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切真理开始时总是在少数人手里,总是受到多数人的压力。这是一个规律。”
不是由于有意压抑,只是由于鉴别不清,也会妨碍新生事物的成长。
为我国2070年开始的诺贝尔科学奖“井喷”清除障碍、铺平道路!
客观规律是客观的;独立于人而客观存在。
[小资料] 日本政府2001年制定“50年内30个诺贝尔奖”计划时,至少16人已完成诺奖成果
2019年的统计资料:
新世纪19名诺奖得主的平均获奖年龄为69岁,他们做出获奖奠基性成果的平均年龄为41岁。其中,有7人的获奖奠基性成果是在上世纪70年代做出的,在80年代做出获奖成果的有5人,在90年代做出获奖成果的有4人。简言之,有16人的获奖奠基性成果是在上个世纪最后30年做出的。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9/12/352012.shtm
2016年的统计资料:
2000年以来,获得诺贝尔奖的17位日本研究人员的15项研究成果来看,1960年代2项,1970年代5项,1980年代4项,1990年代4项,都是2000年以前的研究成果。
小结:
在日本政府2001年制定“第二次科学技术基本计划”中,计划培养“未来50年诺贝尔奖获得者30人”时,不少诺贝尔科学奖成果已经做出来了。
参考资料:
[1] 新华网,2019-10-11,日本迎来“诺奖热潮” 从科学到工程获奖领域广泛
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9-10/11/c_1210307397.htm
从过去情况看,获得诺奖的成果大多是研究人员25至45岁取得。在当前日本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对20岁至39岁的年轻研究人员大多采用聘用制。研究人员追求短期成果,难以作出大胆挑战和踏实从事基础研究。
[2] 周程. 社会环境对日本新世纪诺贝尔科学奖“井喷”的贡献[J]. 科学与社会 出版日期,2019,9(4): 16-28.
http://ifffxaa7a0cc611944276hokn9w6nqfkck60pp.ffhh.eds.tju.edu.cn/Qikan/Article/Detail?id=7100567041
http://ifffxc1d129f57bb244a4sokn9w6nqfkck60pp.ffhh.eds.tju.edu.cn/KCMS/detail/detail.aspx?dbname=cjfd2019&filename=kxsy201904003&dbcode=cjfq
日本科学家,尤其是大学教授几乎不用受来自行政部门的考核评估的干扰。在 “帽子”、“票子”和“位子”的吸引力与考核评估的推动力都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内在动力对驱动科学家不断开拓进取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虽然影响内在动力的因素有很多,但最为重要的还是科研兴趣和使命意识。
竞争性研发经费占比过低的确有可能导致研发活力和效率不足等问题,但是竞争性研发经费占比过高也会导致过于重视短期研究绩效、轻视长期研究积累之类弊端。
[3] 秦皖梅. 21世纪初日本诺贝尔奖的井喷现象考察[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40(4): 29-37.
http://ifffxaa7a0cc611944276hokn9w6nqfkck60pp.ffhh.eds.tju.edu.cn/Qikan/Article/Detail?id=669401174
http://ifffxc1d129f57bb244a4sokn9w6nqfkck60pp.ffhh.eds.tju.edu.cn/KCMS/detail/detail.aspx?dbname=cjfd2016&filename=adzs201604004&dbcode=cjfq
[4] 周程, 中国科学报, 2019-12-16 第1版 要闻, 日本诺贝尔奖为何“井喷”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9/12/352012.shtm
有7人的获奖奠基性成果是在上世纪70年代做出的,在80年代做出获奖成果的有5人,在90年代做出获奖成果的有4人。简言之,有16人的获奖奠基性成果是在上个世纪最后30年做出的。
[5] 知识分子,2019-10-09,19年拿了19个诺贝尔奖,日本科学为何“井喷”?
https://new.qq.com/omn/20191009/20191009A0L7T600.html
50年30个诺贝尔奖目标的提出,不仅遭到了日本国内学者的非议,而且还遭到了诺贝尔基金会和授奖委员会的质疑,因为这个目标在当时看来的确有点匪夷所思,所以人们担心日本政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很有可能会不择手段。为此,诺贝尔基金会专任理事曾公开谈到:“关于50年获30个诺贝尔奖计划,我认为很容易招致误解。为了增加研究预算的目标,我们可以理解,但是作为基金会代表,我不得不提出忠告”。物理学奖事务局长也建议日本不要采取这种容易招致误解的表达方式。后来通过日本大使馆的说明,也部分由于日本的确展现出了这一计划的成果,质疑的声浪才逐渐平息下来。
有报道指出,日本近年来稳定支撑研究经费遭到削减,科研人员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填写项目申请书;而且,研究环境的恶化已导致国际论文数量和质量的下跌,日本大学的世界排名一路下滑与此有着很大的关联。
[6] lxlong20, 2020-09-19, 进入21世纪,日本诺贝尔奖为何井喷?
http://www.xn--glr604k.com/home/index/article/id/25421
在科技领域砸钱有没有用?不一定,可能有用,也可能没用;但不砸钱一定没用。
[7] ctrigger, 2019-10-10, 19年拿了19个诺贝尔奖,日本科学为何“井喷”?
https://blog.csdn.net/ctrigger/article/details/102483588
相关链接:
[1] 2020-06-24,寻找共性:兴旺时期的贝尔实验室,和日本诺贝尔奖井喷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39188.html
[2] 2021-01-25,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单位一些数据的直观图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68892.html
[3] 2020-10-10,[求证] 诺贝尔奖与“20年不拿薪水仍能继续他的研究”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53844.html
[4] 2020-06-27,[求助] 本庶佑 Tasuku Honjo (2018年诺贝尔奖得主)的几段话的原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39562.html
[5] 2020-03-12,赵红州老师1997年《我们何以缺少“诺贝尔”人才》读后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23139.html
[6] 2020-01-07,Zenas 公理:2018年诺贝尔奖得主本庶佑 Tasuku Honjo 的表述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3230.html
[7] 2019-12-11,[随想] 为什么近几十年诺贝尔科学奖得主等外人难以准确预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09649.html
[8] 2016-03-16,[建议] 设立“诺贝尔荣誉奖”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963037.html
[9] 2014-11-20,[求证] 周光召先生关于“中国本土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人”的说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844934.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6: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