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经纬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ohong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长江学者

博文

三维织物及其应用

已有 8722 次阅读 2011-4-22 16:47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本来狠下心,准备好好做学问,一个学期不写博文。可是前天和昨天参加在武汉纺织大学举办的“第三届三维织物及其应用国际学术会议”(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3D Fabrics and Their Applications),使我有很多感触。还是忍不住想写几句。
    三维织物是纱线在厚度方向产生交织的一种织物种类,主要用途是构建三维纺织结构复合材料和生物医用纺织材料。对于复合材料而言,三维纺织结构复合材料具有 增强结构的整体性和存在贯穿于厚度方向的纤维束,具有极高的断裂韧性和抗分层能力,在冲击载荷下不发生分层现象并具有较高的冲击损伤容限。借助三维织造技 术可以对特殊部位的异型结构件进行一次成型制造复杂外形复合材料结构件,避免因材料拼接而导致的结构缺陷。三维纺织结构复合材料在飞行器、高速车辆和弹道 防护材料等涉及冲击加载或高频加载的极端加载场合中有极大的应用潜力。目前三维纺织结构复合材料是为数不多可以真正应用于工程设计制造的高性能复合材料之 一。
    基于该背景,由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英国曼彻斯特TexEng 软件公司于2008年4月在英国曼彻斯特召开首届三维织物国际研讨会, 于2009年4月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格林威尔召开第二届会议,第三届在武汉纺织大学召开。按照昨日闭幕式上John Hearle所讲,第四届估计于明年晚些时候在德国召开。
    该次会议基本召集了该领域的所有大牌教授参加,比如Stepan Lomov, Frank Ko,日本信州大学的高寺政行(Masayuki Takatera)等,围绕与三维纺织物的细观结构、性质、应用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两天会议,紧凑而热闹。
    这次参会的最大感触是国内报名参会者专业精神的缺失。也许是目前在国内举办国际会议的惯例,总会说会议论文将被***收录,于是许多论文就象听到发令枪声 一样纷纷而来,国富民强的年代咱也不差那个会务费,反正就图个收录。其实就算是一篇被SCI收录的Journal Paper又能怎么样?也许会议文章容易接受,是进入收录系统的捷径吧。在议程上很多国内的报名者就不参会了,甚至事先也不给组会方打个电话说明一下,或 者一个简单的电子邮件说明一下也可以啊。使得事先安排的许多presentation表格只好开天窗。真不知道向会议投稿是想干啥?
    我是见到参加会议就要躲开的那种懒人,这次要不是想跟这帮子大牌们较一下劲,我还真没有那个兴趣。一个很好的交流机会,一帮子老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在复活节度假之余,还能在会场正儿八经坐下来(不管他们的神飞到什么对方:)),听、问、argue,反正还有那么一点的“厚颜无耻”的认真劲和专业精神吧(谁让人家是绅士啊)。本来交纳的会务费就是用于购买大家讨论的机会,得到最新的信息(管它真假呢),彼此混个脸熟。为啥不来呢?何况又在自己国内,没有签证出国的麻烦。
     另外,也许是语言上的障碍,一般国内学者举手提问或进行讨论的人相对少,当然也有学术思想是否活跃的因素在里面。我们是习惯于自己闷头在一个小圈子里自娱自乐、孤芳自赏、自我满足,没有与同行交流、合作的习惯和勇气,这也是一种自卑的表现。想当年大唐盛世,包罗万象,没有必要自我封闭;当今是美国,世界各国之大熔炉,培养出的就是思维活跃、善于合作讨论、长于表达的人才。很难想象一个自我封闭的研究者会有较自信的研究结果。当年之Andrew Wiles孤身奋斗7年于费马大定理,最后也是在自己的家乡、英国剑桥举办的国际会议上公布自己的研究结果,遭同行质疑之后重新修改形成完善的论证。没有交流,很难有真知。就象下棋一样,不与高手切磋,自己一个人闷头在家里打棋谱,很难成为高手。
     生平第一次到武汉和武纺,看到那么多学生志愿者忙碌的身影和学生们前来听报告,还是挺感激组会方的辛勤劳动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184-436207.html

上一篇:纺纱的学问
下一篇:自然科学基金评审
收藏 IP: 180.154.172.*| 热度|

4 马丕波 万爱兰 anonymity vigorous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01: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