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壁虎爬墙 de 问题, 撒盐冒泡 de 问题

已有 2772 次阅读 2011-1-26 21:42 |个人分类:镜子大全|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壁虎爬墙, 撒盐冒泡

回顾“四周”,“老友”者是老了些,老练了。 (114589) 
Posted by: mirror 
Date: October 26, 2007 08:57PM 

已经没有气力去与邻居的孩子们玩耍了。比如壁虎为何不掉下来的问题,敢想、敢说是个优点。但是在不在路数上就要另说了。 

苍蝇落在玻璃上为什么没有人“惊奇”呢?这就是叫做思路的了。 

《方舟子的三个为什么》也是个有意思的文章。读方文可以读出来 

引用:
现在至少我明白为什么我会偏爱长头发的女孩子,原来那是我人类的基因在起作用。
也算是有个说法了。 

隔壁开始批“哲学家”了。没有必要。连风水学都要留下,更何况是哲学呢? 

有人送来一本《科学成就健康》的书。印得很精致,字的间隔也比较大。看得出来,在排版上是下了功夫了。印了三刷,可见是挺成功的。 

“补品”的问题是个“化妆”的问题。女性的化妆、装饰,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肉体造型的“补品”。不过是个体内体外的差别罢了。因此,论“补品”的问题不论女性的化妆、装饰基本上就是不入流了。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接着论虹桥的壁虎爬墙问题。 (114617) 
Posted by: mirror 
Date: October 27, 2007 12:49PM 

壁虎到底为什么会轻功? 以及其他的论说,很有些意思。大约大学宿舍里的讨论就是这个水平了吧。 

能将摩擦力与van der Waals 力并列,也是个糊涂的说法。摩擦力并不是“力”。物理上能叫做力的东东并不多。 

不掉下来是因为有黏性。这是常识了。但这只是问题的一半。另一半在日常生活中都见到过,不过能想到与壁虎有关的人不多。 

家里有胶贴的挂钩,很结实。观察一番可知道那层胶的后面还有个较厚的垫子。这个垫子起了另一半的作用。因此,把事情往纳米忽悠的,就是邪路了。一样的胶,一样的黏结能力。有垫子没有垫子就大不一样。这才是“科学”呢。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师傅,来课题了:论壁虎爬墙的问题与金属强度的关系。 (114628) 
Posted by: mirror 
Date: October 27, 2007 09:06PM 

突破口就是金属的实际强度比从结合能推算的要低2-3个量级。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壁虎能在垂直的玻璃上行走。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也; (114711) 
Posted by: @ 
Date: October 28, 2007 01:21PM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无知也。 
你当真知道壁虎爬墙、撒盐冒泡的真实原因? 

2)只会大胆假说,不会小心求证是民科的重要特征。 
 你是如何证实你的结论,证伪别人的结论的?难道靠逻辑自融的想当然就能推翻同样逻辑自融的科学实验的观察? 

3)不要把自己想当然的假说和已证实了的科学知识混为一谈。以前者冒充后者来使人昭昭和卖假药同罪。学术诈骗是刑事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第七十二条。 

遗憾得很,学问的精髓师傅并没有得到。 (114763) 
Posted by: mirror 
Date: October 29, 2007 09:53AM 

“当真知道壁虎爬墙”的疑问应该在自家的脑袋里。能不能理解这类现象是来自自家的脑袋,不是任何其它人的脑袋可以代替的。 

自己的脑袋不够用了,大概就要借助“权威”的力量,相信权威的说法了。此乃人之常情,师傅也不能免俗。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论撒盐的问题。 (114627) 
Posted by: mirror 
Date: October 27, 2007 08:42PM 

为何向开水里面加入一点盐,会立刻沸腾? 实在是个好问。按照师傅的话讲就是初中的问题了。 

引用:
水烧开後,停火,水停止沸腾。 
这时向水中加入一点盐粒,在盐粒进入水的范围,水立刻沸腾。 
为何? 
1)盐水的沸点不是比纯水更高吗?为何加入盐後,原来不沸腾的水反而沸腾? 
2)是因为盐粒带入的微小空气粒的缘故吗? 
3)还是因为盐粒的“种子”效应?

答案就在1)里,不妨仔细想一想。需要的是换位的思维。小白之所以答不出来是因为其思维的“偏执”,不懂得“换位”。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408147.html

上一篇:说说王老师的博文《生物学科学难题》
下一篇:与人为善者,从镜子可以读出善意来
收藏 IP: 99.90.69.*| 热度|

1 吕喆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0 22: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