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费米问题”与事物的结构

已有 3303 次阅读 2011-3-20 23:56 |个人分类:镜子大全|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宏观调控, 费米问题

“费米问题”与事物的结构
作者: mirror (*)
日期: 03/19/2011 20:46:12

费米应该算是天才了,因为死的时候不过五十四五岁。早死是个天才的标准。

在物理课堂上,费米问学生:芝加哥 有多少位钢琴调琴师?这便是所谓的“费米问题”的传说。可以说这根本就不是个物理问题,但是却可以反映一个认识事物的模式。

“模范”的思考是如此这般:当时芝加哥的人口有五百万。按一家五口人的结构算,有一百万个家庭。钢琴的拥有率按10%算那么就有十万台钢琴。这类思考方式应该是个标准的思考模式了。没有难度,大家都会去这样想问题。

接下来的估算是:每架钢琴一年需要调一次,因此总共需要有十万次调琴工作。一个人一天平均两个活儿,一周5天工作,一年干五十周,则一年可以调琴500台/人。因此芝加哥的调琴师的人数应该是10万台/500台/人=200人。通过这样的一个思路,可以回答出来一个大概的数字。

显然这样的思路并不仅仅是适用于估算调琴师,也可以用在其它的问题上。情报分析很多也都是这样的作业。习惯性地这样思考,就可以对周围的事物、事态有不同的看法。“统计”学原本起源于“统治”。治理一个国家需要有这种统计数字的思考。因为个案太多了,不如此处理就顾及不过来了。

一台车需要几个趴车位?显然北京的官员和市民没有思考过这类问题。美国人不去思考的理由可以是因为“头一遭”的说法。而北京人不去思考的解释就不能第二次使用这个“头一遭”了。不用脑子、没有头脑可以是个标准的说法。作为第一近似,一台汽车需要两个趴车位。因为一般用车就需要有个起点和终点。这类思考说出来简直就是“吃饱了不饿”的说法,但是从北京交通的现状看,绝大多数人不具备这样的思考能力,具有宏观调控权的政府也没有这样思考问题的习惯。趴车位不够,就只好堵车了。城里堵车的一个说法就是把道路变成了“移动停车场”了。因此,也就会有那么多的人去买咸盐了。好在买咸盐并花不了几个钱。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424622.html

上一篇:50Hz和60Hz也是个“富人”和“穷人”的故事
下一篇:一场有趣、但是没劲的“学术讨论”
收藏 IP: 99.90.69.*| 热度|

2 吴吉良 鲍得海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02: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