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大多数人来讲,“大学人”这一身份现在还是十分诱人的。新近的调查表明,公众眼中最具幸福感的职业前5位分别是:公务员、政府官员、教师、 艺术家、高管。但对大学内部人来讲,大学人这一身份却并不那么显眼,甚至还有很大的压力。最近的例子是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程代展在清华的学生博士萧杨(化名)突然放弃留校继续做科研的机会,与北京一所重点中学签约做数学老师。程代展为此在博客上写下3000多字的长信,表达惋惜与困惑。此事件引发了广泛争议。同时,社会对大学的负面认识也越来越强。在北京工业大学、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联合课题组近期开展的一项研究,把高校教师的状态描述为“三奔一荒”:奔钱、奔官、奔项目,荒学术。大学人那些工作是无效工作呢?又应该如何避免无效工作呢?
我认为无效工作就是指无效率、无绩效并不能产生友好工作环境的行为方式。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表现一:被动式工作
大学人由于自身的学识和使命意识,大学人大部分可以主动工作,并力求创新完成工作。但在实践中,也委实有部分大学人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被动工作。这些人工作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且是被动地去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对自己的学习、工作无事先的规划和安排,对工作的后果也不求完美,只求不“被领导批”即可。甚至有些情况下,也不畏惧领导批评。
被动工作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的恐怕还是工作的任务和目标由上级制定,本人对工作没有兴趣。如现在各大学时兴的“绩效目标”就是一种让人“被动”工作的根源。克服被动式工作的主要途径还是应该由大学人自身去寻找。大学人经过高等教育,大都具有自我实现的潜在追求。大学应该创造实现大学人自我追求的条件与环境,以此来克服被动式工作。
表现二:逃避式工作
人天生具有好逸骛劳的本性,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人也同样不能免俗。特别是当完成工作任务的条件、环境、能力等不具备时,大学人更宜于逃避工作。这些人在工作上得过且过,尽量远离工作,或者应付工作,从而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
对待逃避工作的人,对有效的办法是为他们安排具体独立的工作,不给他们创造“滥芋充数”的环境。当然,努力培养他们的自尊需要,也是一种相辅的办法。
表现三:自恋式工作
大学人大都有“自恋”的倾向,特别是哪些“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档”的人更易出现这些的倾向。他们往往视自己的工作为神圣,往往对自己工作的效率、绩效超乎寻常地满足。对他们的工作方式和效率、效果则充满藐视,并爱对他人的工作进行指指点点。
自恋式工作是人们追求自尊和他尊满足的一种努力。对他们更为主要地是比较,通过与他们工作方式和工作绩效的比较,来促进他们自我认知和对他们的正常认知。
表现四:无序性工作
总有一些大学人,甚至是领导干部,虽然他们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但在工作方面却显得毫无章法,毫无绩效。他们往往眉毛胡子一把抓,工作无主次,想到什么就做什么。最终的结果是工作一事无成。因为他们没有独立、持久的工作方向,就不会深入地研究工作规律,当然也就取得不了良好的工作绩效。
这类人往往是本性使然,改变起来十分困难。只有一点点地进行纠正和指导了。可惜,这些人往往也没有人愿意指导,最终大部分人是浑然一生。
表现五:假设性工作
现在有一个词很流行,叫“过度”。“过度教育”、“过度消费”、“过度妄想”,总之,这类人突出的表现是“过度使用”。在工作中,这类现象表现为“过度工作”或曰“假设式工作”。即把工作中可能产生的状况想的超出寻常的丰富,最终把工作中的困难、工作中失败的可能性也想得超乎寻常,最终不得不放弃现有工作,不敢从事新工作。
这类人的工作状态往往是性格使然,也是工作不敢负责的一种表现。对他们只能是耐心说服,并把工作的步骤进行详细说明,同时,对工作可能出现的问题给出解决的办法,以此树立他们的信心。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23: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