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婚姻消失的可能性

已有 3156 次阅读 2011-11-13 14:10 |个人分类:镜子大全|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婚姻

婚姻消失的可能性的话题已经很’过时“了,因为在法国的孩子里“非婚生”的已占多数。
作者: mirror (*)
日期: 11/07/2011 22:42:58

当人们看到“婚姻”二字时,一般人不会有一个明确的思考。因为婚姻有个人的、家族的和社会的属性。现代化的生 活方式和计划生育的影响,使得家(氏)族的体系不存在了。在婚姻的个人属性上,核心就是一个性的“排他性”。但是现代人对“性”本身的理解也很“模糊”。乳房过去不是个“性器官”,乡下人也不刻意地去“掩饰”。掩——是说遮盖,饰——是说装饰。过去多数“地区”的体毛也不与“性”沾边,但曾几何时,这些也都与“性”扯上了。妇女上街、工作时的“打扮”,是否也与“性”沾边呢?至少伊斯兰的世界里,他们对“性”是这样理解的。

如此看来,所谓婚姻的消失,主要是指社会性的一面。在社会制度上,如何对待两个人是在婚姻中和未婚的事态。这里面当然也包括同性“婚”的问题。在这些制度的设计问题上,除了法学、社会学的专家,还应该有人类文化学方面的专家参与。因为在同性婚、继承等问题上,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积累了很多智慧。这些智慧要比两千年的基督、不到两千年的伊斯兰更多,也更有效。

镜某对【当今生物学界的“共识”是:人类非常有希望在本世纪内探明和解决衰老问题】的“企图”不很乐观。能解决不痛苦地去死(=安乐死)就很不容易了。因为人的情绪本身不安定,一会儿要死一会儿要活的,不好办。这个“共识”,可以与当初“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能有一拼。靠物理学家们提供一个技术手段,把DNA给保留起来,或者是把脑机能的一部分保留起来大约不成问题。问题是这样努力的价值何在?也许其意义都在华尔街那里,并不在每个人。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507545.html

上一篇:需要区分水箱部分(存水)和马桶部分的设计
下一篇:发电、输(送)电和配电的话题
收藏 IP: 99.90.69.*| 热度|

5 刘洋 文双春 吴吉良 赵明 anonymity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6 04: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