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助人专业中的问题解决模式,强烈地受到诊断模式(diagnose model)的影响。可以说,在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的医学领域,诊断模式产生了巨大的成就和价值。在那个时期,医生借由“诊断”来帮助患者了解何种疾病造成了他们的问题,然后施行相应的“治疗”。“诊断模式”的思维方式不仅仅局限于躯体疾病的治疗范畴,它也深刻影响了整个社会对心理精神疾病的看法。人们很习惯地相信:一旦我们可以了解心理精神疾病的分类和病因,我们就能够有的放矢地提出解决和控制策略,以《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我们熟悉的美国DSM诊断系统)就是这种思维逻辑的产物。虽然不少心理精神科学家承认心理精神疾病不同于躯体疾病诊治,但“诊断模式”所带来的影响却左右了问题解决的核心假设,这些假设是:
第一,存在一个固定的问题解决架构。即:当事人的困扰或者说问题,是一种客观的事实。所以我们在采取措施之前必须先进行诊断,然后根据不同诊断背后的病因假设提供相应的解决办法。更直白地说,线性思维和确定的因果关系推理是“诊断模式”的核心价值取向。
第二,存在所谓的“专家权威”。既然存在“诊断系统”,就自然会有确定“诊断标准”的专家,这种逻辑决定了另一个基本价值取向,即:即使这个问题目前无法解决,但肯定存在更高明的专家,能够作出更精准的判断,从而提供更高明的解决办法。
我国著名医学家吴阶平老先生曾经讲过一个故事:在20世纪40年代的时候,他在协和医学院学医时对祖国医学中的针灸十分怀疑,思量着针灸技术如何能杀死疟原虫?!为此有一度曾经十分怀疑中医,后来才领悟到,针灸其实是通过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来达到治疗疟疾的目的的。其实吴老对困扰可以折射出“诊断模式”背后假设所存在的局限性!因为:一方面,有限的诊断思维可能会忽略了系统,进而局限了更多解决问题的可能;另一方面,“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的解决策略对于复杂问题可能是一种更高明的解决之道。
那么自己研习了十多年的焦点解决(Solution Focus,也叫聚焦解决)又是一种什么样的问题解决之道呢?至少目前,个人以为它属于“扶正”之道,换言之,它的解决策略并非指向问题的本身,而是指向持有问题的当事人。它假设一旦当事人有足够的能量(中医可以叫做:正气),那么采用什么方式解决问题,当事人自己可以创造出很多的可能性!当然,此时助人者并非无所作为,因为如何激发出当事人的正气,则是我们助人者的水平。
焦点解决的创始人de Shazer 和Berg曾表示,他们比较知道焦点解决疗法对当事人有“什么”帮助,而比较不知道它“为什么”能够对当事人有益。最初自己在学习的时候,比较无法理解创始人的这句话,误以为这是两位大师表现出的谦卑,现在体会下来,觉得他们是真不知道。如同,我们相信针灸的作用,但究竟在每个人身上针灸是如何一步一步地让机体发生了改变,进而达到治愈疾病的这个过程,确实是一个谜题。de Shazer在1994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谈及,大量的心理谈话经验让他体会到,问题和解决之道中间并没有必然的关联。而这个重要的经验一而再,再而三地被许多助人者所证实。
对诊断模式所提出的挑战,可以说是焦点解决疗法最革命性的一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6: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