。“习惯成自然”,因此就有初学者大言不惭地这样做了。这种情况,我早已在《纠正学术不端要从学生教育做起》(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965)中加以说明。在英美国家,学生论文如果抄袭,轻则导致课程不通过,重则有可能被退学处理。例如在英国,高校用反抄袭系统turnitin来对学生论文(包括课程论文作业)进行抄袭检测(将学生的论文与网上搜索内容及Turnitin.com公司的论文数据库进行比较判定)。

 

中国古代也并不鼓励抄袭,详见《古人鼓励抄袭吗?》(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63674)。你看到庄子抄袭墨子?杨雄抄袭司马相如?还是李白抄袭杜甫?还是唐宋八大家相互抄袭?如果中国古代鼓励抄袭,文化便不可能进步。古人强调“立言”,为三不朽之一,如果鼓励抄袭,那还立它做什么?儒家系统中,孔子、孟子、荀子、朱熹、周敦颐、王阳明等,那家是靠抄袭起家的?之所以有人有这种错误印象,只是对中国文化的误解与想象。抄袭有“低水平抄袭”与“高水平抄袭”之分,却不能就此认定“低水平抄袭”就是“中国式抄袭”,仿佛中国人天生/文化就是鼓励人抄袭的。将目前严重的抄袭/剽窃归罪于中国古人/中国文化,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说法。

 

文章有理科和文科之分,此外引用和抄袭也有性质的不同,不可将混同处理。在散文中引用成语、俗语、歇后语是一种省力的办法,中外皆然。古代私塾强调背诵四书五经,是“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一种教育方法(当然也谈不上是一种好的方法)。古代尊儒,就如同现在尊“马恩列毛”,言语中夹杂引用“语录”,是一时风气。但是,引用是引用,抄袭是抄袭,那是质的不同。

 

 



学术不端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731-365150.html

上一篇:给研究生新生的几点忠告
下一篇:抄袭与引用
收藏 IP: .*| 热度|

32 李侠 武夷山 王铮 王桂颖 李传亮 刘锋 马昌凤 王德华 罗帆 曹聪 钟炳 杨秀海 刘全生 牛登科 丁甜 吉宗祥 刘颖彪 袁贤讯 吕喆 宋保业 苗元华 李学宽 鲍海飞 许培扬 曾庆平 唐常杰 刘晓瑭 虞左俊 王随继 neilchau bridgeneer liangqiang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1: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