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杂耍”回放: 教师和养猪

已有 2732 次阅读 2013-4-6 05:16 |个人分类:镜子大全|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教师, 养猪

“杂耍”回放,之五。教师和养猪
作者: mirror (*)
日期: 04/05/2013 10:40:23

送交者: mirror 于 March 27, 2003 19:05:15:

回答: 笑评尖锐表现大学教师待遇看法一文 由 conner 于 March 27, 2003 14:21:00:

也是,看不出哪里“尖锐”。理解力还不如养猪的。“大学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并不意味着有什么特殊性”的理解,还不如种猪站和养猪的人有理解能力。应该是“教师虽然是一种职业,但因为承担着培养新一代的责任,所以具有特殊性”。养过猪的人都知道:猪的品种、仔猪的“活性”很重要。而这一切,都是由父系、母系的“种猪”决定的。

要新一代“聪明”,父母亲就得“聪明”;要父母亲“聪明”,他们就得受到良好的教育。而良好的教育环境首先取决于有无良好的教师。纵观国人的教育,从大学到小学幼儿园,也就是个“平均值”的人的职业。发达国家里,“平均值”的人的水平就不低,可以是这样。而“发展中”的国家就不成了。必须把“精锐”投上去,才可能保证将来有“发达”可能性。




------------------------------------------------------------------------


送交者: neuroglia 于 March 24, 2003 01:42:26:
Papyrus平常翻译成“纸草书”吧
“新到”中有篇文章和人商榷Papyrus的翻译方法。作者的意见是:不该译成“草片”,“建议将papyrus的三种意思分别译作:1、大伞莎草;2、莎草纸;3、莎草纸卷轴。”

我印象里(以前读过的书中)古代埃及文明有“纸草书”、“纸草文”的说法。用google搜索了一下,果然有此译法。
译为“草片”固然不妥,但放弃传统的译法,非要杜撰新词,有那个必要吗?
------------------------------------------------------------------------

------------------------------------------------------------------------

送交者: 最绿的青蛙 于 March 24, 2003 08:16:39:

回答: Papyrus平常翻译成“纸草书”吧 由 neuroglia 于 March 24, 2003 01:42:26:
此纸非彼纸
一译就是Papyrus解为纸莎草,是草不是纸。
要知道,埃及人使用的这种纸莎草和巴比伦人使用泥板记录文字、印度人使用贝叶、中国人使用竹简一样,这都是发生在造纸文明发生以前。
把埃及的Papyrus解为"纸”与中国四大发明蔡伦的“纸”比较起来,真是照虎画猫,Papyrus最多只是paper的祖先.
问题是,那位作者先后不分,并从Papyrus译作草片就看出人家是出於贬低别人去追求心理平衡,实在大可不必。

镜子楼下说作者只问“是什么”而不问“什么是”,可谓一针见血。


------------------------------------------------------------------------

送交者: prunus 于 March 24, 2003 11:55:26:
回答: 此纸非彼纸 由 最绿的青蛙 于 March 24, 2003 08:16:39:
莎草经过加工已经不是莎草了,还应该叫纸。

什么是纸?就是纤维堆叠形成的平面。你管这个平面是压出来
的还是滤出来的?
大不了莎草纤维压制叫“原纸”,经过蔡伦滤网工艺的叫“真纸”。
注意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可是“造纸术”而不是“纸”。




------------------------------------------------------------------------

送交者: mirror 于 March 24, 2003 17:59:24:

回答: 莎草经过加工已经不是莎草了,还应该叫纸。 由 prunus 于 March 24, 2003 11:55:26:
此纸非彼纸也好,发明的是“造纸术”而不是“纸”也妙,
前者有禅答的味道,后者的“术”字是点睛了。只是前一段和第二段文字间的“落差”太大,不敢相信是出自一个人的“手”。

称“纸”,还是有严格的定义的,虽然没有像法国葡萄酒制品那样的制度保障。同样是芦苇纤维的制品,原料和材料的区别,使一个成了“毛选”纸,一个成了炕上席。

又一个“是什么”的文章,也说说文章《是纸不是草片》

该说“纸”的地方,就说“纸”,讲“草片”不合适。这是正则先生的主张。到此为止,实在是“正论”,没有什么可以评论的。问题是在后面。Papyrus的“纸”是如何造出来的?蔡伦的“纸”又是如何造出来的?

凭想象,Papyrus的“纸”的原理和中国农村用的苇席造法差不多。基本上是利用了原料原来具有的性质。也算得上是“发明”了。

而的蔡伦“纸”就不一样了。之所以称其为“大发明”,是因为它的制造法和现代的造纸术一样,先从“否定”原料原来具有的性质开始。不是把原料“捣成带状纤维”,而是把原料“还原成”很短的植物纤维本身,然后经“抄纸”工序再重新组成“纸”。

对于知道这事儿的人,称呼“草片”也罢,称呼“纸”也罢,都无所谓。而不知的人,就要“急” 了。就要争“是什么”了。镜子给一个忠告:往往这时候静下心来,反问一下“什么是”,就会有长进了。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677340.html

上一篇:“杂耍”回放: 说大学生“献血”
下一篇:台北演讲幻灯片上网(1/2)
收藏 IP: 218.22.35.*| 热度|

1 曹聪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05: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