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新浪blog服务器出现故障。吾从梦中醒来,放松之后仍然翻来覆去很难再次入睡,习惯地爬将起来,让思考在黎明前的黑暗里重新燃烧起来。天道酬勤吗!生命就是每一个清晨吾都会醒来,并且重新思考吾过去之行为而将产生的未来思考。
曾记否?吾有恒言:“执着两极乎,究竟其中也。”由于拉普拉斯先生采用了误差函数这个“折中”过程来表示观察值和预测值之间的细微差异,可以说十九世纪的科学是受到哲学上的决定论(determinisim)所影响,也就是说宇宙的初始条件以及描述运动的数学公式,事先(先验地)已经决定了所有事件的发生和发展。
左右之对称破缺产生了中间,上下之对称破缺产生了平衡,男女之对称破缺产生了快乐,阴阳之对称破缺产生了万物,未来与过去之对称破缺产生了现在,精神和物质之对称破缺产生了灵魂。
到了二十世纪,拉普拉斯先生所希望的误差函数不但没有消失,反而越来越大,测量越来越精确的时候,反而产生了更大的、更多的误差。机械式宇宙观开始动摇,这个严酷的结论使得科学家们不得不逐渐开始用新的眼光来观察世界了,由此产生了现实世界的统计模型。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几乎所有的科学领域和技术手段都已经运用了统计模型,这个自然宏观拓扑规律之上帝的语言。信息时代,统计模型变成了科学能够科学的最有效武器。人类对统计模型之认识已经不再是停留在科学之疆界之中,而是遍布于日常生活之上。尽管如此,仍然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地认识或者了解这种哲学观之转变将对这个世界所带来的深层次影响,统计模型或者规律是什么(我是谁)?如何发生或者是现实世界的真实描述(从哪里来)?如何结束或者在现实世界之中有什么意义(到哪里去)?
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中,优秀的科学家重来就不会基于结果而发展起研究的,而是为了证实假设盲目地沉浸在研究过程之中。科学家最容易陷入意识形态或者时髦思想的时代漩涡之中不能自拔,这对于科学本身而言的确是一个严峻的挑战。除此之外,由于科学之方法论与宗教之方法论极其容易混淆,所以科学还存在着一个更大的危险,那就是一种理论,甚至是一种科学理论也会变成一种时髦的思想、一种执着的诡辩、一种宗教的替身、一种僵化的意识形态。
爱伊斯坦先生的相对论推翻了牛顿先生的动力学,用洛伦兹先生的不变性原理代替了伽利略先生的不变性原理。人类进步的合理性满足于,旧理论可以解释为对于运动速度比光速慢的情况下传统的东西仍然近似有效。
科学家总是会发现自己处于一种特有的、人为的、不可选择的、永远不断增添背景知识的环境之中,也就是所谓的信息爆炸,二十一世纪所必需面对的背景噪声。难道说信息爆炸就是科学增长的必然性之实际意义吗?社会意义吗?或者精神意义吗?一种理论被应用所实践着,或者吞噬着,直到耗尽其理论之精髓,新的理论开始出现,取而代之。科学只能够从问题开始,最后到问题消失而结束。
世界是对称而破缺的,对立而统一的,形而上又形而下的,精神的又物质的,所以平衡、中庸才是大道。但是,大道之余不可没有执着,是地让天成为了天,是小人让君子成为了君子,是女人让男人成为了男人,是困难让克服者成为了英雄。人类根据对称破缺原理,在衡量自己的寿命的时候采用了不同维度的划分,例如自然年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智慧年龄、心灵层数……。由于小知小年乎,大知大年也,故而自然“小知不如大知,小年不如大年”了。
常言道:“老不舍心乎,少不舍力也。”人在世上行走一生,将少年时的精力转换为老年是的智慧,最终将从心灵深处发出最为究竟的声音,正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呀!牛顿先生死前的最高智慧,已经认识到了是“上帝推动了地球的运转”;爱因斯坦先生死前的最高智慧,已经认识到了“人类知道的太多,而理解的太少。”这些伟人之心灵层数达到了人类的边界,智慧在其的生命之中延长“寿”。如果说神学是关于“上帝”的科学,那么哲学则是关于“自然”的科学。
创造是复制的误差函数!
出处: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e7351a010093cc.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125-236247.html
上一篇:
论道理下一篇:
科学无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