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经纬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ohong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长江学者

博文

诺奖规划 精选

已有 7321 次阅读 2024-10-5 17:14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诺奖规划

2024年10月5日 星期六

       每年十月上旬诺奖公布之时,总会有引起科技工作者的关注,而且关注程度与日俱增。因为现今我们科研投入和全社会对科研支持的力度越来越大,各行各业都得到迅猛发展,各种各样计划规划越来越详细,但是诺奖离我们的距离并没有快速缩短。对于诺奖,能否通过规划而尽快取得?

       日本曾有诺奖规划,2000年提出未来50年内产生30名左右的诺奖获得者规划,现在这个规划完成情况非常好。在诺奖的六个奖项中,除了经济学奖之外,日本在其他奖项中均有突破。可见诺奖是可以规划的。

       但是规划是要有前提条件的。

       经济基础:诺奖需要较高的人均科研经费支出和大量在研发时看不到应用场景的投资。日本是在上世纪经济腾飞的黄金年代开始加大对于基础科学研究的投资力度的,而在21世纪才开始大量的获得诺贝尔奖。

       工作基础:诺奖需要高水平科研工作体现的科研高原,在高原上才能出现高峰。日本得益于各项科研工作水平的普遍提升,营造了科研高原,增加了高峰出现的概率。而高原的出现离不开日本的重视教育、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氛围、高效宽容的科研政策。

        人员基础:与欧美国家的诺奖获得者有一部分来自于移民国家不同,日本的诺奖获得者全部是本土选手。从科研队伍的培育到种子选手的培养,日本确实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育人体系。

        稳定支持:科研经费往往通过竞争取得,称之为竞争性经费,与之对应的是稳定性经费(俗称撒胡椒面经费)。在稳定性经费不足的情况下,为了获得更多的竞争性研发经费的支持,不得不紧跟热点,期盼能够早出成果、快出成果。但这样的成果与诺奖是背道而驰的。虽然争抢到了经费、发了论文,但很难在某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这方面日本有一套良好的解决办法。

        科学创新往往源自于个别研究者的灵感与发现,这种偶然性和不可预见性使得科学发展充满了活力。犹如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的活力就在于个别生产的有组织,整个社会生产是市场化状态。

       获得诺奖,是需要活力基础上的规划、规划基础上的活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184-1453883.html

上一篇:又到了诺奖季节
下一篇:上限与下限
收藏 IP: 183.195.42.*| 热度|

16 崔锦华 王涛 曾杰 许培扬 郑永军 杨正瓴 朱爱军 黄永义 李剑超 晏成和 胡凌 孙颉 王茂清 刘跃 彭真明 chaoligroup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20: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