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开放后全国第四次教育工作会议胜利闭幕了。这次会议规格之高、意义之大,自然不再话下。关键的问题将是落实。从1985年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教育体制改革,到1994年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再到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素质教育,最后到本次会议提出的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教育改革正在逐步进入关键时期。但回首往事,我们就会发现,前三次会议的精神,时至今日它们也没有得到完全落实。教育体制改革虽有大的进展,但在关键改革上停滞不前;优先发展之教育投入占GDP的4%时至今日也没有实现;素质教育实施十多年,以考定终身的现实也没有得到改观。本次教育会议以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主题,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为目标,以教育优先发展、改革创新为路径,最终到2020年实现教育现代化。可以说,本届会议的精神最为高远,实践难度也最大。其中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涉及到根深蒂固的观念、体制:如,如何确保全国教育投入到2012年达到GDP的4%;如何确保中央提出的教育“三个优先”(①各级党委和政府“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要制定政府规划时,政府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安排的地位;②“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③“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高校如何去行政化;如何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等等。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可以说是步履艰难。如何才能使本次教育大会精神不落空呢?我认为应该建立以下制度和机制:
第一,落实“一把手”负责制。教育问题决不是教育部长、教育厅长、或者分管领导的事,它是一个全社会问题。特别是教育的“三个优先”的实现,没有“一把手”的支持是肯定行不通的。本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一个很重要的举措就是首先从会议形式上明确的教育是全党、全政府的事业。本次会议除了北京参会人员以外,在全国分会场也有四万余人参加。并且中央要求,各省、自治区必须有一名主要领导参加。这就从中央层面上给出了一个信号,教育是一把手的主要职责之一。在中央层面上已经有了教育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希望各省也能有类似的机构。
第二,督促各省制定实施“路线图”。本次会议从中央、国务院层面上把会议精神确定下来,也即是说,有关今后十年的教育发展没有问题可以讨论,只有就本次大会精神予以落实。这时,各省的动作跟进就很关键。经常的情况是上面的精神很好,到下面以后就走样。本次会议实际上是一次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动员会,各省必须立即行动起来,制定各省实施《教育规划纲要》目标的路线图。对此,教育部已于
第三,成立中央级别的“督察组”。要想最后实现本次会议确定的教育目标、各省的举措落在实处,必须加强监督。而且这种“督察组”的级别必须要高、权威性也得强,能够发现各省实施《规划纲要》中的问题,并能予以纠正。全国至少应该成立五个以上这种组织,每个组负责不多于10个省市的《教育规划纲要》落实工作。督察组的建议必须于各省市主要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挂钩,与中央经费下拔挂钩。
第四,建立特别经费,启动优惠政策。本次教育改革涉及面很广,利益协调面大,中央必须建立与之相配套的经费,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中央除了对已有十大项目进行招标外,对其它事关全局的事项改革也要给予政策、经费上的支持。没有经费投入、政策支撑,一些攻艰的教育改革将会难以实践。
第五,制定相关奖励机制,提高下级积极性。本次教育规划纲要的落实,从根本上讲,还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这种过程是建立是官僚制基础上的,下面的人并不一定有积极性和实力。如何调动下面的积极性,使各省市、各学校、各企业都能积极行动起来,形成一支“自下而上”的生力军,是本次会议精神得以落实的关键。一切改革最终的成败往往决定于下级的积极性。只有“自下而上”的力量有足够大,这种改革才能最终取得成功。终归教育是一个“百年大计”,其成效见效较慢。地方更乐意的是一些见效快的项目。
判别这次精神落实与否的关键是什么呢?那就是十年后,我国的教育足够强大,真正进入人力资源强国。具体的指标主要包括:高等教育质量得以提高,适应社会对人才、技术的需要,有一批世界高水平大学;职业教育健康发展,职业人才体面而有尊严地工作;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少年儿童快乐成长;幼儿教育入托不再难。实现以上目标,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梦想,也是全国人民的愿望。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7: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