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凭鱼跃 沈海军的航空与纳米 ...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沈海军 同济大学 教授Email:SHJ@tongji.edu.cn /SHJ@nuaa.edu.cn 版权所有

博文

崛起中的中国航空母舰(上)(原创.科普) 精选

已有 10734 次阅读 2017-3-14 15:59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沈海军

航空母舰是大国海军综合战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体现,对于增强我国海域防卫作战能力,发展远海合作与应对外部安全威胁能力,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性意义。

2012年9月,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交接入列海军。同年11月,国产歼-15舰载战斗机辽宁舰上圆满完成试验,成功降落。2016年12月,中国海军辽宁舰航母编队穿越宫古海峡,成功进入西太平洋进行首次远航。2017年2月,中国第二艘(即国产首艘001号)航母山东舰照片曝光。“最近山东舰即将下水”,以及“中国在建第三艘航母”等消息接连被官方所证实……中国航母喜报频传,着实令人欣喜。

在国产首艘航母山东舰即将下水之际,笔者特撰写《崛起中的中国航空母舰》系列文章,以示庆贺,同时也向读者阐述中国航母发展的坎坷经历与现状。

一、梦萦航母

在美国莱特兄弟发明第一架现代飞机后的第六年,也就是1909年,法国人克雷曼·阿德在《军事飞行》一书中率先提出了航空母舰的概念。在此后的几年里,各列强,特别是英国海军,在发展航母方面进行了开创性尝试。1912年,英国海军将一艘旧巡洋舰“竞技神”号改装成水上飞机母舰,创造了世界航空母舰史上的开山之作。

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日不落帝国”-英国共先后改建并拥有了15艘水上飞机母舰。著名的达达尼尔海战中,英军一架水上飞机奉命离开母舰,一举击沉了一艘5000吨的土耳其军舰,震惊了世界。1918年4月,英国海军完成了对“暴怒”号巡洋舰的改造,造就了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同年7月,7架舰载机从“暴怒”号航母起飞,对德国空军基地进行轰炸,彰显了航母的巨大作战效能。


也就是那个时候,奉中华民国北京政府之命,中国海军军官陈绍宽等一行人赴欧洲观战,登上了英国皇家海军的舰艇。随后,陈绍宽参加了英国海军,经历了多次对德海战。由于作战勇敢,他得到了英国海军的嘉奖。海战中,航空母舰的作战威力震撼了陈绍宽,于是他暗下决心,要为中国海军打造属于自己的航母。

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归国后的陈绍宽就任海军署署长兼海军第二舰队司令。次年,他呈文国民政府,要求扩充海军,首次提出了要建造一艘航空母舰。这是中国海军界第一个建造航母的设想。

然而遗憾的是,他的议案被全国编遣会议全盘否决。陈绍宽受到打击,愤然辞职。担心海军群龙无首,蒋介石出面安抚,赶忙作出建设海军,包括建设航母的承诺。陈绍宽被蒋介石的承诺所打动,撤回辞呈,并于1932年1月出任了新成立的海军部部长。

陈绍宽掌管海军部期间,中国海军曾出现了一段相对稳定发展的时期。中国海军的短期与长期目标相继制定;其中,建设规划中将航母的建造作为海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当时的经济、政治条件下,陈绍宽的航母梦注定难以实现。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海军舰艇全部上阵迎敌,陈绍宽纸面上的航母被搁置。然而,为打通国民党长江江阴防线,日军航母却频繁动用,飞机狂轰滥炸,中国海军舰艇损失惨重。此后,日本航母更是经常出没于中国沿海,配合陆上作战行动,其中就包括日军最臭名昭著的航母“龙骧”号。

日军航空母舰的肆虐深深刺痛了陈绍宽。1943年,他再次提出海军建设规划。在这个预算总金额360亿元的规划中,他提出将中国沿海划为4个海军区,每个军区建造、装备5艘航母。显然,就战时中国的状况来看,上述规划根本没有可能实施。


抗战胜利后,正当陈绍宽雄心勃勃地准备实现建造航母的计划时,内战又很快爆发。陈绍宽的强海军梦随之破灭,航母梦也自然烟消云散。

二、“中国航母之父”刘华清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建造航母自然无暇顾及。时间很快就到了1970年。当年4月,在当时隶属中国海军建制的第七研究院十四所内,宣布了一条中央军委下达的命令:即日起组建航空母舰研究队伍。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道开展航母研究的命令。命令要求研究所着手研究航母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有什么优缺点及关键技术,以供领导决策参考。

这次由中央军委发起的论证,具体组织者为海军司令部造船工业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而办公室的领导就是在文革中遭到排挤,刚从国防科委副主任职位下来的刘华清将军。然而遗憾的是,由于受到文革的冲击,该航母调研工作很快被迫终止。


一晃十年又过去了。1980年1月,刘华清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主管装备和军务工作。5月,他率团访问美国,参观了“小鹰”号航空母舰。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科技人员首次踏上航空母舰。参观结束后,航空母舰的规模气势和现代作战能力,给大家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1985年12月,海军装备技术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提出了以后15年海军装备的发展设想,其中包括要启动航母的论证。最后,刘华清做了总结:中国的航母总是要造的。1987年3月,刘华清专门向总部机关领导汇报关于海军装备航母和潜艇的规划,阐述了发展航母战斗群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这次汇报,在总参谋部和国防科工委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88年12月,“航母及舰载机发展可行性研究”被国防科工委立项。

