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故事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gmxxl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学原理

博文

荣誉教育,何时才能引起非211高校重视 精选

已有 14158 次阅读 2015-7-15 15:19 |个人分类:大学之道|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荣誉教育, 精英人才培养

荣誉教育发轫于英国牛津大学。1800年,当时任牛津大学奥丽尔学院教务长的约翰·伊夫利(John Eveleigh)对学位授予中的考试环节进行了改革。他提出,牛津大学所有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必须要参加并通过一个“综合期末考试”才能获得学位。而该考试的类型共有两种:一是“通过考试”(Pass Examination),二是“卓越考试”(ExtraordinaryExamination)或称为“荣誉考试”(Honors Examination)。但它壮大在美国。20世纪20年代,弗兰克·艾德洛特(Frank Aydelotte)被称为美国荣誉教育的创始人。1922年,斯沃斯摩尔学院创设的弗兰克·艾德洛特项目被认为是美国高校现代荣誉教育的最初蓝图。在其影响下,美国东部的很多私立高校开始纷纷尝试开设荣誉项目。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荣誉教育的范围进一步扩大,由私立大学及公立大学扩散到了社区学院。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这二十年间,荣誉教育走进了全美近一半的社区学院。

新中国至改革开放始即加强的荣誉教育的探索。从1978年的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到2000年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再到2009年教育部“珠峰计划”,中国大学一直在探讨以精英人才为目标的精英教育。6月,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范式”为主题的首届C9高校(9所首批“985工程”学校)荣誉学院峰会在浙江大学举行。北京大学元培学院、清华大学新雅书院、中国科大少年班学院等荣誉学院的代表前来参会。可以说,至目前为止,中国大学进行的荣誉教育是以研究型大学为主体或者说以211大学为主体来进行的。一般高校,特别是地方大学和高职高专类高校还没有所荣誉教育纳入自己的培养体系中。

荣誉教育虽然以培养精英人才为目标,是为优秀的高水平学生设计个性化教育模式。但我们不能说,一般大学或者高职高专就没有精英人才。事实上,精英人才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既包括研究型人才,也包括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校应该把荣誉教育纳入自己的培养体系,并采取确实措施实施荣誉教育。为地方、为行业、为企业培养精英人才,为学校培养优秀校友。

在实施荣誉教育过程中,各高校明确以下问题是很关键的:

荣誉教育是什么?自己高校实施什么样的荣誉教育?是必须首先要回答的问题。荣誉教育以精英人才培养为目标,各校的荣誉教育也应该以此为目标。问题在于,各自高校对精英人才的理解是什么,值得思考。这是开办荣誉教育必须首先应该明确的问题。对一般高校来讲,我认为精英人才既是各方面的带头人,这其中最为主要的方面应该是创业、创新方面的带头人。对一般高校来讲,培养诺贝尔获得者是不现实的,但培养行业精英,特别是行业领导者、行业创业者、行业创新者,还是十分可行的目标。这些高校荣誉教育的目标定位应该是培养未来行业和区域的企业家和领导者。

第二个需要明确的问题是为什么要实施荣誉教育?实施荣誉教育就是培养自己学校覆盖区域的杰出校友。它既是高校履行社会义务的需要,也是学校培养杰出校友,提升学校竞争力的需要。学校要取得社会的认可,必须为社会提供独特的贡献。这包括智力成果、研究成果、智库作用方面的贡献,更包括为区域和行业培养杰出校友的使命。后者,是高校的基本使命和功能。

在明确了荣誉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为什么实施荣誉教育之后。如何培养荣誉教育的目标人才,实施有自己学校特色的荣誉教育则是第三个应该思考的问题。对此,我认为:第一,要有专门的机构。机构是实施特别目标的载体和战场,没有独立的机构,特别的目标就失去了载体,很难取得成功。对荣誉教育来讲,也是如此是。拟实施荣誉教育的高校,一定要成立如荣誉学院这样的专门机构,配备专门的人员,给予专门的制度和机制安排。第二,要有专门的培养方案。首先是荣誉学院的学生如何选择,我认为应该从各个学院中按一定标准进行选择。这些学院具有双重学院:专业学院和荣誉学院。其次,要有专门的培养计划。它以领导者、企业家、创新者为培养目标,决定了它的培养计划是不同的。它应该是项目制的培养;应该是团队精神的配送;应该是以实践为导向的培养;应该是以领导者素养为导向的培养;应该是多校区培养,至少应该有国内国外两个以上的大学经历;应该是多主体的培养,不仅有学校教师的主体培养,也有企业家、政府官员的非主体培养。当然还应该有很多的应该,这要看学校的决心与实力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9436-905628.html

上一篇:“互联网+”将是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环境
下一篇:2014年中国高等教育运行的基本数据解读(高等教育篇)
收藏 IP: 123.15.50.*| 热度|

8 黄永义 张骥 余世锋 姚伟 刘淼 王林平 xchen fishmanHit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6: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