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1月,北大召开了一个“构造地质学新理论与新方法”学术研讨会,同时祝贺郑亚东教授从教50周年和70华诞。郑教授在会上作的关于岩石变形的“最大有效力矩”的报告使我有眼前一亮的感觉,我相信那是一个真正的科学贡献。说来也许令人难以置信:作为北大地质系的学生,我却与郑亚东教授素昧平生。
我在会上介绍了自己提出的理论。记得我说,20年前,我在一些学术讨论会上提出这个设想,结果没什么响应,10年前,我写了一本书,论述这个假说,还是没什么响应,今天党中央号召“创新”,因此再来讲一下。说实话,对在中国搞创新,我实在是感慨良多。
会议报告的研究成果决定在《地质科学》上发表。因为是在地震部门工作,所以这是我第一次给《地质科学》投稿。我预计,不管审稿人对我的观点有多少抵触,这是一个新理论和新方法的学术交流,总应放我一条生路,让论文发表。但是,返回的评审意见出乎我的预料。
评审意见并不是要“枪毙”我的论文,而是相反,说我的论文“是一篇有创新思想的好论文”,“可能对地壳构造运动理论产生深远影响”!也许是听惯了反对意见,受惯了指责批评,这个意见实在让我感动。不仅如此,审稿人还提供了很多其它证据,加入了好几篇相关的参考文献!我没想到还会得到这样的帮助,作为报答,就原封不动地保留了审稿人的所有这些改动。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23: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