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收到长期合作的台湾朋友的来信,他信中提到一个词:academic taste。我理解为科研品位。他说做科研要有好品味,我非常赞同,个人以为,好品味有如下表现。
一、好品味意味着要有鉴赏力。好东西有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稀有。比如,和田玉确实好,但是世间难寻。课题也一样,好课题并不多,做的人也不多,因为识货的人很少。做科研尤其要培养起好的鉴赏力,能够看到一个科研成果的妙处,不管是成果本身,更要看到成果中思想精华以及人类挑战自我的精神和勇气。但是好成果并不多,往往是千里挑一。能够遇到文章读起来拍案叫绝才是真的好文章,能够体验到拍案叫绝才是初步有了好品味。康德也说过,科学研究的堕落首先就是鉴赏力的堕落。我们自己的成果拿出去,首先要让自己满意,让自己觉得很好,这样的文章才可能被别人接受。如果抱着碰运气的想法投出自己的成果,这样的成果往往不太会被接受。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指望别人喜欢。课题也一样,好的课题往往其貌不扬或者甚至很丑陋,但是需要穿过表面才能看到内藏的美。美玉都是被丑陋的外表包围。人人都看到的课题往往不是真正的好课题,也不会真的很美。
二、好品味意味着好习惯。品位不是深思熟虑的结果,而是骨子里的一种感受,这种感受来自于多年养成的习惯。有个小故事,一个大音乐家散步田野,听到一农夫哼着小调,该小调正是他所作。但是农夫哼的比较走调,他听着听着就怒气冲天,冲上前去,喝止了这个农夫,说糟蹋了这么好的音乐。当然这有点小资情调的味道,但是作为音乐家,他有自己的品位,这也是一种长期形成的习惯,听不下去走调不美的音乐。当我们养成了对很多媚俗的课题有一种讨厌甚至恶心的感觉的时候,我们自己的选题就不至于太坏,这种隐藏在潜意识中的对美的选择是非常关键的。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绝大多数时间都是靠本能在生活,好习惯非常关键。
三、好品味意味着耐得住寂寞。曲高和寡,高山流水,都告诉我们,真正美的东西并不为全体人所知并欣赏,只能为少数人所感受。如果我们看到并在从事真正美的课题,那就要意识到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为众人理解并支持。只能自己不断的努力,不断地挖掘,直到石头变成了玉,变成了活的艺术品,也许就能被人所理解。当然,一旦课题被大众追捧,这个课题就失去了美,媚俗的永远都不会是最好的。
四、好品味意味着坚强的意志。做一个真正的好课题不被人理解,需要很好的勇气,更需要很坚强的意志。我们在生活中总会被集体的意识绑架,不自觉的被他人牵着鼻子走。坚强的意志就是能够看到自己的路,走自己的路,这种不被干扰的能力就是意志的表现。孟德尔有坚强的意志,笛卡尔也有。我们总是顺从于生活,顺从于大众,我们实际上失去了自己的意志,那么我们也就不要指望自己的课题是很好的。
五、好品味还意味着平和。人有很多种状态,各种情绪,体验美的能力只有在平和的状态下才达到最佳,在焦虑中不会有好感觉,在忧愁中只会体验到苦,在狂妄中只会看到利益等。培养好的品位意味着要不断地修炼自己的心态,培养平和的状态,让自己在更多的时间内处于平和,就能够以最佳的状态去感受并体验各种课题。要达到平和,首先就要去除内心的欲望。这是个永恒的悖论,人似乎必须有欲望,否则人如何生存,但是欲望恰恰是阻碍我们获得的最大障碍。平和的看到眼前的一切,就能让我们获得火眼金睛。
做科研绝对不是使用工具解决一个问题那么简单,而是人用自己全部的能力在不断地挑选,不断地思考,最终得到答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各种培养起来的素质都在发挥作用。培养好的品位是做好科研的关键点。如果我们能够有平和的心态,有坚强的意志,能够耐得住寂寞,养成好的习惯,建立好的鉴赏力,那么我们也许就有了好品味,自然我们的研究也就真的会有好的结果。
2012.03.15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16-547912.html
上一篇:
心理:为什么自我很难超越下一篇:
工程和学术的完美结合:产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