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中国, 中国催化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atachina 化学家(www.chemj.cn)

博文

物理化学家、分子反应动力学开拓者楼南泉院士在大连逝世【哀号】

已有 5169 次阅读 2008-1-4 12:35 |个人分类:催化人物机构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攀登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共产党党员、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原所长楼南泉研究员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1月3日21时在大连不幸逝世,享年86岁。

楼南泉院士简介

/uploadfiles/jpg/2008/1/4/115733.jpg

    楼南泉,浙江省杭州市人,1922年12月生,卒于2008年1月3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攀登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楼南泉同志从事科研工作五十余年,先后承担许多国家重大科技攻关、国防军工以及重大基础理论研究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建国初期,他与合作者主持了水煤气 合成液体燃料研究项目,研制出的催化剂超过世界水平,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六十年代与他人合作完成的固液火箭推进剂的制备及燃烧的研究,获国家国防科研 荣誉奖。1978年他率先在国内开辟了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在短期内建设成了两套具有国际水平的交叉分子束装置,作出一批可喜的成果,其中一部分已达到国 际先进水平。1982年获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1986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98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94年又获得中国 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因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中做出重要贡献,于1994年获国家计委等三个部委联名颁发的“金牛奖”。2000年获何梁何利奖。在国内 外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培养研究生30余名。


楼南泉*(Nanquan Lou) ,男,物理化学家。浙江杭州人。1946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化学工程系,获学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大连化 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复旦大学兼职教授。早年从事催化反应及异相催化理论研究。在CO+H2合成液体燃料研究中与人合作获得重要成果。60年代参与主持固 体和固液火箭推进剂研究和发动机燃烧试验,研制成功过氯酸甲基六次甲基四胺推进剂药柱。70年代合作开展了中空纤维反渗透膜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取得有效 成果。1978年以来,创建并领导了中国第一个分子反应动力学实验室,在国内率先建造了大型交叉分子束装置和其他多套精致的研究设备。 利用分子束和激光技术深入探讨了金属原子与多种氧化物的反应动态学,在反应机理、新生产物态分布和能量配置、分子间传能以及分子空间取向在反应动态学中的 作用等方面取得创新成果。1996年与人合作建成飞秒(10-15秒)激光化学实验室,现正在开展有关飞秒激光控制化学反应的研究。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物理化学家,浙江杭州人,1922年生。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于1983年-1986年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并同时被选为化学部常委(1991年-1998年)。

  我国分子反应动力学的开拓者之一。

  1978年,楼南泉率先倡导在国内开展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并在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组建和领导了国内第一个分子反应动力学实验室,建立了我国第 一代分子束反应实验装置,开展分子束反应动力学和分子传能的研究。1979年,他和曾宪康研究员首次代表中国化学家参加了在意大利举行的第七届国际分子束 会议,第一次把中国人的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报告传递到国外。会上,他被聘为国际分子束学术顾问委员会委员(常任)。随后,他又带领全室人员建成了具有国际 先进水平的交叉分子束装置,并在研究中应用了先进的激光技术,作出了一批创新成果,其中部分成果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上述研究工作获1987年国家自然 科学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近年来开创我国应用飞秒激光技术在几十万亿分之一秒的时间尺度上观测原子分子反应过程,取得前沿创新成果。

  最近和博士生孙志刚一道,探讨出用数值理论研究超强超短激光场控制化学反应通道的方案,并在 NO分子里德堡态电离反应途径(经飞秒实验证实)和OClO分子光解离反应通道控制上,实现了前沿创新研究成果。

  上个世纪60年代,和张存浩院士一道,在国内首次开展了固液火箭推进剂燃料及其药柱配方、发动机燃烧及模拟高空点火方案的实验研究,获国家国防科研荣誉奖。

  建国初期(1952年-1957年)在张大煜所长指导下,和张存浩院士共同主持,在国内首次开展水煤气合成液体燃料的研究,直至工厂实际放大并试运行获得成功。我国石油自给后,这项成果成为国家的一项技术储备。

  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30余名。2000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楼南泉:在“微观世界”探求真理
科学时报     作者:潘 希
 
     年将83岁的楼南泉院士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所辛勤耕耘了近60个春秋。这位资深科学家的名字是与诸多“第一”联系在一起的:领导筹建了国内第一个分 子反应动力学实验室,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第一次代表中国化学家参加了在意大利举行的第七届国际分子束会议,并把中国人的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报告传 递到国外;培养了大连化物所第一个博士研究生;十多项国家级、院级奖项的第一完成人……

    楼南泉,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担任国家攀登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曾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一项,中 科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三等奖各一项,中科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三项;1999年获中科院伟华教金奖,2000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石油燃料短缺,而国际上的经济封锁使石油产品成为限制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楼南泉急国家之所急,与张存浩院士合作,共同主持和承担了水煤气合成液体燃料的研究并获得成功。

    1978年,年过半百的楼南泉回到了研究岗位。当时,中国的基础研究比较落后,他凭着科学家的敏锐思维,率先倡导在国内开展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 在大连化物所组建并领导了国内第一个分子反应动力学实验室,建立了我国第一代分子束反应实验装置,开展分子束反应动力学和分子传能的研究。

    楼南泉在20世纪50年代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至今已有47年党龄。作为一名老党员,在他的心中,永远不变的是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在他看来,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始终保持先进性的精神动力。

    为使我国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尽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上世纪80年代中期,年过花甲的楼南泉往返穿梭于大连、北京之间,奔波于海内外,广泛与国内外同行交流分子反应动力学的新信息、新动向,最终使建立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理想成真。

    然而,在荣誉面前经常听到楼南泉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都是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就要为党的事业奋斗不息。”楼南泉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楼南泉认为,优秀人才是科研创新的保证。因此,他不顾年事已高,仍在孜孜不倦地为培养年轻一代倾注心血。楼南泉说:“导师也不一定什么都懂。”每 当他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问学生,修改文章时也往往与学生一起磋商。楼南泉的谦虚谨慎、不耻下问的学风深深感染着他周围的年轻人。

    楼南泉常说,作为共产党员一定要襟怀坦白,实事求是,任何情况下都要矢志不移。楼南泉为年轻党员和科技工作者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上交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13-13877.html

上一篇:Au/TiO2催化剂用于生物质转化——糠醛选择性氧化生成高附加值的甲基酯
下一篇:JPCC期刊2007 Feature Articles
收藏 IP: .*| 热度|

1 张彬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3 04: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