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这个题目作文是因为安同学一篇"骗孩子或糊弄文科生的科学(家)故事"的博文。该文列举了1.2.3.4.等等科学发现和科学家的传说,并一概归结为骗孩子和文科生的故事。安同学常有奇文,文笔犀利,观点独特,我很欣赏,但这篇不敢苟同。我不敢保证那些关于灵感的传说都是真的,我却从来没有怀疑过其可能性。于是我留言:“我觉得安同学在误导孩子,有时灵感的确出自风马牛不相及的联想!”因为科学发现远远不止是在科学训练基础上的自然结果。
首先我觉得安同学对孩子和文科生不敬,他们都不是好骗的。大家都有被孩子逼到墙角回答不出孩子问题的经历吧,常常以一句“你长大了就知道了”搪塞过去,没想到孩子还有词“你已经长大了,你怎么还不知道?"而文科生更是与我们理科生要好好互相学习的对象。因为学科的原因,文科和理科的思维方式不同,学科的偏见要不得,更何况文科思维恰恰是灵感形成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对于安同学的观点,飞鹏同学批之为没文化(这个文科生我喜欢),并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了知识分子的分类,很有见地,深以为然。
回到题目。这个题目太大,怕是一篇小小的博文难以驾驭。灵感来无踪,去无影,诡异无比。却是创造性思维的源泉。所有人都在追求,却似乎可遇不可求。
古今中外很多智者都有精辟的论述,这里我们只谈王国维的三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第一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宋 · 晏殊《蝶恋花》
第二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宋 · 柳永《凤栖梧》
第三境界: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宋 · 辛弃疾《青玉案 · 元夕》
这个用三句宋词所描述的三境界谈得是如何成功,而我们也可以移植过来谈灵感是怎么来的。
第一境界,就是文科思维。灵感只尊重那些高瞻远瞩,融会贯通的人。
第二境界,可谓理科思维。灵感只眷顾那些刻苦勤奋,孜孜钻研的人。
第三境界,灵感有很大的随机性,会在你的追求路上不经意的出现。触点可以是任何东西,蓦然一词了得!
666 的数字不重要,但由n次失败铺垫出的成功却是事实。什么东西砸到牛顿头上不重要,但由人们司空见惯的掉落想到万有引力才是实质。你不能因为你在灯火阑珊处没有看到“她” 就认为别人也看不到“她“,而且所有看到“她”的传说都是骗小孩和文科生的。
灵感就是这种在反复失败中,从不可思议的缝隙里闪出的光芒。
如果你可以参透广袤,你可以细致入微,你可以激活想象,你可以坚持不懈,你就可以获得灵感。
事实上,任何重大的科学发现发明及其灵感都是经过上述三境界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1 02: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