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流学者的自我释放空间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众

博文

关于末流学者的一点说明

已有 4238 次阅读 2009-7-5 08:49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最近有同事问我为什么取名叫“末流学者的自我释放空间”。我想是该说明一下了,也是个人对做学问的立场。

      这里有好几层意思:

       第一、不是专家,只是学者,而且末流。

       学者一词,百度搜一下可得:“ 学者不是职位,也不是职称,不分等级,不论男女,不管年龄。学之博,悟之深,进而改变和推动人类发展。佛教有云:虽然渡己,但不渡人,不能求圆满。学者,不仅要使得自己智慧,更创造出新的智慧,让人类对世界有更好的认识。”

        因此学者一词看高级了很牛的,但放低了从字面看,就是指学习的人而已。目前我只敢就低标准来,坐在办公室里多看几本书,多读一下感兴趣的论文,再写两篇“读书偶得”(不敢说做系统的研究,没条件)的论文,因此纯粹就一“学习的人”。

       学校原来也发过通知,副高以上职称的进什么“专家库”,要填这样那样的表,挂职的时候也参与项目评审等工作,总感觉愧对“专家”一词。即使是学者,如上所述,仅仅是“末流”而已。

        第二、自我释放

        历时两三年,写点“读数偶得”的东西,自我感觉还有点意思,频频遭遇退稿。某些专家的评审意见,实在不敢认同,但又难以反驳。

       假定你教小孩学习加法,自认为教法得当,结果他问你为什么1+1=2,此时怎么办?继续解释还是放弃?专家的有些问题,就让我有这样的感觉,不禁会愤愤想:“这学问没法做了!”

       所以我一方面选择根据专家的意见慢慢修改,看不明白或是难以接受的,或许两三年以后能理解;另一方面,期刊上发表不出来的观点,我在网络上也可以发表,甚至可以来评论这些专家的意见是否正确。

      所以给自己建立了一个自我释放的空间,但还是不敢造次,认为自己学懂了以后,才敢在此抛砖引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8831-241935.html

上一篇:我的第一届研究生毕业了
下一篇: 翻译:ART2 Self-Organization of Stable Category Recognition Codes for Analog Input
收藏 IP: .*| 热度|

6 武夷山 陈儒军 吴渝 蔣勁松 孙静宇 yinglu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7: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