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经纬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ohong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长江学者

博文

乌克兰的铁摩辛柯 精选

已有 5792 次阅读 2023-4-13 15:06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乌克兰的铁摩辛柯
2023年4月13日 星期四

      学力学的人,假如不知道铁摩辛柯,简直就像中国人不知道北京一样。
      铁摩辛柯奖作为固体力学界的最高奖,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铁摩辛柯在力学界的地位。
       铁摩辛柯1878年12月23日出生于乌克兰的什波托夫卡,1901年毕业于俄国彼得堡交通道路学院,1936年起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任教授达二十年之久,1965年迁居联邦德国大女儿家里直至1972年5月29日逝世,后来安葬于斯坦福大学旁边的小镇Palo Alto。
       我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姚老师看到我在参考一本普通的材料力学书,他就告诉我读材料力学的书,就必须读铁摩辛柯写的书,这才是经典。于是我就记住了铁摩辛柯的名字。
       铁摩辛柯的书,在我国有很多中译本。其实这位老人家的书,都是砖头一样的大部头,真的不好懂。我只是用到什么地方,就看什么内容。
       2021年8月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余同希、李世莺翻译的《我的回忆:工程力学之父铁摩辛柯自传》,我细细读了一遍。铁摩辛柯坎坷的人生经历和坚韧的学术之路,完美地结合了工业界和学术界各自的需求,也体现了一位教师在教书育人、著书立说的不懈努力。网上关于铁摩辛柯的信息很多,其实在图书馆里面他的教材更多,这些教材影响很大,被翻译为世界各国的多种文字出版,其中大部分有中文译本,有些书至今仍被教学采用。这就是经典,历久弥新。
       按照现在的衡量标准,铁摩辛柯不是一位创新者,一生开创性的成果不算多。主要是因为当时时局动荡,没有一个安静的学术环境,由于他在工业界的工作经历,使他真正了解了工程师需要学习的内容,他编写的一系列工程力学的教科书,对20世纪世界工程力学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写的十三本教材是工程力学教材里面的“金标准”
其实这比他本人做出开创性的成果要有意义的多。而当今时代之所以再难出现类似的大宗师,可能也是由于教师一直待在象牙塔内,缺少工业界经历的原因吧。
       在铁摩辛柯的自传里面列举出了他在密歇根与斯坦福大学的博士生名单,有两位中国学生,分别是西北工业大学的黄玉珊教授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王俊奎教授,回国后都开辟了力学研究的新领域,例如我国复合材料力学界的早期开创者之一就是王俊奎教授。
       我在斯坦福大学学习期间,经常到旁边的工学院图书馆看书,走廊里面挂着在学院工作过的教授的大幅照片,就发现了铁摩辛柯的照片。在图书馆二楼还一个上锁的玻璃柜,称为“Timoshenko Room”,里面是铁摩辛柯教授的赠书,都是一些十九世纪出版的非常厚重的书籍。
       后来读斯坦福大学给铁摩辛柯的悼词,里面一句话影响很深。他忠告他的学生要把学位论文当作新征程上的持续动力而不是科研生涯的终结(He admonished his students not to make their dissertations their last scientific effort but to be constantly alert to new developments.)。也许学术之路就是需要这样不断被警醒、不断被激励,才能成长常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184-1384095.html

上一篇:会不会失业?
下一篇:模型的误区
收藏 IP: 180.167.231.*| 热度|

17 杨正瓴 尤明庆 武夷山 王涛 郑永军 牛凤岐 曹俊兴 晏成和 张永刚 王安良 窦华书 刘钢 聂广 刘炜 卜令泽 吴雷 郁志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7 07: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