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秘
2024年10月27日 星期日
对于一般人而言,科学往往以一种“高大上”真是神秘、抑或神圣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让普通人觉得科学离自己很远、很神秘。
电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40年前,上世纪八十年代,刚出现个人电脑(PC机)。当时的“万元户”都是很了不得,一台苹果电脑或者IBM PC/XT价格动辄以数万计,这里的数起码是2以上。电脑放在专门装修的机房里面,机房往往是拼木地板或者是水泥地上油漆、配备当时极少见到的空调,进入机房要换穿机房的拖鞋、经过两道门。电脑的配置就是10M的硬盘加上64k(后来扩展到512k)的内存,屏幕上一闪一闪绿色或者白色的广标,等待输入指令。我初次接触电脑,学的是谭浩强先生编著的BASIC语言。用电脑要事先预约,用过之后要登记。相比于计算器,用电脑编程算题简直是天壤之别。当时一般民众基本无缘触碰到电脑,电脑给人的印象很神秘。40年后,个人电脑成了每个家庭的基本配备,犹如冰箱、洗衣机和微波炉一样。如今一部手机的运算能力是以前电脑的10n倍,n最少是5以上。电脑软硬件和应用范围的快速发展,让“旧时王谢堂前燕”一下子“飞进寻常百姓家“。
航空航天科技也同样如此。航天给人一种很庄严神圣的印象,无尘车间里面工作人员身穿防静电工作服、神情专注、不苟言笑。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飞速发展,近十年每次发射和回收都电视直播,航天科普让大家对航天神秘感的大为减少。最近美国马斯克的星舰第五次发射和火箭第一级推进级的“夹筷子“回收直播,让神秘感更加减少。火箭设计图纸不再保密、火箭外壳材料就是价格便宜的不锈钢、焊接和组装过程全程直播和可供大众参观、猛禽发动机随便拍照,简直把火箭测试中的爆炸当成了”放烟花“,“粗暴”和“快速”的迭代让产品很快定型,发射过程也不再神圣,只要资金到位,70岁的老人也能上太空。马斯克让普通人对航空航天的神圣感和神秘感荡然无存,打破了很多装出来的”高端“和“神秘”。
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让一向以精密神秘的蛋白质结构研究不再神秘了、大众化了。通常的印象是穿着一尘不染的科学家在实验室捣鼓试管,在外观漂亮洁净的大型设备前做测试,解析一个蛋白质结构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和时间,甚至一本博士论文就是专门解析一个蛋白质结构。结构决定功能。面对复杂的蛋白质结构的预测,过去耗时数年的工作,利用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丹米斯·哈萨比斯和约翰·乔普开发的AlphaFold等人工智能工具,现在只需要几分钟。从2018年“AlphaFold”亮相,到“AlphaFold2”被美国《科学》杂志评为2020年十大科学突破之一,再到今年5月发布的“AlphaFold3”,其每一次版本更新都让大众进一步揭开对生命科学充满的神秘面纱。
科学其实并不神秘。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赵忠贤,自制二手“土炮”烧结实验样品。其实我国很多高水平的自主研究成果都是在自制设备上做出来的,根本不神秘。反而是看起来高贵神秘的设备营造出了神秘感,其实很多这样的设备尤其是进口设备,既然都能定型生产了,那就不是探索性的先进了,该做出的成果在上面都已经被人家做出来了,我们的很多工作只是跟风的“人来疯”而已。“神秘”是故意被人造出来的。
科学是将神秘拖下神坛,将玄学变成显学,而不是把自己变得神秘、远离大众。科学是把池塘的水变得清澈透明,让大众能欣赏池塘里面的鱼,而不是把水搅混、自己再乘机浑水摸鱼获取利益。说白了,远离大众的科学是没有前途的科学,那只是皇帝的新装。
作为每一个科研从业人员,打破信息差壁垒,破除科研神秘感,让更多人参与科研,激发大众的科研兴趣,让更多的普通人直接看得见、摸得着高科技,而不是故弄玄虚。让高科技像手机一样普及,这样的高科技才是真正的高科技。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10 04: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