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岩溶地貌
岩溶的定义是:地壳中及地面上由于岩石化学溶解引起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地质作用而产生的一些现象的总称。
岩溶是我国地质工作者的称呼,它实际上就是喀斯特(Karst)。喀斯特这个名词,原来是一个地名,是南斯拉夫和意大利交界的第纳尔里克山西北部的喀斯特高原。那里是石灰岩区域,发育着各种奇特的溶蚀和侵蚀作用所形成的地形。南斯拉夫学者司威治(J.Cvijic)对这个地区首先进行了研究,并借用“喀斯特”一词来称呼石灰岩地区的这些现象和特征。
岩溶地貌在世界分布较为广泛,可溶性岩石占地球面积的10.2%。在地表所有纬度和任何高度上,只要在可溶性岩石受流水溶解作用的地区都可以看到。在我国以及亚洲的其它地区,欧洲的一些国家地区,澳大利亚州南部,美国肯塔基和印第安纳州等等都有岩溶分布。
在我国岩溶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13.6%,大半个中国都不同程度地发育岩溶地貌。其中以云贵高原、两广丘陵、四川、湖南等地最为发育。
我国各地的岩溶地貌由于各地区气候条件和地质构造不一,岩溶地貌的发育也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中贵州的中部、南部以及云南东部,广西、川鄂湘交界地区等地,岩溶地貌发育最为典型,岩溶地貌也最齐全。在北方地区气候干旱少雨、低温,不利于岩溶地貌的发育,大型洼地、落水洞、溶洞、暗河等较少见,多见干谷、岩溶泉等为主要特征。
岩溶地区发育着各种奇特的溶蚀和侵蚀作用所形成的地形,地面大部分崎岖不平,;到处是圆形或椭圆形的封闭洼地;有从洞穴潜入地下的河道;整个地面岩石裸露,岩石面上被溶蚀成沟槽与突起的小脊;在那里土壤只残存在岩隙或细沟槽中;地表干旱,景象荒凉。
读者一定会好奇地问,岩溶地貌是怎么形成的,岩溶地貌是什么样的,下面就简单地介绍一下岩溶地貌形成的过程以及岩溶地面的类型。
大家知道地壳的某些可溶性岩层如石灰岩、白云岩、盐岩等岩石,受到水的冲刷后,会被化学溶解。在这些地区地表的雨水及雪水,在地表流动,有的地表水沿着可溶性岩石的裂缝向下流动,在流动过程中对岩石进行溶蚀和侵蚀作用,也就是对可溶性岩石进行破坏作用。这种作用的结果,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各式各样的地形形态,也就形成了千奇百怪的岩溶地貌。
岩溶地貌形态包括:溶沟、石芽、溶斗(漏斗)、落水洞、盲谷和干谷、地下暗河、溶洞、喀斯特盆地和坡立谷、峰林等。
岩溶地貌和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对人类有利还是有弊呢?应该说它对人类而言既有利也有弊。
对于工程建设而言,岩溶是工程的大敌。对岩溶地区铁路而言,溶洞、地下暗河、溶洞突水等对隧道的威胁是常见的,溶洞对桥梁的基础也造成很大的威胁,路基也会产生坍陷等等。在岩溶地区的铁路在勘测费用和施工工程处理费用是很可观的,增加了铁路工程的造价,而且还经常有隐患未能查明,存在不安全感,给日后的运营带来麻烦。
我国西南地区的铁路受岩溶的威胁严重,如南昆铁路、贵昆铁路、宜万铁路、渝怀铁路等铁路线都是岩溶灾害严重的线路。
岩溶对工程而言是大敌,但由于它千奇百怪的地貌形态,很受人们的青睐,是旅游的绝好景点。我们所熟悉的著名景点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著名景点。其中溶洞更是人们感到稀奇的景点,配上五光十色的灯饰,鲜艳夺目,就像是宫殿一样,令人叹为观止。
我国著名的溶洞有安顺龙宫、桂林芦笛岩、栾川的鸡冠洞、织金县的织金洞、武隆的芙蓉洞、本溪水洞、宜昌金狮洞、广德太极洞、将乐的玉华洞、新化县梅山龙宫等等。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8 19: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