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讯台/科学新闻评论 Science and Media in China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hujun 一位科学记者的观察

博文

强降水夺命

已有 4203 次阅读 2010-6-22 10:55 |个人分类:个人作品|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强降水夺命

本文来源于《新世纪》周刊 2010年第25期 出版日期2010年06月21日

今年全国已有259人在强降水带来的灾害中死亡或失踪。悲剧固然与暴雨直接相关,但其中是否存在人为因素,是否可以提前避让,仍然值得探讨

《新世纪》周刊 记者 李虎军

一场泥石流突然来袭,夺走了23名工人的生命。

  6月14日23时30分左右,四川康定县捧塔乡金平电站绕坝公路工地,约4万立方米泥石流将34名工人居住的工棚彻底掩埋。当地官方称,此次泥石流系局部强降雨引发山体滑坡所致。

  根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下称国家防总)办公室6月16日的统计,今年全国已有259人在强降水带来的灾害中死亡或失踪。这一宗宗“暴雨夺命案”造成的悲剧,令人叹惋。

康定多灾之地

  重庆市万州区走马镇龙台村35岁的村民向光林,在大渡河流域的葛洲坝集团二公司金平电站绕坝公路工地刚刚干了一个星期,就遭遇泥石流。

  金平电站的业主是四川金康电力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为北京大地远通集团旗下的四川远通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据《重庆晨报》报道,泥石流来袭之前,向光林听到河对岸传来“雷声”,“像是石头从山上滚下来,一直轰隆隆的,响了有好几分钟”。

  临时工棚内停电了,一些工人走出工棚。尽管有工人在黑暗中议论,这可能是泥石流,但大家并未意识到风险正在迫近。“雷声”渐缓,向光林最后一个走回工棚。他的床靠近工棚门口,但还没来得及上床,工棚倒了。

  向光林的双脚被埋,他的老乡胡新华被埋得只剩下头部。而更多的工友,再也没有呼吸的机会。

  四川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站长李云贵对四川媒体解释说,该区域连续半月降雨,过多的雨水浸泡山坡浅表层,岩土软化后,引发山体滑坡,“属于自然因素造成”。

  不过,有专家指出,即便此次事故仅与自然因素有关,也并不意味悲剧无法避免。实际上,垮塌山体在工棚的河对岸,工人们在事发之前已经听到轰隆隆的“雷声”,如果具备相应的防灾意识和减灾措施,结果就会完全不一样。

  康定地处高山峡谷之间,断裂发育,岩体破碎,受强降雨和人为活动等因素影响,乃地质灾害多发之地。

  就在去年7月23日,距离金平电站不远处的康定县舍联乡响水沟,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00991.HK)长河坝电站工地也遭遇泥石流。官方称,共有54名工人死亡或失踪。

  响水沟属于大渡河支流。据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副总工程师刘传正介绍,受鲜水河断裂带和“5·12”汶川地震影响,沟内形成的崩坡积碎石土为泥石流形成提供了丰富物源。

  在刘传正看来,响水沟泥石流是以局部强降雨为主要诱因的特大型地质灾害,但“施工单位自2007年以来在响水沟沟口地段堆置大量弃渣,并将施工人员工棚安置在响水沟沟口,增加了泥石流的物质来源和形成危害的可能性。”

  响水沟特大泥石流事故发生后,甘孜州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县组织力量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拉网式排查。但这种亡羊补牢式的临时措施,未能避免特大泥石流事故的再度光临。

 

次生灾害悲剧

  在一轮又一轮的强降雨中,遭受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的不只是康定。5月23日,江西省东乡县城以东5公里处发生山体滑坡,铁路被掩埋。由上海开往桂林的K859次旅客列车因此脱轨,造成19人死亡,71人受伤。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6月13日发布的《全国地质灾害通报》显示,滑坡体是铁路路基边坡上方的简易公路边坡,体积约9000立方米。

  对铁道部而言,此类事故已经不是第一次。2009年7月29日,由于连续降雨、山体坍塌,由襄樊开往湛江的1473次旅客列车在广西境内脱轨,造成4名旅客死亡,50余名旅客受伤。

  铁道部副部长卢春房在今年4月13日的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上表示,铁道部门制订了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管理办法,将对危及行车安全的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进行监测预警,及时控制列车速度,全面落实汛期防洪各项规章制度。但K859次旅客列车还是发生了脱轨事故。

  除了“脱轨”事故,其他地质灾害同样令人触目惊心。

  从6月1日晚7时起,广西玉林市容县和岑溪县接壤地区在11个小时内累计降雨量大于300毫米,300平方公里区域范围内暴发群发型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数百处,并且有十余处造成人员伤亡,遇难者共计43人。其中,容县六王镇陈村有一家11口不幸葬身。

  6月14日中午,福建省南平市西芹至塔前段发生山体滑坡,一辆中巴车和一辆面包车坠河,24人失踪。

  类似的次生灾害悲剧不仅发生在乡村,大都市内也有人不幸身亡。今年5月14日,暴雨在广州就带走了一位20岁女大学生的生命。她掉进未安装栅栏的臭水沟,被大水冲刷得面目模糊。

  国家防总称,今年强降雨的特征之一是“山洪灾害频发多发,人员伤亡主要因山洪、滑坡、泥石流、房屋倒塌所致”。

  有专家表示,悲剧固然与暴雨直接相关,但其中一些事故是否存在人为因素,是否可以提前避让,仍然值得探讨。

  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程晓陶说,上世纪90年代以来,防御外江洪水在中国城市地区很受重视,防洪标准明显高于周边农村。城市却因此更多地受到当地高强度暴雨引发内涝的困扰。

  国家防总表示,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近些年来,中国局部强降雨、极端干旱和超强台风等极端天气多发、并发,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呈频度增大、强度增强等趋势。

  也就是说,“暴雨夺命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继续上演。

  当然,程晓陶指出,中国水灾伤亡情况总体上在好转。上世纪70年代以前,重大水灾事件死亡人员都是数以万计、甚至数以十万计。进入上世纪90年代,防洪体系初步建成,水灾遇难人数下降至每年数以千计。到了新世纪,每年因水灾死亡人员已经下降到数以百计,其中最少的2008年633人,最多的2006年2276人。

  “现在人员伤亡,更多地体现为突发性暴雨洪水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程晓陶说,“这说明我们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从体制、机制到技术手段都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98-337731.html

上一篇:With Cave-Ins, China Gets a Sinking Feeling
下一篇:环境专栏|血铅污染未了局
收藏 IP: .*| 热度|

3 侯成亚 尤明庆 pkuzeal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9 06: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