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知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angjin 同济大学数学系,风险管理研究所

博文

未来的大学会怎样?——兼谈慕课(2) 精选

已有 12566 次阅读 2015-12-4 07:07 |个人分类:问题讨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慕课

面对着汹涌而至的慕课浪潮,有人不以为然,有人鸵鸟埋沙,有人大惊小怪,有人强赶风头。那么这场将至的大潮对现行教育特别是自己的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笔者想在这里做一点浅显的分析,和大家一起讨论,以便从容应对。

在讨论之前,我们先要搞清楚几件事:

一)教育、教学和慕课的特点是什么?

二)慕课对教育和教学那些方面造成冲击?

三)教师在慕课中的角色是什么? 

首先,第一个问题:教育、教学和慕课的特点是什么?

教育,简单地说是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教育的目的是激发人的天性,发掘人的潜能,完善人的品格,塑造人的才华。教育的本质就是人的提升。

教学,是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通过教师教授和学生学习的共同活动的形式完成知识和技能传授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细分成下面几个层次:

知识传授、技术训练、能力培养、品格塑形。

慕课的最大优势是突破了空间和时间限制,通过各种技术的手段如多媒体、动画、视屏等来将传授知识的课堂讲授传播开来,同时通过辅助手段(如课程群)完成讨论、答疑、作业甚至是考试等学习过程。教师的双手得到很大解放。慕课使教师为中心变成了以学生为中心,优质课程由学生点击决定并得到最大限度的传播。根据网学的特点,慕课的课节比实体课短,通常是10-15分钟一节,而且相应较容易。同一门课可以设计成难易程度不等的慕课以适应不同的学生对象。而且慕课融进了游戏的元素,学课就像通关,想学下节课,必须要答对这节课的问题。我们老师都知道,学一门课,光听课是不够的,还要预习、复习、作业、讨论和考试,特别是考试非常重要。所以慕课远不止网上听课,还应该有相应配套的讨论群、答疑处和考试认可。当然慕课还是一个新生事物,现状远不是全部,未来无论是设计、技术还是管理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现在还难以完美预测。

慕课的缺点是和教育因人而教、精准培养的理想背道而驰的,因为它照顾到了“Massive”,就必然不能“Personal”。但从另一个角度上看,也许它可以腾出来很多教师时间来用于和学生更近距离的互动。

第二个问题:慕课对教育和教学那些方面造成冲击?

可以预见的是,它首先冲击的是下面的课程:

1)学习主题的自觉和兴趣程度较高;

2)知识相对成熟

3)群体大面积,个性不强

4)可以抽象,不需要体验

5)交流的直面性较弱

由此看来它对教学的“知识传授”的部分冲击最大。

对于第1条,可以解释为什么首先是在大学兴起。估计由于小学生更需要引导,所以慕课在小学的影响有限,而对中学的影响有待观察。

从第2条第3条可以预测慕课对大学的基础课冲击最大,将来传统大学基础课堂很有可能被取而代之。

4条涉及到教学的实验课,我估计一般的实验课跟着屏幕上的老师做应该也可以,只是实验课必须到实验室去做,所以实验慕课不可能躺在床上完成,但它可以让实验室的利用率提高。当然较难的实验就少不了实验老师的现场帮助了。还有一些需要及时纠正反馈的课程如琴艺等慕课就鞭长莫及了。

5条是什么意思呢?慕课的讲课老师不会看学生的反应,只会自顾自地讲。而我们做过多年老师都知道,尽管有的课上过很多次,却没有两次课时一样的,因为你会根据学生的反应对课程进度有所调整。特别是比较难的课,屏幕上老师不一定说到你的疑惑点,所以作为补充,慕课的课后讨论群是很重要的。对于前沿需要探索或很难理解的知识,弱于交流的慕课更是力有未逮。曹广福老师教授研究型实变函数的很多令人赞叹的经验在慕课上就很难实现。所以慕课对专业课的影响有限,对研究生的讨论班更不会秋毫有犯。

而慕课对能力培养和品格塑形这些特别个性化的教育方面更是无能为力。

根据前面提到教育的本质是人的提升,所以慕课是不可能取代面对面论辩的教育形式,从而也不可能全面颠覆现行的教育状态。

第三个问题:教师在慕课中的角色是什么?

可以预见,在慕课时代,将涌现一批明星教师。这些教师因为深受学生爱戴和推崇,点击其课程率会吓死人,所以他们的收入可以叫板大牌影视和体育明星,而且比那些吃青春饭的明星更灿烂。相应而来的,一大批基础课老师将面临或者当明星,或者当客服的命运。我说的客服就是在课程群里承担值班解答问题的角色。而他们的收入将由解答的快慢好坏决定,这就和网店的客服差不多。估计在课程群里,“同学”的称呼将变成“亲”!但专业课老师由于受众人少,知识冷僻,研究专长独特,将继续保持课堂教学的形式。 

   下次,我将回到主题科幻一下在慕课的发展和其影响下未来大学会是怎么样。

(未完待续)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46-940896.html

上一篇:未来的大学会怎样?——兼谈慕课(1)
下一篇:未来的大学会怎样?——兼谈慕课(3)
收藏 IP: 222.66.175.*| 热度|

20 姚伯元 苏德辰 余昕 姚伟 张骥 李学宽 黄永义 李升伟 张江敏 陈小润 鲍博 陈南晖 王德华 刘炜 白桦 强涛 张海权 yangb919 biofans shenl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9 00: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