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被扭曲了的大学录取方式 精选

已有 4548 次阅读 2013-4-3 05:07 |个人分类:镜子大全|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大学录取

被扭曲了的大学录取方式
作者: mirror (*)
日期: 04/02/2013 06:04:12

又到了要高考的季节,有关考 学的帖子多起来了。科网上有两篇相关的文章:亲眼所见:超高难度的(被)美大学录取过程中小学学制是不是可以缩短?

比起洋人的大学来,比如说美国的大学,国人大学所负担的选拔学生的成本相当低。考SAT的成本,美国与中国差不多。但是申请一所学校要准备的文件量就大不一样了。“亲眼所见”文中没有给出申请书的具体页数来。但是考虑到包括推荐信和几个Essay,以及当地校友亲自面试申请者的报告,一个大学要从所有志愿者中选拔出定员数的新生来的话,应该说需要投入很大的工作量。这个工作量就是成本。而国人的不过是看看调档分数,看看学生档案,也就完事了。调档分数一项,就可以砍掉一大批人,节省很多“不必要”的劳力。

笔试虽然貌似公平合理,但是由于试题都是有标准答案的东西,高分者只能说是适应了在短时间内给出有标准答案试题的结果来。可是在实际的研究课题里,有没有答案都不清楚,采取什么样的途径能达到终点也是未知。对这样的未知事态,有适应资质的考生是否与高考笔试高分者的集团重合呢?应该说并没有保证。

中科院高能所副所长姜晓明研究员在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高度,认清现行应试教育体系中的弊端和危害性一文中讲过这样事例:
Quote

一个承担多项国家科研任务、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过许多文章、正在指导博士生的中国名牌大学的物理学教授,一个带领中国中学生精英们在世界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中取得过骄人战绩的物理学教学专家,竟然在中国的高考中,物理考不了高分!而我们那些小小年纪的高考状元们以及一批高分考生们,却能在高考中获得高分。这说明了什么?是我们的中学生比物理学教授还厉害吗?是我们的中学物理教育比大学物理学课程水平更高吗?
绝不!这位教授的后面一句话是最好的注解:“考试的时候不能现想的,一想就肯定时间不够。”所以这个现象只说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的这些高分中学生们在残酷的中学应试教育过程中,做了大量的难题、怪题,成为了“做题机器”。不夸张的说,整个中学的学习,就是学习如何解题。因为谁也不知道高考会出什么样的题,于是只能在事先尽可能多地做题、机械地做题、死记硬背地做题,以得到尽可能高的分数。而考试的每一分都是那么的重要,因为每多一分,就能把上百名考生甩在身后!而为了提高这唯一选拔标准的分数,什么素质教育、爱国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人文精神培养、体育技能的培养等等,只要和分数没关,都可以放在脑后。而最为荒谬的是,我们年轻的学生们废寝忘食、以生理和心理创伤为代价学到的“知识”(解题技巧),与大学的教育和今后的科学研究、职业技能以及生活本领,没有任何关系!

SAT考试不限一次,这也是个高成本的方式。但是这个高成本可以给出一个学生达标的认证。优秀的学生在学习之外,可以有很多时间做别的事情。而悟性差的学生,如果在对付SAT考试耗时多的话,做其他活动的时间就要受挤。这样的事态一比较,就可以看出学生资质的优劣来。

说到“当地校友亲自面试申请者”,镜某的朋友说,这事儿不合中国的国情。试想想,如果北清的学生回到家乡,说是要审查考生的话,学长的家里还能得到安宁么?也许是这样。但是不试试就不知道结局,还是要试试。靠人的面试可以作为参考的意见。比不见人就录取要好。

由于孩子们的负担过重,所以第二个帖子提出了“中小学学制是不是可以缩短?”的问题。镜某以为这不是个方向。因为这个做法本身也是降低学校的运作成本,把问题推给社会的做法。如果承认好东西要贵这个一般法则的话,缩短学制的问题就不必讨论了。没有必要在理解力不足的时候学那么多。在适当的发育时期学与其匹配的东西,维持孩子们的学习欲望很重要。不然的话,进了大学,摆脱了家长的管理,孩子们就放松了学习,浪费了学习能力最好的时间段。

维持学生的学习欲望很是重要。如今的应试教育体制,由于大学方面不承担其相应选拔新生的成本,使这个成本都转嫁到了学生们的头上。所谓被扭曲了的大学录取方式,是说如果大学方面付出得多一些的话,学生们就可以少付出一些。只要学会做得与平常一样,大学方面就会发现这个学生是否适合来自己的大学就学,按渴望该学生来入学的程度出示招生的条件。比如说全奖学金4年,全奖学金1年,然后每年按成绩续、等等的档次。

国人里很多有识之士都倾向于数落应试教育的问题。镜某以为那是看错了问题的起因。应该要求大学投入更多资源来选拔学生。这样一来,学生们只要按平常的表现,就可以有不同档次的、不同培养目标的学校来招生了。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676373.html

上一篇:春天来了
下一篇:看望导师刘倬先生,中国机器翻译的开山鼻祖之一
收藏 IP: 106.120.75.*| 热度|

20 王善勇 曹聪 吴飞鹏 蔣勁松 吕洪波 周文雄 冯大诚 韦玉程 徐大彬 武夷山 赵美娣 魏东平 李汝资 zhangcz07 yunmu biofans Linjd GW88 zhoulangxiucai laoyipiao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7 04: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