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全意行,平平常常心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nx0053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药学系,副教授

博文

治疗学术剽窃的良药

已有 5305 次阅读 2010-7-19 14:17 |个人分类:研读心得|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对策, 剽窃, 科研论文

  《自然》杂志最近报告了很多出版商正在准备全面使用由iParadigms 公司开发的iThenticate software来对付呈上升趋势的科研文章剽窃的现象。(Nature, 2010, 466:167). 并发表了相伴的社论 (Nature, 2010, 466:159- 160)。读完后的感觉是:

  1)剽窃的现象比原先想象的要严重

  2)随着新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剽窃的行为将很快可以得到控制

   这项服务的名称叫 CrossCheck, 是由一个叫 CrossRef 的非营利性组织供的。 这个软件的思路并非高深莫测。 他只是把所送的文章和数据库里的已发表论文作比较。 并给一个相似性的分数。 完全一样的文字当然会导致高的相似性,但意思相同但稍加更改的语句和段落也能被测出来。高的相似性分数会自动导致文章被拒。 有抄袭嫌疑的则需专人比较两文,做出最后判决

  这个服务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数据库很大。每个想使用这种服务的出版商必须同意开放自己旗下的杂志文章。目前这个数据库已有83个出版商的48517杂志(约2550万篇文章)。这是控制杂志质量的一个有力的工具。我觉得这是个潮流,在乎质量的好的杂志应该基本都会加入这个队伍。 不愿加入的出版商会有包庇或纵容学术不端的嫌疑。会更难收到好的稿件 

  这种检测也可以用到已发表的文章上。所以,即使侥幸逃脱同行评审的抄袭的文章仍时刻有被抓出来的危险。也就是说,纸里包不住火。抄袭的人最终会被抓到送上审判台。 既然侥幸逃脱惩罚的几率为零,心存侥幸而学术剽窃的事应会大大降低。

  这种服务的收费目前较低,是每篇文章0.75美元。若大量检测,费用会更低。 这样一来,出版商也就没有了费用高而不能推行的借口。

  当然此法可能的弊端是有的。比如,若是有抄袭的嫌疑,专人需比较两文并作最终的判断是否有抄袭。 这是较费时间的。设立较低的自动拒绝文章的相似性分数的底线可以减少需要人工的案例。 但同时也增加了误拒文章的可能性。

我想最终可能发生的情况如下:

1) 每个杂志列明允许的文章相似性的上限。作者在递交前也会用这项服务检测自己的文章,以避免直接被拒的尴尬。  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避免一人抄袭,其它共同作者在不知情中受牵连。 特别是牛导师太忙,没时间管学生时。至少因自己不负责任而被坑的几率会小多了。 每个珍惜自己清誉的导师都不会在乎不到一美元的开销的。

2) 严厉的惩罚措施会被更多的杂志实行。 如,确认抄袭的作者不得在此杂志发表等等。

3)其它语言(包括中文)版的CrossCheck服务不久也会被开发并推广。

结语

正如自然社论所结论的,虽然检测抄袭行为的技术进步令人欣喜,解决问题的关键仍是清除问题产生的根源。每个科研机构都需要在每个科研人员心中注入为国际接受的关于发表文章和科研的道德底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6017-345416.html

上一篇:童趣
下一篇:提高科研效率方法的几点体会
收藏 IP: .*| 热度|

5 章成志 李传亮 王应宽 侯成亚 许培扬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1 05: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