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eliusd07017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eliusd07017

博文

对少数派观点的包容,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已有 1775 次阅读 2024-12-7 02:26 |个人分类:微波吸收|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学术界被主流科学家控制,

编辑部初选稿件、职称评定都靠投票决定,

学术界少数人有价值的意见经常被投票而不是被说理所压制。

然而

科学的进步是少数人推动的,

科学问题不能用投票解决,

科学的重大进步都是主流理论被推翻的结果。

对残疾人的尊重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对少数人利益的保护,是文明进步的结果。

科学不仅仅属于主流科学家,科学的多样性应该包容非主流的民科

科学的历史进步不是学术权威决定的

没有永远的学术权威是科学进步的源动力

面对利益和真理,主流科学家更珍视前者

大咖们写的综述有多大的学术价值?

“后论推翻前论”是科学发展的常规模式吗_腾讯新闻

科学史上的那些著名理论是如何被攻破的 | 周末读书|自然|微生物|巴斯德|实验_网易订阅

科学进步的动力学模式_腾讯新闻

为什么被“推翻”的总是物理学?|物理学|相对论|爱因斯坦_新浪科技_新浪网

强大者已经足够强大,

https://www.peeref.com/roulette-hubs/1044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individuals are inclined to align with authority, seemingly believing that this aligning somehow validates their own greatness.

无论支持谁,

敢于站在弱者的角度分析问题才是真正的勇敢。

无视弱者的观点,强者欺负弱者,只有在野蛮社会才被推崇。

不尊重民间科学是现代科学圈的一个严重问题

民科是什么?如何评价它?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601108/answer/3519515419

一篇有关民科的文章

(60 封私信 / 98 条消息) 如何看待《民科的背后:底层文化的哀嚎,肉食者你们听到了吗》一文的这些观点?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9687239

如何看待《民科的背后:底层文化的哀嚎,肉食者你们听到了吗》一文的这些观点?

从科学发展的曲折性看科学原始创新的艰巨性----中国科学院

科学史可以证明,科学发展中有时真理在少数人手里。在一段时期中,一些科学新理论,特别是原始创新的理论不可能得到公认,成为非主流理论,有关人士便成为弱势群体。科学史上,这种科学新发现、新思想、新理论及其有关科学家受到不同程度的冷遇和打击,科学发现呈现明显的曲折性。按照原因,可从三个方面来分析:科学认识局限性的作用

1915年德国魏格纳出版《海陆的起源》一书,系统提出大陆漂移说,但在40年代大陆固定论占绝对统治地位时,大陆漂移说几乎消声匿迹,只是英国霍姆斯在《物理地质学原理》书中以及荷兰的万宁·迈乃兹还坚持此观点。1944年美国艾弗里等三人,证明了不同种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因子是DNA,第一次用实验证明遗传信息的载体是DNA而不是蛋白质,这是关于遗传物质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然而,由于当时认识水平所限,在近十年中这一理论没有引起科学界的重视。一个本应获得诺贝尔奖的学者,却丢失了机会。

科学史家默顿提出科学上也存在有“马太效应”,即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做出的科学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未出名的科学家则是不承认他们的成绩。马太效应的存在,使得许多尚未成名的年轻人、“小人物”的科学创新成果得不到更多发表机会,即使发表后也往往得不到重视。科学学中还提出“普朗克现象”,指科学新思想新理论被得到承认,往往不是坚持传统错误理论的科学家接受了新理论,而是生老病死的生物学规律最终推动了新理论上升为主导地位。一些历史悠久的学术机构由于行规约束或思维定势,有时对某些重大原始创新的成果轻视、歧视,

"群众有极大的科学创新精神,跨学科的研究也可能易突破本专业的思维定势,有重大创新。但是由于我国尚未建立起支持非本专业和群众的科学创造的基金组织和发表渠道,从而造成与专业人员争基金、争发表权的冲突,造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状态。这干扰了专业科学家自己的课题研究;另方面,经院式的定势必然阻碍了群众的科学创造热情。所以建立一个支持非专业人员和广大群众科学创新事业的民间科学基金体系已十分迫切。科学不道德行为造成的结果"

"作为科学事业开拓者的科学家是人而不是神,何况,其科学成就与世俗利益(职称、职务、工资、住房等等)是挂钩的。各学术领域掌握权力的人,并非均能为国为民、忧国忧民,从而能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能宽容大度接纳否定自己权威地位的新理论。这也可能使创新的科学理论迟迟不能被发表,发表后也往往遭到冷处理。这类例子也不少"

"在学术界,由于不公平竞争,学术成果受到不公正对待,进而在提职、工资、住房等方面的压抑乃至英年早逝的例子能时而听到的。为此国内外科学学界也研究过同行评议的利与弊,此种方法确有很多优点,但已发现弊端也不小。在科学转型阶段,单纯的同行评议法主要起正作用还是反作用已是科学学中争论的大问题。当代我国在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时期,不正之风已较严重侵入科学界,在科技立项、基金评审、成果鉴定、职称评定乃至论文发表等等方面较明显反映出来,这已相当程度影响新科学人才的脱颖而出乃至科学机构内的安定团结。"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89443-1463253.html

上一篇:“把论文发在祖国大地”辨析
下一篇:Physical Review A拒稿意见点评
收藏 IP: 73.140.27.*| 热度|

17 孙颉 高宏 檀成龙 刘进平 王涛 宁利中 谢钢 杨正瓴 周少祥 段德龙 马鸣 崔锦华 郑永军 池德龙 钟炳 范振英 王从彦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18 15: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