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流学者的自我释放空间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众

博文

关于ART2网络研究的一些探讨,有点情绪哦...

已有 6011 次阅读 2008-3-21 14:27 |个人分类:ART2网络及图式理论

        一般情况下,中国的知识分子是不轻易攻击别人的,要攻击也是在背后,那种情况有时候叫做“中伤”,有时候只是轻轻地说说“对这个人,我保留看法”,言下之意是不屑一顾的啦。正面的攻击多数都演变为激烈的争吵,甚至天天上报纸网络求个公道。

       我这些年一直在看ART2网络,capenter的论文基本算读了一遍,但惭愧地讲还有很多地方没有看懂,而且感觉这个网络比较复杂,可能是它比较难以获得广泛运用的原因之一。国内也没有人把它好好地从头到尾地阐述一遍,我的意思是象说明BP网络那样,在数学上有非常严谨的说明。或许Capenter本人的论文里面已经讲清楚了,但我们没有读清楚。我自己感觉概念上对ART2网络远远不及对BP网络那样清晰。

       言归正传,我今天想说说国内关于ART2网络研究的学者的一些“坏话”,我的标题用的是有点情绪,意思是我在正常状态下,是不想也不会发表这样的言论,毕竟大家都是出来混的,多少留点面子,呵呵。

        在Capenter的论文ART2 Self-Organization of Stable Category Recognition Codes for Analog Input Patterns中,第4826页原话如下: 


        明确地说明参数d的取值范围是(0,1)的,然而,我国的学者在研究ART2的文献中勇于“创新”,在文献“徐艺萍,邓辉文,李阳旭 一种改进的ART2网络学习算法. 计算机应用, 第26卷第3期 2006年3月”中讨论了d>>1的情况:

        由此得到修正w需要很多次的结论,并将其归结于ART2网络的缺点。那当然是缺点,因为本来姑娘长的漂亮,画上一毛笔当然就有缺点了。

        不过我也承认,我自己在所谓研究东西的时候,突然眼镜一亮,做了个东西出来了,感觉也不错,于是写上一篇文章就发表了。然而后来发现问题还是很多的,这个时候没办法啦,只好就这样了吧。比如我提了个ART2网络的幼态延续学习的概念,本来概念是不错的,但是没有想清楚,时间也急,就把ART2的慢速学习称为幼态延续学习,写在我的博士后出站报告里面了。但后来的实验结果说明还是没有达到我想要的效果,又反复想了才想到一个更好的主意,觉得又可以写文章了。不知道这是不是我们国家论文多,引用率低的原因。

        我再找提到的文献[6],(艾矫燕,朱学锋. 基于改进算法的ART2 网络用于微晶玻璃颜
色分类[J ].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2003, 31 (1) : 74 - 78.) 有如下论述:






        两个红框部分内容是相等的,中间的加号应是笔误(有点点离谱),我不明白最后一句的结论从何而来。

        此外,论文中还提到了模式漂移现象,最早是在论文“ 韩小云, 刘瑞岩. ART2网络学习算法的改进. 数据采集与处理. 11卷第4,199612”中提到的,翻译为“Pattern Drift”,在IEEE和其它外文数据库中,我没有找到相关论述,看来应该是本土产品,对这个概念,我也认为是对ART2网络了解不够导致的,在合理的参数下,所谓的ART2网络的模式漂移现象是可以消除的,也就不存在后来许多论文提出的解决方案。这个问题有点象我写论文时犯的错误,只不过我个人认为,这个论述确实误导了很多人。我会在后续工作中写出关于这个问题我的看法。

         最后声明,以上纯粹是个人看法,目前我认为自己是对的,但有可能是错的,欢迎拍砖!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8831-18984.html

上一篇:ART2网络的学习规则(08 5月修改)
下一篇:关于猪肉
收藏 IP: .*| 热度|

1 向峥嵘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6 12: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