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宏的聚焦解决之道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onluo Using SFBT to do my work, and do more what works.

博文

焦点解决督导杂记

已有 3047 次阅读 2013-3-26 17:47 |个人分类:焦点论坛|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焦点解决

第一次督导


      第一次督导讨论了目标,在大家的讨论中,体会到了“目标的多向度”。


      为何我们帮助当事人澄清目标的时候很困难,或许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当事人的目标绝非仅有一个方向。拿马斯洛的层次需求来说,个体的目标可能有生理目标、生存目标、 归属目标、 尊重目标、价值目标。实际咨询中,在当事人和我们澄清目标的时候,我们常常听到一个目标就以为这是当事人准备努力的方向,但实际上这可能只是当事人需要的一个方向。如果没有其他方向目标干扰的时候,这个方向似乎很明确,但往往由于存在其他向度目标的影响,结果就可能不是那么一回事情了。


      特别是在不同情境下当事人很可能会受到各种影响,而不自觉地过多关注了某个目标。例如,在大家一起讨论问题的时候,可能更看重了归属目标而忽略了自己的价值目标。这也意味着,无论是我们自己面对任务,还是在帮助当事人时,都需要考虑到目标多向度的问题,小心翼翼地澄清自己或帮助当事人厘清究竟此刻能在未来多向度的方向上迈出怎样的一小步。


第二次督导


      这次讨论了**的“基于焦点解决取向的学生压力管理设计”,我的关注点没有落在项目设计本身,而是着重体会了怎么组织大家来讨论一个项目。在适当表达尊重了以后,可以说大家的意见是温柔且尖锐的。好在没有伤人的语言,也好在这个氛围比较安全。

     

        想到了基于不同角色下的焦点解决取向的应用。


       对于项目汇报人来说,目标很清晰,就是完善项目。为此,想到了焦点专家Teri Pichot的一句话:“寻求回馈,即使它是伤人的”。我把这句话写在自己博客的首页,但似乎到了今天才有种恍然大悟地味道。作为一个焦点解决取向的咨询师,我们拥有“焦点解决心态”时,才能够变的内心强大,而不那么容易被伤害到。即使再难听的建议,我们总会看到它积极的一面。或许赞赏能够给我们带来满足,但推动我们进步的一定是建议或意见。不爽归不爽,我们要的就是由衷地建议!


       对于参与讨论项目的人来说,目标很明确,就是实话实说但又要保证建议能够最大限度能帮到对方。这里想到了很多年自己一直秉承的一个态度,咨询一定会提供意见和建议,但是不要把自己的建议理所应当地认为是正确的。这些建议只是我们提供给当事人的一个视角,让TA能够基于不同视角更全面的理解问题,至于做出什么选择,这一定是当事人自己的选择,因为只有TA才明白什么建议是此刻自己最需要的。退一步说,即使自己接受的这个建议是错的,它也是有意义的!


      对于主持讨论的人来说,目标可能不是项目论证的本身,而是需要关注到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如何确保最大限度地让参与者发挥作用来达成本次活动的目标。照顾到每个人很重要,把握住会议的成本(时间和资源消耗)也很重要。


      第三次督导


      这次是由周同学给我们进行了一次“焦点取向的情绪管理”,总结下来有几个体会:


      第一,焦点解决取向由于强调interactional view,所以它的设计其实是简单的,把握住澄清目标、挖掘资源、实现小步就OK了。这也意味着焦点解决式团辅更大的功力体现在如何把握辅导的现场,这个角度看SF是难的。刚看到一个词叫做“机会管理”,可能SF注重的就是机会管理。


       第二,给现场创造一个安全欣赏的氛围是很重要的。我们的督导组本身就具有这样一个良好的基础,在这种氛围下,即使周同学有不到位的地方都显得不重要,因为大家的关注点不在组织者身上,我们急于去获得自己需要的感受或者经验。这让我又想起了这句话:最好的咨询就是来访者出门把我们忘了,记挂的是自己马上要去做的事情。


       第三,最后一小步行动不能省略。虽然活动中周同学的想象管理创造了澄清一小步的空间,但形式的成分重了点,如果能够再支持大家将当下的一小步细化点,单次的团辅效果会更明显些。这或许也是我为何现场反馈“活动最后有点跑题的感觉”,实际上,我自己是回来后再次通过笔记整理后才强化了自己接下来情绪管理的种种预案。


       第四,自己意外的小顿悟是周同学的一句话,特别点到了我的某个神经:“理性的力量是强大的,要通过学习来增加理性的力量。”,它突然诠释了我孜孜不倦读书的意义。好像这句话澄清了我与书相守,沉浸其中的价值。想来这么多年能够坚持学习焦点解决,一个体会也是:借由读书/翻译来增加自己的力量。


      (未完待续……)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016-674190.html

上一篇:如何将“焦点解决模式”导入健康行为干预
下一篇:与学生谈如何通过备考建立信心
收藏 IP: 122.235.137.*| 热度|

1 武夷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19 22: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