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经纬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ohong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长江学者

博文

诺奖规划

已有 8416 次阅读 2024-10-5 17:14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诺奖规划

2024年10月5日 星期六

       每年十月上旬诺奖公布之时,总会有引起科技工作者的关注,而且关注程度与日俱增。因为现今我们科研投入和全社会对科研支持的力度越来越大,各行各业都得到迅猛发展,各种各样计划规划越来越详细,但是诺奖离我们的距离并没有快速缩短。对于诺奖,能否通过规划而尽快取得?

       日本曾有诺奖规划,2000年提出未来50年内产生30名左右的诺奖获得者规划,现在这个规划完成情况非常好。在诺奖的六个奖项中,除了经济学奖之外,日本在其他奖项中均有突破。可见诺奖是可以规划的。

       但是规划是要有前提条件的。

       经济基础:诺奖需要较高的人均科研经费支出和大量在研发时看不到应用场景的投资。日本是在上世纪经济腾飞的黄金年代开始加大对于基础科学研究的投资力度的,而在21世纪才开始大量的获得诺贝尔奖。

       工作基础:诺奖需要高水平科研工作体现的科研高原,在高原上才能出现高峰。日本得益于各项科研工作水平的普遍提升,营造了科研高原,增加了高峰出现的概率。而高原的出现离不开日本的重视教育、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氛围、高效宽容的科研政策。

        人员基础:与欧美国家的诺奖获得者有一部分来自于移民国家不同,日本的诺奖获得者全部是本土选手。从科研队伍的培育到种子选手的培养,日本确实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育人体系。

        稳定支持:科研经费往往通过竞争取得,称之为竞争性经费,与之对应的是稳定性经费(俗称撒胡椒面经费)。在稳定性经费不足的情况下,为了获得更多的竞争性研发经费的支持,不得不紧跟热点,期盼能够早出成果、快出成果。但这样的成果与诺奖是背道而驰的。虽然争抢到了经费、发了论文,但很难在某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这方面日本有一套良好的解决办法。

        科学创新往往源自于个别研究者的灵感与发现,这种偶然性和不可预见性使得科学发展充满了活力。犹如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的活力就在于个别生产的有组织,整个社会生产是市场化状态。

       获得诺奖,是需要活力基础上的规划、规划基础上的活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184-1453883.html

上一篇:又到了诺奖季节
下一篇:上限与下限
收藏 IP: 183.195.42.*| 热度|

16 崔锦华 王涛 曾杰 许培扬 郑永军 杨正瓴 朱爱军 黄永义 李剑超 晏成和 胡凌 孙颉 王茂清 刘跃 彭真明 chaoligroup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IP: 183.200.2.*   回复 | 赞 +1 [7]章娟   2024-10-28 10:21
“在稳定性经费不足的情况下,为了获得更多的竞争性研发经费的支持,不得不紧跟热点,期盼能够早出成果、快出成果。但这样的成果与诺奖是背道而驰的。虽然争抢到了经费、发了论文,但很难在某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背道而驰者,往往有更多的盘缠、更快的马车、更好的车夫。。。
IP: 180.201.168.*   回复 | 赞 +1 [6]马秀波   2024-10-6 08:59
规划必须站到很高的高度才可以!
IP: 117.150.38.*   回复 | 赞 +1 [5]黄永义   2024-10-6 07:22
  
IP: 202.113.11.*   回复 | 赞 +1 [4]杨正瓴   2024-10-6 04:06
日本政府2001年制定“50年内30个诺贝尔奖”计划时,
至少16人已完成诺奖成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01697.html
  
并且【已经完成了】一批诺贝尔奖级别的科技成果。
  
  
“50年内30个诺贝尔奖”计划,
典型的“马后炮”,
典型的“事后诸葛亮”。
IP: 14.212.226.*   回复 | 赞 +1 [3]曾杰   2024-10-5 21:09
诺奖 - 颁发的范围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16770-1453223.html
辨析科学的边界 - 探索未知领域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701-1449989.html,独辟蹊径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439342.html -  专职与业余科学家,哲人与工匠科学家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51826.html
古代中国与当今日本模式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2323-1443384.html
论文相关指数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701-1453559.html,等。
IP: 120.229.84.*   回复 | 赞 2 +1 [2]xtn   2024-10-5 18:56
科研水平不仅仅取决于个别科学家的成就,而是需要一个广泛的科研高原。这个高原是由高水平的教育体系、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政策支持共同构建的。日本在这方面的成功,显示了其在教育、科研环境和政策上的全面投入
IP: 120.229.84.*   回复 | 赞 3 +1 [1]xtn   2024-10-5 18:54
一个国家的科研经费投入对于其科研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这不仅包括直接的科研经费,还包括对基础科学研究和教育的投资。日本在经济起飞时期加大对科研的投资,特别是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这为其后来的科研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1 | 总计:7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 跳转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15 07: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