此后,在职权范围内,刘华清多次优先批准海军和工业部门专家,先后去法国、美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考察航空母舰。国防工业部门也从俄罗斯聘请了航空母舰设计专家来华讲学,引进部分技术资料;航母上关键配套的预研,也有了一定进展。总参谋部和国防科工委,也都反复组织对考察、引进、预研的分析、论证、评估。这些工作,使军内外领导和专家加深了对航空母舰和舰载机系统工程的认识。

但是,上世纪80年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发展航母,经费始终是一个难以跨越的问题。以1985年为例,中国当时军费总投入为192亿元,还不够买一艘美国大型核动力航母。基于此,刘华清提出了一个稳健的中国航母发展规划:“七五”论证,“八五”对平台和飞机的关键课题进行预研,2000年视情况上型号。

1997年9月,刘华清退出了领导岗位;2011年1月在北京逝世。将军走了,载着“中国航母之父”的美誉,却遗憾地留下了未圆的航母梦。

三、自豪而又“屈辱”的“辽宁”号航母

2011年8月,随着我国首艘航母“辽宁”号处女航的完成,中国人的航母梦终变为现实。2016年年底,中国辽宁舰编队更是赴西太平洋海域开展训练,完成了中国航母首次出远海训练,这一消息着实令人振奋和自豪。然而喜悦过后,许多国人心中又难免有些失落,因为毕竟辽宁舰的前身是来自乌克兰的苏制“库兹涅佐夫级”航母“瓦良格”号。购买他国的舰艇来圆了自己的航母梦,说起来的确有些无奈。况且购买过程还让土耳其等国家“卡脖子”,回味起来,多少还有一丝屈辱。

1991年12月,苏联解体,15个加盟共和国重新分割苏联的遗产。1985年开始建造的“瓦良格”号留给了乌克兰,但是因为缺少资金,该航母于1992年1月停建。

1992年初,一位中国学者访问乌克兰造船学院,偶然间得知乌方有一艘“瓦良格”航母造不下去了,废弃在学校附近。回国后,这位老师便立即向上级汇报了此事。3月,一支由造船技术专家和军方代表组成的中国航母考察团立即莅临乌克兰城市尼古拉耶夫,着手了解这艘船的性能以及乌克兰方面处置该船的意向。

此时,该舰的工程量已经完成60%以上。全舰已从船台下水,停泊在船坞码头,舰上有的大型设备已装上,电缆已部分铺设到位。乌克兰方面计算,解体该舰需要花费2.5亿美元,但出售解体后的废钢却只能得到500万美元。于是,乌克兰积极为“瓦良格”号寻找下家。

经过仔细考察,考察团很快给出了结论:“瓦良格”号性能很好,值得要;乌克兰方面也愿意卖。当时,中国海军的思路,一是买半成品,另一个是自行研制,但更倾向于前一种思路。不过,对改造的投入大体估算下来为几百个亿,才能把“瓦良格”号完全建成。费用过于高昂,于是这件事便一度搁置起来。

1998年,一个名为澳门创律旅游娱乐公司的中国私人企业神秘出现了。通过竞标,它以2000万美元买下“瓦良格”号,据说拟改造成娱乐用船。交船前,乌克兰迫于“第三国”(哪个国家?你懂的)的粗暴干涉,将“瓦良格”号上的舰载武器设备和动力系统等拆卸一空。

1999年7月,在拖船的牵引下,“瓦良格”号缓缓驶离黑海造船厂,踏上了前往中国的漫长航程。然而,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时,土耳其政府出面拦截了“瓦良格”号。此后便是长达一年多时间的中土政府谈判。在土耳其苛刻要求及各种刁难被满足,包括缴纳了巨额保证金后,“瓦良格”才得以通行。到达爱琴海后,“瓦良格”又遭遇了国际海域前所未有的风暴。脱险后,穿直布罗陀海峡,出大西洋,绕过非洲好望角,过马六甲海峡。经过4年的周折,“瓦良格”终于2002年3月3日抵达中国大连港。

在这一过程中,创律公司宣布资金链出现了问题,无力国内银行贷款,“瓦良格”号遂被收归中国国有。此后三年里,“瓦良格”安静地停泊在大连港,没有动作,逐渐淡出了世人的视野。2005年4月,“瓦良格”号被拖悄悄拖进入大连造船厂的干船坞。从此,大连港航道全部封锁,大连造船厂被重重保卫。

2012年9月25日,“瓦良格”号改造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网站突然高调公布,“瓦良格”正式更名为“辽宁”号,官方举行了交接仪式,将辽宁舰正式交付予中国海军。原本是作为商业项目,时隔十余年后,“瓦良格”号摇身一变,成为了中国的第一首航空母舰“辽宁舰”。

   从“瓦良格”到辽宁舰,中国航母经历了坎坷的历程。在近20年的时间里,不知不觉中,中国迈过了他国近50年的航母发展史,也正是借助“瓦良格”这个重要跳板,才成就了中国今天的“辽宁”号航母战斗群,才有了今天新一代航空母舰建造的“中国速度”。

                                               (未完,续:崛起中的中国航空母舰(中)(原创.科普)

欢迎转载,但转载时务必请注明原作者及来源!!!!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356-1039394.html

上一篇:香港大学师生来实验室访问参观
下一篇:崛起中的中国航空母舰(中) (原创.科普)
收藏 IP: 222.66.177.*| 热度|

20 史晓雷 唐小卿 吴斌 姚小鸥 张仲恺 崔小云 张学文 张珑 周浙昆 赵鹏 王国强 黄永义 赵凤光 杜波波 吴炬 王安良 孙学军 李颖业 檀成龙 yangb919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1 02: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